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开发专家
王德民,男,汉族,1937年2月9日出生于河北唐山,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油气田开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东北石油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7年2月9日,王德民出生于河北唐山。1946年5月,随父母迁居北平,离开了童年生活的林西村,离开了唐山。童年时期,战乱成为他最深痛的记忆,“国家不强大就会被欺凌”的意识,也深深印在他的心里。
因为母亲是瑞士人,在王德民在牙牙学语的时候,母亲就用英文教他识字、绘画,由于日常母亲主要跟他用英语交流,所以小时候的王德民只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不认识汉字。小学四年级,王德民上了以中文教授课程的小学,渐渐认识了汉字,并能顺畅地用中文与同学老师交流。
教育经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王德民升入北京汇文中学读初中,到了初三下学期,学习成绩优异的王德民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从此学习对于他来说变成一种乐趣,一直到大学毕业,他在班级里的学习成绩都没有超出过前三名。
1952年,王德民从北京汇文中学初中毕业,后被被保送北京汇文中学高中,他不但数理化各门成绩优秀,还热衷于体育活动,是学校的短跑健将和篮球运动员。高二那年,王德民成为学校“吴运铎班”的一员。
1955年夏天,王德民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志愿前两栏填报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和北京大学物理专业,最终被第五志愿的北京石油学院录取。大学期间,他既是班长和课代表,又是学校运动队的短跑和篮球主力队员,而且学习成绩优秀。学习之余,不仅给同学辅导功课,还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他成为全校三名模范学生之一,并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五年大学生涯,王德民学到了许多采油科技知识。大三实习,参加了川中石油会战。大学毕业前夕,喜讯传来:发现大庆油田。
工作经历
1960年,王德民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他在毕业志愿书第一栏写到:党的需要、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第二栏则直接填报了大庆油田。最终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请缨去大庆油田工作;同年,参加大庆石油会战,在大庆油田被分配到油田基层测量组,担任油田地质室测压组实习员。白天工作到晚上七八点,之后自学热传导数学、水力学、俄文到凌晨两三点。几个月后,王德民系统掌握了国外各种测压法,无数次推演隐隐有了答案,推导出了中国第一套、世界第三套不稳定试井测压公式——“松辽法”,并在全油田应用,精度比“赫诺法”提高两倍。
1963年,王德民由技术员破格提拔为工程师;同年底,分配至采油工艺研究所测试队工作。
1963年11月—1969年1月,王德民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四室主任。“文革”期间,被下放到井下作业队,只准干活,不许科研,后来又调到农副业队。
1969年2月—1971年2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四室配产理论组主任。1971年2月—1978年,任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1978年,王德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王德民得到了重视和尊重。1978年9月—1985年8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
1983年,王德民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5年9月—1991年5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工程师。1987年,和另外6位科学家在北戴河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91年6月—1999年6月,任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1994年6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0年,王德民正式退休,在卸掉所有行政职务后,全身心扑在科研上;同年,获聘为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0年底,王德民对各种测井解释方法做了分析对比,最终推导出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经过会战指挥部领导组织技术专家鉴定,符合大庆油田的实际情况,解释效果好,误差小,对于大庆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1975年,在油田产量上升阶段,王德民针对经过几年注水开发后出现的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含水上升的问题,研究了一套在油管内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技术,为取全取准油田分层资料、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发明了偏心配产、配水器;研究了多油层试油工艺,采用该工艺录取了大量分层测试资料,满足了油田生产发展的需要。
1976年—2000年,在油田高产稳产阶段,王德民针对大庆油田薄油层难于动用问题,研究了限流法压裂技术,和其它工艺配套,使可采储量增加了7亿吨,进一步确保了大庆油田第一个十年稳产目标的实现;针对大庆油田继续强化注水会造成大面积水淹和大范围套管损坏的问题,研究了以自喷采油转变为机械采油的系统方案,实施后,确保了“六五”期间油田在注水压力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实现高产稳产,并使套损井数大幅度下降,同时为“七五”进一步延长稳产期提供了保证;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面临的问题,提出并确立了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试验研究,与水驱相比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1996年以后在大庆油田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聚合物驱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使大庆油田年产油5000万吨连续稳产了27年。
2005年,王德民主持攻克了“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可让采收率达到70%的世界新高。
