王村镇,隶属山西省长治市
襄垣县;地处襄垣县西北部,东邻
下良镇,南连
善福镇,西毗沁县
次村乡,北靠武乡县
上司乡,镇人民政府距县城约25千米,总面积141.04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49年,王村镇境域属襄垣县第六区。
1958年,属王村公社。
1959年,王村公社更名史北公社,增设下教、胡沿、黎崖边、王家沟、垴上、任庄、温家垴、高家沟、南铺、井峪、孔家洞、庄里、北河、西岭、七里脚、史属、下庙、北姚18个生产大队。
1961年,设立史北、龙王堂、王村3个公社。
1984年4月,王村公社改王村镇。
2000年12月,史北、龙王堂2个乡并入王村镇,增设龙王堂、南铺、高家沟、井峪、温家垴、孔家洞、胡岩、夏教、史北、常家坡、杨桃、垴上、王家沟、梨崖边、管草地、任庄、东坡17个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王村镇下辖27个行政村:王村、北姚村、下庙村、店上村、南姚村、北河村、西岭村、龙王堂村、杏林坪村、南铺村、高家沟村、井峪村、温家垴村、孔家洞村、杜村、史属村、胡岩村、夏教村、史北村、常家坡村、杨桃村、垴上村、王家沟村、梨崖边村、管草地村、任庄村、东坡村。
截至2020年6月,王村镇下辖20个行政村:王村、下庙村、史属村、杜村、西岭村、南姚村、店上村、北姚村、史北村、垴上村、王家沟村、胡岩村、夏教村、东坡村、龙王堂村、南铺村、高家沟村、温家垴村、井峪村、孔家洞村;镇人民政府驻王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王村镇地处襄垣县西北部,东邻
下良镇,南连
善福镇,西毗沁县
次村乡,北靠武乡县
上司乡,镇人民政府距县城约25千米,总面积141.0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王村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丘陵,境内最高峰高庙岭位于杜村南侧,海拔118米;最低点位于史水河店上段,海拔843米。
水文
王村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史水河、史塘河2条,河流总长度65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史水河,从西向东流经境内杨桃、史北、垴上、下庙、王村、店上等村,长21千米。
自然灾害
王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等,洪涝年均发生0.5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12年6月24日史北村,大水导致全村80%的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80万元。
自然资源
王村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石油等,有森林面积5.2万亩,林地面积1.8万亩,耕地面积5.68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王村镇辖区总人口1640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0人,城镇化率2.9%,总人口中,男性8107人,占49.4%;女性8294人,占50.6%,人口均为汉族,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0.8‰。
截至2017年,王村镇常住人口12175人。
截至2018年末,王村镇有户籍人口1474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王村镇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12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3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7665元。
2018年,王村镇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农业
2011年,王村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均3.5亩,农业总产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谷物为主,生产粮食1970.3吨,人均120.1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0亩,产量14.22吨;蔬菜种植面积1760亩,产量626.2吨,主要品种有青椒、西红柿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5000头,年末存栏3500头;羊饲养量7000只,年末存栏6000只;牛饲养量1500头,年末存栏1300头;家禽饲养量20万羽,上市家禽5万羽,生产肉类2360吨;畜牧业总产值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
林木覆盖率52.6%,水果种植面积453亩,产量55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杏、桃等,
2011年,王村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18台。
工业
2011年,王村镇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王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0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17所,在校生462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0人,专任教师2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王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1人,经营管理人才34人,技能人才32人,农村实用人才85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王村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流动电影放映单位1个,年放映324场次,观众达1.62万人次;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8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5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王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张,专业卫生人员7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出院病人50人次。
2011年,王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3万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王村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户,人数99人,支出23.9万元,比上年增长3.7%,月人均201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35户,人数841人,支出1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6人,支出38万元比上年增长42%;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1人,支出8.2万元,比上年增长0.1%;农村医疗救助3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5470人次,共支出46万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临时救济252人次,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8.9%,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1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900亩,倒塌房屋35间,直接经济损失400万元,救灾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3.5%。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王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8千米,投递点37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4.2万份、期刊2000册,业务收入25.2万元,固定电话用户1600户,移动电话用户90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0万元。
2011年末,王村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5.6%,供电可靠率99.8%。
道路
2011年末,王村镇有镇区道路总长度12千米;桥梁12座,总长度300米。
交通
王村镇有二广高速公路、G519国道(原102省道)过境,县乡级公路9条,总长49千米。
2011年末,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3条。
历史文化
王村镇,元朝时,蒙古人统治此地,设有一王,号称“百里王”,故以此得名。
历史遗迹
王村镇境内有甘露寺和木佛寺两处景点。
王村镇南部的西岭村甘露寺(古称“甘泉濑玉”)是襄垣县古八景之一,也是该镇第一大历史古迹;关家沟木佛寺位于南铺村,坐北朝南,分布面积1166平方米,据碑文记载创建于北齐河清三年,明天顺、天启年间均有重修,现为明代遗构,一进院落,仅存戏台及两侧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庙存碑三通,戏台砖砌台基,高1.3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卷棚顶,檐下斗拱七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