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昌
国际水协会杰出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昌,男,汉族,四川成都人,1953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水协会杰出会士,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荣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53年12月,王晓昌出生。
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本科就读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1982年2月至1984年7月,硕士就读于西安治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1984年7月至1988年9月,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助教讲师。
1988年10月至1992年9月,博士就读于日本北海道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任日本八千代工程公司国际事业部高级工程师、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专家。
1998年1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至2003年,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
2003年6月至2014年3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1年,当选为国际水协会会士。
2014年,当选为国际水协会杰出会士。
2020年11月,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山书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晓昌发明了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物化生化组合的生物造粒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水力旋流造粒水处理固液分离技术,形成了以混凝造粒为技术核心的高效固液分离系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同时,面向北方地区,开发了一系列短流程、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再生技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体系;提出以增强城市水代谢容量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可持续水环境系统的构建理论和技术体系,得到国际水环境届的高度认可;基于该理论和技术体系实施了以污水零排放和高比例循环利用为特征的城市独立区域水环境系统建设的示范工程,被公认为未来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范例。
截至2024年11月,王晓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近400篇学术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16000次,H指数=61。据2024年12月国际可持续水论坛组织官网数据,王晓昌在中国国内外出版专著13部。
截至2015年3月,王晓昌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国际水协会全球项目创新奖1项。
截至2015年3月,王晓昌主持国家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攻关“西部开发”重大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人才培养
王晓昌重视教学改革,在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期间,率先倡导本科生双语教学,2002年在入校新生中组建了跨专业的首届双语班,并亲任班主任,制定双语教学计划,承担双语教学任务。“双语班”的组建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也带出了一支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
截至2015年3月,王晓昌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级教学特等奖各1项。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晓昌教授为国际水协会在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和学术活动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评)
王晓昌教授是中国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在科研、管理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时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评)
王晓昌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务实的教学态度和得当的讲授方法深受师生好评。(《西安建大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08:5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