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棠,1934年1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
开封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导演,中共第十四大代表,中国影协副主席,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4年1月,王晓棠出生于
河南开封,籍贯
江苏南京。父亲画
国画,母亲画
油画,二人都喜欢
戏剧。受家族熏陶,王晓棠从小就拜师郎定一学唱
京剧。
1937年,王晓棠一家搬离
开封,辗转
南阳、
武汉、
万县、
涪陵等地。1939年到
重庆。1948年春回到老家
南京,同年冬天迁往
杭州。
13岁时,王晓棠在重庆巴蜀学校念初中,曾代表
重庆市巴蜀中学参加演讲比赛,获得全市第一名。比赛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班主任兼重庆地下党员刘家树的注意,之后成为培养对象,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在重庆期间,王晓棠经常和父母看
话剧,也喜欢上话剧。
1949年,王晓棠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
演艺经历
1952年,王晓棠赴
上海报考上海剧专(现
上海戏剧学院)。结果剧专当时不招生,又通过母亲的朋友介绍,认识了演员
黄宗英。最终经过黄宗英、
赵丹夫妇和
黄宗江推荐,进入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同年9月23日,王晓棠坐着列车从上海出发去京剧院报到。正赶上全国扫盲,因文化程度高,被任命为兼职
文化教员管理扫盲班、初小班、高小班三个班。她每天五点起床练功,练完功之后开展文化学习工作,常常批改作业到凌晨2点。结业的时候,大家集体为王晓棠报请了三等功。
1953年,京剧团奉命前往大西北部队进行慰问演出,王晓棠被选为报幕员,工作内容就是向观众介绍清楚每出折子戏的内容。
1954年3月,因为报幕员做得出色,王晓棠被调入总政话剧团。她依然坚持每天早晨坚持练功。20岁时,在话剧《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饰演一个没有台词、没有姓名的提着包袱的群众。
1955年,王晓棠被导演
林农、
朱文顺选中,借调到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
神秘的旅伴》,在其中饰演
彝族的姑娘小黎英,并演唱了《
缅桂花开十里香》。该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云南边境抓捕敌特的故事。初涉影坛,王晓棠一直在摸索着怎样精进演技,学习摄影、美工、剪辑等。
1956年,《神秘的旅伴》春节期间在全国公映,“小黎英”一炮而红,从此王晓棠的名字也家喻户晓。
1957年,王晓棠在主演的电影《
边寨烽火》中饰演女主角玛诺,这是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凭借该片王晓棠获得1958年“第11届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1958年3月,王晓棠调入
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同年出演
郝光导演的纪录片《
县委书记》和谍战电影《
英雄虎胆》,在其中饰演
国民党特务阿兰”。影片中要跳一段
伦巴舞,王晓棠用排练之余的三个晚上学习,最终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成功诠释了阿兰这个角色,风情万种中带有神秘与高冷,面无表情中又有着忧郁和惆怅,这段伦巴舞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1959年,王晓棠与
王心刚,
张勇手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
海鹰》上映,这是
八一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讲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
鱼雷快艇部队中队长兼艇长张敏收到“打击在
台湾海峡制造紧张局势的
国民党海军舰队”的作战任务。王晓棠在片中饰演一个英姿飒爽的女性角色——民兵连长吴玉芬。为了展现“玉芬飞快地接好了电话线”中的“飞快”,王晓棠在马路上匍匐前进练习了三个晚上。
1961年,王晓棠在
袁先执导的剧情电影《
碧空雄师》中饰演男主角林大海的姐姐林巧。
1962年,王晓棠再次与导演
郝光合作,在其执导的剧情电影《
鄂尔多斯风暴》中饰演男主角乌力记的未婚妻乌云花。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学会了专业骑马技能。同年当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1963年,王晓棠领衔主演
严寄洲的《
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剧中一人饰演孪生姐妹金环和银环。为了让两个人物更有辨识度,开始练动作,练眼神,练神态,并且给金环、银环设定不同的音强、音长、音高、音色,让观众看到了金环的泼辣深沉,银环的温婉稚嫩。在拍摄过程中,多次与导演研讨贡献了许多经典场面,表现出创作方面的天赋;同年在第6期《
电影艺术》中发表了一万七千多字的《金环和银环》的表演笔记,记录了她创作过程中真切的体会和对艺术近乎苛刻的追求。
1964年,王晓棠在评选第三届电影
百花奖活动中,王晓棠凭借《
野火春风斗古城》荣获“最佳女主角奖”。
1969年,王晓棠在“文革”中受冲击,到北京怀柔林场劳动六年。期间,受到了怀柔武装部人员、林场工人和场长等许多基层人民的关照。
