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拥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专家
王拥军,1962年9月2日出生于河北邯郸,神经病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62年9月2日,王拥军出生于河北邯郸。
1982年8月,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
1989年,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毕业。
1999年—2000年,在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回国后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2001年5月,筹建的中国第一个卒中单元在北京天坛医院落成。
201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同年,入选北京市科委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2015年,入选“北京学者”计划;同年,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人才计划。
2016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
2017年3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制作的《开讲啦》特别策划“大医生开讲健康中国”系列节目;6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试用期一年)。
2020年8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副局级)。
2021年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22年2月4日,作为火炬手,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大运河森林公园传递。
2023年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工作专家组神经内科组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拥军在中国国内率先推广卒中单元,牵头发布中国第一部脑血管病指南和行业标准,建立了第一个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脑血管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分型,将规范化诊疗技术体系推广至全国2500余家医院,先后在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治疗新方法的创立、精准治疗方案的建立和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创建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研究成果。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使得脑血管病的病死率相对降低39%。他紧密围绕临床需求开展临床研究,明确提出中国脑血管病适宜且需重点干预人群是“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并创造性提出抗血小板治疗的新方法,即在发病后24小时的时间窗内,启动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靶点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短程应用21天(简称为CHANCE新方法),多靶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显著下降32%,且未增加出血风险。成果发表在医学领域顶级杂志NEJM,入选该杂志“2013年度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和Lancet Neurology“国际脑血管病领域年度八大进展”,改写了中美英等多国指南和教科书,成为国际脑血管病领域预防复发的主要药物基石之一。
王拥军发现氯吡格雷在人体内代谢与CYP2C19基因表型显著相关,基因表型正常患者应用上述新技术,获益可额外增加17%,被评为国际脑血管病领域年度五大进展之一。王拥军应用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发现ABCB1等系列关键基因的表型差异显著影响CHANCE新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成果发表在JAMA、JAMA Neurology和Circulation等杂志,入选Nature Reviews Neurology“脑血管病领域2016年度五大进展”,被抗血小板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奠基人Tabassome Simon教授评价为引领“精准治疗时代”的到来。基于上述成果开发的快速基因检测技术已实现产业转化并申请专利。
王拥军致力于建立和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覆盖大陆所有省份的质控监测医院和社区监测网络,开展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医疗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发现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等诸多“短板”,制定了多层次综合干预措施,通过提升上述指标的临床执行率使脑血管病患者1年复发风险相对下降28%,致残风险相对下降26%,成果发表在JAMA,被评价为是“基于循证证据的医疗质量改进成就的最佳代表”。
王拥军担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先后作为科技部脑血管病和重大慢病领域专家组组长,制定国家慢病防控战略规划,为中国重大慢病特别是脑血管病防控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王拥军自1994年开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完成了颈动脉粥样硬化客观定量评价;1998年发起并组织了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脑血管病临床指南;2001年建立了国内第一家标准化卒中单元;2002-2005年完成了“北京市组织化卒中防治系统”的研究,在全国展开卫生部中国卒中中心培训项目的研究及实施;主持成立卫生部脑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启动脑血管病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金桥工程”;同时,受科技部委托,作为编写专家组组长负责组织编写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方案和指南。
根据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网站显示,王拥军先后发表SCI论文227篇,累积影响因子1072.46,他引2532次,被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检索分析证实,是脑血管病领域(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主题)近5年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均名列第一的学者。
2024年6月15日,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根据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网站显示,王拥军先后主持科技部、教育部、“973”重大项目。作为总负责人主持国家/北京脑血管病临床资源和样本库,北京脑血管病2020科技项目。
根据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网站显示,王拥军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人才培养
王拥军说:“学生多了,不见得个个都能成为卓越人才,但作为老师,一定要拥有一双慧眼,准确解读学生的特质。有的学生天生就是做好大夫的料,可有的学生可能更适合做研究,更适合做管理,更适合去一线收集数据等等。其实岗位不分高低,你只要了解他的专长,选对他的位置,人尽其才,他自己就会有成就感,也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他培养学生,并不教细枝末节的东西,主要帮助他们制定目标,教他们如何将科学的思维方式、清晰的表达方式和有效的社会沟通方式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在他看来,慧眼识珠,找准学生定位,训练有素,注重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则。
2013年,王拥军所带领的团队被科技部授予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拥军为推动中国脑血管病研究和疾病防控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评)
王拥军是脑血管病领域国际知名医学家,同时他也是学科发展的设计者和领路人。(首都医科大学评)
王拥军是一位站在医学科学前沿的世界顶级专家,他将他所有的“脑细胞”都用在了科研、诊疗、教学、管理与履职工作中。(北京市政协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5 22:4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