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化学家
王方定,1928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四川自贡,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中华民国一十七年(1928年)12月,王方定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3岁的王方定随家人逃到上海生活。因父亲工作调动,王方定随之迁至南京,就读南京中学实验小学。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王方定先后在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完成了中学的学习。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夏,王方定考取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同年底,交通大学酝酿迁校去台湾,王方定返回四川,担任小学教员。
1950年,王方定考入重庆大学化工系。
1952年,王方定进入四川化工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学习。
1953年,王方定大学毕业后,经国家统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接受了所内外的业务学习(至1955年)。
1959年2月,王方定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了二机部在北京虎坊桥工人文化宫召开的跃进献礼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中南海受到周总理接见。同年底,根据钱三强所长的建议,王方定和同事们花了约一个月时间建立了一座简易工棚作实验室,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氚和氢化铀的试制工作。
1964年,结束点火中子源的研制工作的王方定被派往九院,远赴青海负责原子弹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对核爆炸进行监测。1964年10月16日至1969年9月27日,王方定参加了十次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工作,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核爆炸的残留物,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等核试验进行了放射化学诊断,参加创建了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1978年,王方定回到北京,在核工业部军工局工作。
1979年,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指导自发裂变过程引起的化学反应及电荷分布研究,同时兼任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3年至1997年,被遴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0年4月23日,出席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的北京大学放射化学-应用化学专业55周年庆典暨学科建设研讨会。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1959年底,王方定和同事们开始了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氚和氢化铀的试制工作。根据中子核反应的原理,通过其他途径制造中子源的研究工作也一个个紧跟着提上日程。最后归纳为三条研制路线,分别代号为:9501、9502和9503。为了加强力量、加快速度,王方定小组只做9501项目。9501项目包括轻核素制备、化合物制备、化学组成鉴定、物理状态鉴定、操作条件的建立等工作。他们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密封室、气体净化循环使用系统及气体分析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后,于1961年7月合成了所需材料。该项目投产的9501材料用于点火中子源获得成功,被多次用作核弹的核点火部件。在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原子弹的突破及武器化”项目中,王方定因是该部件的主要参加者,被列入该奖的光荣册。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获两项全国科学大会奖。
参加创建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王方定和同事们陆续成功地进行了中国第一颗空投原子弹、第一颗装有热核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原理实验等多次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提交了放化诊断报告。建立了多种分析方案,测回收系数、测当量、测中子、测气体等,以适应单一原子弹、不同裂变材料原子弹、加强型原子弹、氢弹原理、及全当量氢弹等试验的要求。
王方定. 聚变化学及用放化方法研究高能中子核反应[J].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82, 16(3):357-357.
平佩贞, 王方定. 锆在HNO_3-HDBP-煤油体系中的萃取行为[J].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84(2):207-207.
孙建国, 郭景儒, 王方定. 热中子诱发~(235)U裂变中~(88)Y独立产额的测量[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6(00).
齐占顺, 张丕禄, 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产物碲化学行为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7(00).
张艳玲等著. 中国核科技报告 CNIC-00421 IAE-0079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 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M].
张艳玲, 李学良, 郭景儒,王方定,等. “~(99)Mo-裂变产额值法”测定~(252)Cf源的有效裂变率[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89(00).
赵欣, 李学良, 郭景儒,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27g)Sn和~(128)Sn累计产额测定[J].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0.
张艳玲, 李学良, 王方定,等. ~(252)Cf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133m)Te和~(133g)Te分累计产额测定[J]. 中国核科技报告, 1990(S4):27-28.
王冬梅, 郭景儒, 王方定,等. 应用~(252)Cf溶液刻度SSTD的效率因子[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91, 13(2):107-107.
王冬梅, 张春华, 唐培家,等. 24.4keV中子诱发~(235)U裂变的产额测量[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1991, 13(4):237-237.
贾永芬, 王方定, 张丕禄. 1.6 锝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5(1):148-149.
张安运, 胡景炘, 张先业,王方定. N,N-二乙基羟胺与亚硝酸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1997(00):122.
张安运, 刘鹰, 王方定. 羟胺与Pu(Ⅳ)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研究[J]. 应用化学, 2000, 17(2):138-141.
朱志瑄, 贾永芬, 王方定. 硝酸介质中锝与肼的反应研究[J].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03, 25(3):129-129.
截至2015年12月,王方定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人才培养
王方定在教书育人上他也秉承了严谨、认真的态度。他时刻谨记钱三强老先生对他的教导: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上。王方定以钱老的这句话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他为自己的研究生筹集款项,建造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学习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潜心放射化学的学习和研究。
1983年,王方定所在的核工业部开始招收研究生,他当上了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将一生所学传授给学生,培养新一代核工业科技人才为国所用,截至2015年4月,总共培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十余人,大多数学生都已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顶梁柱,他不仅在学业上培养学生,更在为师为人方面,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1993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王方定的父亲王道周是一位军事工业家,曾留学日本攻读火药学专业。母亲杨肇华出生在潼南县的杨氏大家族。
人物评价
王方定在古稀之年,还总是在工作最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明察秋毫的分辨能力,及时给大家以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使所、院工作得以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正如他所说:“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这“不怕”二字,凸显出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评)
。(光明网评)
王方定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做的贡献却留下永恒的印记,60多年来,他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投身到中国核工业创业者的行列,为中国核工业事业上下求索,奉献至今。(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时春丽评)
参考资料
王方定.中国科学院学部.
王方定.中国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6:1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