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1925年4月-2014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唐县,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早年经历
1925年4月,王昆出生于河北省唐县南关村,5岁进入县女子小学学习,偏爱语文和音乐。1937年,12岁的她开始参加抗日文艺宣传工作,用激越感人的歌声,激励着抗日军民斗志。1938年当选为县妇救会宣传部长,兼任一所抗日小学的音乐教员。1939年4月,经过周巍峙的选拔,王昆参加了“西战团”。1943年4月,18岁的王昆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春,王昆随西战团到延安,在鲁艺音乐系学习,并调入鲁艺工作团,边学习边从事文艺宣传。
演艺经历
崭露头角
1945年4月28日晚,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王昆在中央党校礼堂出演我党领导下创作的第一部歌剧《白毛女》,担纲女主角喜儿。她的成功演出,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和1400多名代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同年夏秋之季,王昆被编入由
延安鲁艺改建的华北文工团与
华北联合大学共同组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在华北为解放区人民演出《白毛女》。
1949年至1962年,王昆在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演员,其间在
天津音乐学院进修,后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中国国歌唱家
林俊卿。
1962年1月,
东方歌舞团成立,王昆被指派到东方歌舞团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兼独唱演员。1964年,新中国建国15周年之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首都舞台上开演,王昆在《秋收起义》中领唱《农友歌》。
遭遇挫折
1966年,王昆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香港特务”“东方歌舞团头号走资派”被专政了10年。
重登舞台
1977年9月,东方歌舞团恢复了原建制,王昆被任命为团领导小组副组长,艺术指导和独唱演员。在她的带领和实干下,重获新生的东方歌舞团恢复了许多“文革”前东方歌舞团的精彩节目,并排演了许多新节目和纳进一批有为的年轻演员。
1982年,王昆被任命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兼党委书记。这时的王昆深感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文化事业一定要坚持走“百花齐放”道路。王昆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外来”新事物。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当新年钟声敲响之后,王昆致新年
贺词。
2003年12月16日,参加由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主办、山东电台经济频道承办的大型广播歌会《咱们领袖毛泽东》演出。2009年7月,王昆正式收九岁的黄嘉琪豆豆为“关门弟子”。这段相差75岁的师徒缘分,成为了音乐圈的一段佳话。
2014年11月21日13点46分,王昆去世,享年89岁。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周巍峙与王昆的爱情,在革命文艺工作中萌发和升华,饰演“喜儿”成功后,王昆心中暗暗喜欢上了既是领导又是老师的周巍峙。作为革命圣地延安的当红“明星”,王昆引来很多的求爱者,可她却坚定不移地把绣球抛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周巍峙。但他俩的相爱并不顺利,那时王昆还不是党员,当时党内有一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以和非党员群众结婚。然而,纯贞的爱紧系着两个人的心。周巍峙更加用心在政治上帮助王昆。1943年,王昆双喜临门,加入了共产党,同时与周巍峙结为伉俪。
拨乱反正后,周巍峙和王昆得到解放。周巍峙在国家文化部担任党组书记和全国文联主席的重要职务。王昆同志则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此后,又受聘担任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总监、理事长,始终忙于教学和演出。
代表作品
音乐单曲
参演剧目
社会活动
社会职务
公益活动
2005年9月,受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8月16日,饮水思源“母亲水窖”中国行活动于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举行了启动仪式。王昆带着9岁的弟子豆豆,共同为“母亲水窖”工程出力,王昆被“母亲水窖”授予终身荣誉形象大使身份。
2011年11月,王昆荣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一个月后她决定将所获奖金100万元全部无偿捐赠给家乡唐县。 2012年7月30日上午,王昆亲赴唐县参加了“优秀寒门学子王昆助学基金”启动仪式。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很有当年湖南妇女的革命气概哩!”(毛泽东 评)
“好哇,王昆,你是20年前《白毛女》,20年后《农友歌》啊!”(周恩来 评)
朴实纯真、一片天籁”。(夏衍 评)
王昆是新中国第一代歌唱家,是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齐鲁晚报 评)
在声乐上,王昆受教于苏联专家梅德维捷夫和我国歌唱家林俊卿,既从多方面学习中国民歌和戏曲的歌唱风格和技巧,也从外国吸收有益的发声方法,广采博取,成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河北新闻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