进入耄耋之年的王德民,依旧在和油田“较劲儿”。地层中零星分布的“油花、油膜”,加起来仍能占原始储量的30%以上,但这些油层中的含水量已接近98%,几乎就是“水中捞油”。王德民决定推动四次采油,这相当于从公认已经废弃封存的油层中找油,还要开采得经济划算。2017年,在大庆油田已关停13年的区块内,王德民研发的“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工艺进行了小规模推广试验,成功实现了四次采油。2020年底,井下油水分离注采通过验收,进入工业性试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德民主要从事分层开采、化学驱油以及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研究。
王德民在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独立推导出取代“赫诺法”的地层测压计算公式,命名为“松辽法”,大幅度提高了测试精度;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整套偏心配产配注工艺,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六分四清”分层注采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979年—1985年,提出并组织了以转变采油方式为核心的“大庆油田高含水期采油系统工程”以及“5000万吨10年稳产工艺规划”,针对难于开发的表外储层等薄差油层,发明了限流法压裂改造油层工艺技术;1986年—2000年,针对特高含水期油田面临的问题,提前开展提高采收率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首次提出粘弹性可以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大幅度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率,并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了注聚合物后出现的地面流程不适应和井下管柱严重偏磨的若干难题,建成了世界上应用聚合物驱油三次采油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致力于研究泡沫复合驱、二元复合驱、同井注采等四次采油新工艺,并投入应用性试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王德民提出并研究成功了以“松辽法”试井解释方法、偏心配水和配产、分层测试、限流法压裂等为核心,适应非均质油藏的“六分四清”采油工程技术。研究完成的“松辽法”试井解释方法,比国外方法测试解释结果误差小5倍;发明的偏心配产和配水器,比国外同类产品轻1/2、短2/3,应用后配水合格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以上;研究完成的一套在油管内用钢丝起下的分层测试工艺技术,分层测试合格率达到90.9%,并在全油田推广应用;研究完成的薄差油层限流法压裂技术,一次可压开20—30个薄油层,使大庆油田原来无法计算、也未列入开发储量的薄差油层变成了可开发的油藏,保证了大庆油田几十亿吨的薄差油层储量得以动用,为大庆外围油田有效开发提供了增产手段。
20世纪80年代,王德民根据大庆油田开发需要提出并组织开展了“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注水开发技术”系统工程研究,形成了以“自喷转抽”开发方式的转变、钻加密调整井和表外储层为核心的系列开发技术,实现油田增加可采储量6亿吨。
20世纪90年代,王德民提出大庆要以聚合物驱油技术为提高采收率的主攻方向。首先突破了传统的聚合物驱油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聚合物溶液非牛顿流体的黏弹性,特别是弹性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宏观及微观实验,证实了弹性对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理论上发展了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为大庆油田成功实施聚合物驱油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聚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分子量选择、布井方式、井下注入工艺、地面配制工艺以及采出液处理等方面做出研究工作,优选出适合于大庆油田的聚合物,解决了聚合物高黏性非牛顿流体在管道输送及矿场高压注入等一系列工艺技术难题,为大庆油田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做好了技术准备。
进入21世纪,王德民提出并组织开展了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高浓度聚合物驱、用三次采油方法开发三类油层以及与化学驱配套的工艺技术等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以“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组成的复合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并通过5个先导性矿场试验证实提高采收率20%以上;实现了泡沫复合驱油技术世界上首次现场试验成功,提高采收率30%左右;进一步深化了对聚合物驱油机理的研究,在新理论指导下相继开展了三个高浓度聚合物驱试验,并推广应用;实现了用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相结合的方法开采薄差油层的首次现场试验,采收率提高13%以上;完成了树脂砂压裂等7套新的采油工艺技术,使化学驱工艺成龙配套,成为可以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油田开发重要技术手段。
针对国内外油田开发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王德民组织开展无碱体系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含油砂岩开发、高效油水分离以及绿色采油系统等多项技术的攻关。
截至2018年10月,王德民已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和宣读论文90余篇。
截至2018年10月,王德民已编著出版专著和译著5部。
截至2023年2月,王德民已获得国外发明专利7项、国内发明专利21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12项。
截至2018年10月,王德民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大会奖,省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工业部)特等、一、二、三等奖等26项。
获奖记录
出版图书
人才培养
截至2009年12月,王德民已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资助学生
王德民曾资助两位从黑龙江肇东市农家考上齐齐哈尔大学的贫困生,每年按时邮寄生活费,直到她们毕业。两位大学生几次要来大庆,希望能够见一见她们的“恩人”并当面致谢,都被王德民婉言谢绝。
专题节目
讲学授业
2011年4月15日下午,王德民在西南石油大学作题为“对天然岩心化学驱采收率机理的一些认识”的讲座,并对“影响驱油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提高采收率带来的影响。讲座结束后,在学校院士林种下一棵银杏树。  
