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一(1897-1943年),甘肃省临洮县牙下集镇鹁鸽崖村农民,青年时代曾追随甘肃进步人士
蔡大愚、
师世昌,参加
孙中山号召、发动的甘肃护法运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德一和他的儿子王效贤、王效忠在过境红军的影响下,长期进行反抗国民党军阀、地主恶霸的农民斗争,与王仲甲等人共同领导了1943年甘南农民起义,担任农民起义军总指挥,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中壮烈牺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德一,1897年出生在甘肃省临洮县鹁鸽崖村刚刚落户立足未稳的贫寒家庭里。在父母的艰苦支撑下,幼年王德一在村中私塾读过几年书,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同龄人中,他算得上是一个有文化的少年,因此,尽管他从小跟随父兄在田间劳动,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但他具有高于普通农民的眼界和胆识,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独到见解。王德一父母武功高强,其父轻功可以随便腾跃上房,受其家传, 王德一自小即苦练武术,功夫过人。
家庭的贫穷生活和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深的影响了少年王德一的成长,使他逐渐养成了刚直不阿、敢作敢为、仗义执言的品格,敢于斗恶抗暴,同土豪恶霸抗争,打抱不平抑强扶弱,因此,在当地群众中逐渐建立了较高的威信,乡亲们都说他是有抱负、敢担当的“平处不卧”。为了互助自保,王德一加入了当时在贫苦农民中有较大影响的洪帮组织,从而扩大了社会联系。
参加革命
辛亥革命之后,王德一认识了甘肃法政学堂学生、革命党人师世昌。经过师世昌介绍,他在临洮新添铺参加了中国
同盟会,并参加了甘肃护法运动,使农村青年王德一经历了初步的革命斗争锻炼和思想洗礼。为维护
辛亥革命成果,反对北洋军阀独裁,孙中山于1917年南下广州发动
护法运动,蔡大愚、师世昌等为了配合孙中山北伐,计划利用河州军人马廷骧的反张情绪,策划临洮新建右军起义,组织甘肃护法军,共同推翻北洋军阀代理人
张广建封建顽固势力在甘肃的统治。受蔡大愚的指派,师世昌同王德一去广州晋谒孙中山先生并表达了他们参加革命的意愿。
同年8月,孙中山先生派师世昌回甘肃发动护法运动,王德一和他一起回到兰州。不久,师世昌与驻防狄道(今临洮)的甘肃新建右军副统领
焦桐琴、教练郑瑞青和边永福等革命党人及帮会人物马殿选取得联系,计划发动起义后成立甘肃护法军。一切策划就绪后,师世昌和王德一再赴广州,向孙中山先生汇报详情,请求发放款、械和委任状。师世昌有事逗留在广州,派王德一先将委任状送来,边永福被委任为甘肃国民军第二师师长,赵学普被任为甘肃国民军总参议。12月22日,准备在狄道起义,但因焦桐琴部下两位连长酒后泄密,边永福和赵学普牺牲,甘肃护法运动失败。
1928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德一被当地民众推选为民团首领,带领民团保卫家乡。1929年,他率一二百人造反,反抗军阀暴政和地方反动势力。由于王德一有胆有识,被国民党甘肃警备第二路司令
鲁大昌看中,任命其为司令部副官,后又被提升为师直警备团连长,1932年至武都驻防,但不久后因对现实不满而辞职,后来又回到军队。此时的王德一以经营小生意为名,利用其“红帮”的社会关系,组织积蓄力量。在他的说服下,当地骑兵营长张英杰表示愿意共举大事。1941年,王德一将妻弟张有德、长子王效贤招至武都,与张英杰商定起义事宜,并先派大儿子王效贤前往四川黑河,动员红帮头领康龙起义。
1941年冬,在国民党岷县专署任秘书的
程海寰专程来武都与王德一和张英杰研究起事问题,即组织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配合陕甘宁边区八路军抗日反顽打游击,并商定到时拥戴史鼎新、任谦统一领导指挥。计划大致是:起义开始,首先拿下武都县城,接着攻取文县、成县、康县、西固、西和、礼县等县城,然后向川、陕边境和其他地方伸展。壮大武装力量。在甘、川、陕边境建立根据地,配合各地打游击,最后由程海寰草拟了《西北各名族抗日义勇军宣言》。
1943年元月,国民党特务加强了对王德一和张英杰的监视,并且企图暗杀王德一,考虑到起义时机不成熟,王德一转到农村发动组织武装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与张英杰里应外合攻占武都县城。王德一派次子王效忠潜回临洮,联络各民族的起义军南下武都。
1943年,甘肃南部多个县的起义军队前往武北部的草川崖会师,会议研究决定起义军名称为“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并推举张英杰为总司令,王仲甲为副总司令,刘鸣为总参谋长,王德一被推举为总指挥兼第五路军司令。但就在这时,国民党军队加紧了对起义军的围剿。当王德一撤到礼县洮坪时正在做饭,突然被尾随的国民党军分割包围,他和次子王效忠及警卫员被围困在一个独立的民房内,王德一凭借门墙做掩护,持双枪奋力还击,王效忠和警卫员则不断地向敌群投掷手榴弹,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由于敌人切断了王德一的指挥线,整个部队各自为战,战斗非常激烈,而这一部分的义军处境非常危险。得知王德一身陷重围后,作为先头部队的王仲甲、张英杰和肋巴佛等人带兵回来营救,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救出被围困的王德一部队。
壮烈牺牲
同年6月,起义军在武山县滩歌镇举行了首领会议,商讨起义军的出路和策略。不料第二天凌晨,国民党正规军的三个师从三面包围过来,王德一指挥义军手持长矛应敌。之后王德一部在会川镇罗家湾、宗丹沟等地又与敌人发生激战,渡过洮河并分别占据衙下集、朱家山、帐房山等地。此时,大部分起义军已经相互失散,王德一率部在帐房山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最后因寡不敌众,大部分人牺牲,王德一率仅存的人员突出重围,分散隐蔽,转入地下活动,等待时机。
失败后隐姓埋名的王德一,藏身在西乡巴峪沟一带,为躲避敌人搜查,他和小儿子王效忠经常变换地方。有一次因为忙于躲藏敌军的追捕,父子两人身心俱疲,睡着之后被敌人士兵抓住,幸好没有暴露身份,被亲戚保了出来。后为安全起见,父子两人分开隐藏,托亲戚帮助,王德一将王效忠送到临洮步兵学校顶了一个空名字上学。后因搜查严密,又将其子送到临夏上中学。父子俩分开一个星期后,王德一被“清乡”的便衣队逮捕。
王德一在监狱里贤贞不屈,在敌人多次使用过各种酷刑后,王德一未供出一个“同伙” ——农民起义其他领导人栖身的地方。敌人给他戴上了重镣,受尽了各种非人的折磨,虽然被酷刑折磨的很憔悴,但是他的精神依然威严如故,在刑场斗争上,他骂一声“蒋贼” ,被打一枪,他骂一声“蒋匪” ,被敌人打一枪,就这样连中了八枪,倒在了血泊之中,壮烈就义,时年4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