1975年3月,王晓棠结束六年林场下放,重新回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时年41岁的女兵王晓棠又能够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劳动。
1977年,王晓棠在
史文帜执导的电影《
震》中饰演丁医生。
1982年,王晓棠自编自导自演一部用六年时间精心创作的以
华侨爱国精神为题材的电影剧本《
翔》,该片讲述了旅居国外的植物学家蔡翩翩回到家乡,报效祖国的故事。她和剧组在
重庆住了58天,被重庆人民亲切地称为“电影女神”。影片上映后,引发一阵观影热潮。
1983年,王晓棠写了一首自白诗,写着:“有人说,演员最大的幸福是获得赞誉和金奖。不,不,我的最大幸福是和人民相思难忘。”
1984年,王晓棠被任命为
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并开始了新的征程。
1986年,王晓棠导演的以“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为主题的现实主义电影《
老乡》上映。王晓棠曾先后六次到老区采风,每次去都穿着布鞋,戴着草帽,背个背包,深入渔民中了解真实情况,体会苏北民俗。该片得到了百姓的肯定和欢迎,在电影界、文学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凭借这部影片,王晓棠再立三等功,并被评为总政系统的“三八红旗手”。同年,王晓棠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88年,王晓棠任
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同时被授予大校军衔。1992年9月起任厂长,先后出品了《
大转折》《
大进军》《
席卷大西南》等系经典电影,单拍战争戏就动用了7个军区150万人。把整个
解放战争拍摄成史诗般的鸿篇佳作,成为形象的军史、党史和新中国的解放战争史。
1993年,王晓棠当选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第九届委员,同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成为八一厂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厂长,也是中国电影史上从明星到女将军之唯一。
1994年,王晓棠任八一厂厂长的同时兼任党委书记。
1995年,王晓棠用笔名巴棠改编电影《
士兵的荣誉》上映,该片以勇斗歹徒的军人英雄徐洪刚为原型,讲述解放军战士尤江最终理解了荣誉的真正内涵的成长故事,歌颂了当代士兵的精神面貌。
1998年7月,王晓棠离任厂长,给八一厂留下6000万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同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王晓棠策划、编导了以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期盼团聚为主题故事影片《芬芳誓言》。2001年,该片获得第8届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2010年,王晓棠担任第十届
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15年9月2日,王晓棠做客
北京卫视《
影视风云》。
2022年2月,王晓棠参加《
百花迎春》晚会,与
靳东、
吴京等人共同讲述《致百花》;11月9日,担任2022电影频道“
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评委;11月11日下午,出席
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金鸡电影论坛之演员圆桌论坛。
2024年2月5日,王晓棠参加《
“经典之夜”年度盛典》,与
田华、
陶玉玲等人一起共同担任《光影青春》的讲述人;2月10日,参加《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表演歌曲《掌声响起来》。
个人生活
王晓棠的家里有爸爸、妈妈、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丈夫
言小朋,是京剧须生
言菊朋的小儿子,也是八一厂的演员,于1992年病逝。1956年11月,他们的儿子降生,王晓棠觉得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便将儿子取名为言群,王晓棠夫妇从小对他用心培养。1974年7月,还不到18岁的言群染上了
肝炎,最终去世。
代表作品
参演电影
参演电视剧
综艺节目
导演作品
参演纪录片
社会任职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
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
英雄虎胆》中的阿兰、《
海鹰》里的玉芬、《
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王晓棠也成了那个年代的“美丽女神”,深受观众的爱慕和喜欢。(
央视网、
新华网 评)
在王晓棠的身上,始终有一股永不停息的创造、奋进精神。终身修炼自我,讲述人民故事,她用脚踏实地的奉献,诠释着“艺术源于人民、艺术为了人民”的真谛。她说,从起点到现在,成不成为名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兑现了当年“我是一个兵,为国为人民”的诺言。(
央视新闻 评)
王晓棠是中国不可多得全能电影表演艺术家,她不仅会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而且还练就了地道的
河南、
杭州、
四川、
河北等地方言。(
人民网 评)
王晓棠是
中国邮政用在世表演艺术家照片发行
邮票小型张第一人。(
新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