2012年5月20日上午,王德民应邀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院士报告会作题为“油气田开发工艺技术方面的一些新进展”的报告,从新的驱油机理、提高采收率的一些新工艺技术、国外开发方面的一些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油气田开发工艺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2015年4月28日,王德民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做题为“油气田开发工艺方面的一些进展”的学术报告,结合其在大庆油田科研工作经历,从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高弹性复合物驱、适应性强的活性剂和流度控制剂、降低开采成本等几个方面入手,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师生详细介绍了中国三次采油和四次采油的工艺现状,并讲述了原理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参加活动
2016年4月12日上午,王德民在大庆参加“王德民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并作题为“为提高油田开发效果需解决的几个工艺技术问题”的学术报告。
2020年9月,参加东北石油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强陆、拓海、壮新”能源论坛,并作“开发特高含水废弃油田的实践和展望”主题报告。
人物轶事
特大号“饺子”
1961年2月14日除夕夜,油田发给每人半斤白面、一碗肉馅,让大家包饺子。王德民看着手里的面粉和肉馅,皱起了眉头,他担心包饺子会把大半天时间“包”进去,便灵机一动,把面粉擀成两张“大饼”,捏了两个特大号“饺子”,煮了半小时,不顾生熟捞起来吃下肚去,回到办公室继续攻关。
国尔忘家
王德民担任油田副总工程师时,父亲病危。远在大庆油田的王德民也想去看望一下父亲。因忙于工作规划无法脱身,只能让儿子去北京守护,自己趁着到北京石油工业部汇报工作的机会,在父亲的床头照看了一夜就匆匆而归。1990年3月,王德民在北京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接到母亲因脑出血而昏厥的消息。距离抢救母亲的医院近在咫尺,但王德民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没有向他人透露这个消息。他为了履行人民赋予他的权利和义务,只能把对母亲的爱化作对祖国的爱。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王德民出身于书香门第,医生世家。他的祖父王祥和曾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医,毕业后在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医院工作,曾任开滦煤矿医院院长。王德民的父亲王世贵曾任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他在美国留学期间遇见一位瑞士姑娘多萝西,两人一见钟情,相识之后互吐衷肠,在简朴的婚礼之后,多萝西决定跟着王世贵到中国定居,并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文安清,后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德民兄妹共三人,他最小,上面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哥哥毕业于燕京大学英语系,姐姐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婚姻家庭
王德民的妻子王曰英,曾任职于大庆油田采油指挥部,负责统计整理油田的压力资料。王曰英因病去世后,晚年的王德民一度单身生活,陈年腰椎病使他经常到大庆油田职工医院就诊,一来二去,有位中年女医务工作者和他建立了感情,两人再次组合家庭。王德民的儿子王研子承父业,在大庆油田搞科研工作,任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总工程师。
家族成员
个人爱好
王德民喜欢读书,除了阅读专业书籍,还喜欢阅读中外古典文学名著,尤其爱看科学家、发明家的传记和科幻小说。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王德民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喜欢听交响乐,也欣赏歌剧,对古典的名家名曲百听不厌,对部分现代的优秀器乐曲也感兴趣。从唱片、磁带到CD光盘,不同年代的音乐载体他都有收藏。对体育也很感兴趣,喜欢田径比赛。家中跑步机、健体机、模拟自行车、拉力器、哑铃等整整占了一间,就连办公室的休息间也安放了一些健身器材。
人物评价
王德民在中国石油界乃至世界石油界大名鼎鼎。像王德民院士一样,那些代表人类的文明与智慧的天才,就是这广袤宇宙里、熠熠生辉的星辰。尽管那颗常人难以寻觅的“王德民星”远离地球,但是王德民院士奉献能源、造福人类的精神却如星光般永远普照太空。(《大庆日报》 评)
王德民对石油开采技术做出了卓越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 评)
王德民是大庆油田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如今第四代先进采油技术的主导者、重大成果完成者和技术创新领军人物,为大庆油田连续二十七年保持年五千多万吨高产、近八年实现年稳产四千多万吨和百年油田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中国新闻网 评)
您是中国著名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为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作出了重要贡献。您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始终工作在工程科技第一线。您心系国家,积极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您十分关心工程院的工作,积极参加工程院的各项活动,为工程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您热爱祖国、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时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祝贺王德民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王德民院士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时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钟志华 评)
王德民为大庆油田高效开发和中国石油工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评)
王德民院士是中国石油开采领域杰出科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友会 评)
王德民为大庆油田高产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庆晚报》 评)
他是和王铁人同时战斗在大庆的一位知识分子,功绩卓著,却鲜为人知。(《人民日报》 评 )
人物影响
行星命名
2016年4月12日上午,“王德民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大庆油田举行,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德民星”。
人物传记
主题文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09:2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