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原中顾委常委,中央军委原常委、开国上将
王平(1907年10月12日-1998年2月8日),1907年10月12日生于湖北省阳新县三溪口镇大湖地村,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王惟允,曾用名王明,后改名王平。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九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人物生平
王平同志是湖北省阳新县人,1907年10月出生,1926年在本乡参加组织农民协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十一团政治委员,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十一大队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军事部部长兼阜平县动委会主任、县长,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中共地委书记,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冀晋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区党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兼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兼察哈尔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和公安厅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委员,炮兵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军委原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治委员王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终年91岁。
主要成就
战斗作风 英勇顽强
红军时期,王平较长一段时间担任红十一团政治委员,他重视用革命思想教育官兵,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他领导下,红十一团敢打恶仗、险仗、硬仗,善于长途奔袭和连续作战,在反“围剿”作战中屡屡重创敌军。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广昌保卫战,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将红军压缩至广昌城内,并突破红军防御阵地,冲到红军指挥部前面。在此危急时刻,红十一团作为红三军团预备队,奉命对敌反击。王平带领部队冒着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前仆后继,勇猛拼杀。在部队两个营大多数同志牺牲、连队平均只剩二三十人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指挥部队顽强战斗,终于击退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保卫了红军指挥部的安全。战后,军团长彭德怀称赞说:“这是红军政治思想觉悟的最高体现,是政治工作高度发挥作用的结果。”
长征途中,红十一团一直担任红三军团的前卫或后卫,参加了夺取娄山关、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战斗。在保卫党中央的遵义战斗中,敌人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对红军主力形成三面围攻态势。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朱德总司令下达作战任务时讲,“中央机关在城里,背后是乌江,这是背水一战,一定要打好,如果敌人进了城,红军都得到乌江喝水”。为了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王平同其他团领导一起率领部队,激战数日,在友邻部队的配合支援下,打垮了敌人一个旅,为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作出了贡献。
善于指挥 功勋卓著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参与开辟、建立、巩固和发展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工作,多次受到聂荣臻的表扬。
1937年,王平到阜平仅两个月,就组织了数千人的抗日义勇军。在担任晋冀察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和冀中军区政委期间,通过团结、争取、收编和改造民间抗日武装,为八路军主力部队输送了十几个团的兵力。
1944年,他率部进军雁北、挺进绥东,在平绥路以北开辟新的根据地,打开了延安到东北的通道,为建立东北战略基地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中重要作战的指挥,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清风店战役中,王平指挥部队浴血激战两昼夜,阻滞和拖住了敌人,为合围并全歼国民党主力第三军创造了战机。这是晋察冀部队转入战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王平善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军事、政治手段打击敌人。在解放大同的战斗中,针对守敌兵力、装备处于优势的情况,在指挥部队坚决打击企图突围之敌的同时,巧妙分化敌上层关系,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动摇其军心,瓦解其士气,迫使守敌1.7万多人缴械投降。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促使和平早日实现,他与杨勇司令员抓住战机,发起了志愿军赴朝后的最后一个战役——金城战役(金城反击战),激战14昼夜,收复160平方公里土地,把战线向南推进了3至6公里,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这次战役,成为解放军历史上大规模阵地进攻战的典型战例。
尊重客观实际 注意调查研究
1937年8月,王平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上任第一天,军区政治部报来第二天准备枪决的28个所谓“托派”、“汉奸”的名单。涉及这么多人,王平没有贸然批准,而是连夜逐一复审,结果发现所定的“罪名”均不属实,于是果断命令全部免除死刑,并实事求是地分别作了处理。在军事学院工作期间,为进一步适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需要,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听取教员、学员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他强调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经验主义;既吸收外军先进经验、研究对手的作战理论,又用发展的观点研究和总结我军的作战经验,探索现代条件下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规律,以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军事理论素养和组织指挥能力。这对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为军队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中高级治军人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经验,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
1955年,他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时,积极开展国防动员规律及法制化的研究论证,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继承人民战争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别国特别是原苏联的经验,组织制定了一整套动员工作和法规,为中国国防动员的规范化、法制化作出了贡献。他在总后工作期间,根据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和军队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同张震同志一道,制定了后勤工作要坚持面向部队、面向基层,为部队服务、为战备服务的“两个面向”、“两个服务”的指导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全军后勤建设。他针对总后系统院校、医院、科研单位多的特点,强调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保障和服务作用。他积极建议并参与组织了全军后勤边防海岛和仓库等大检查,解决部队积存多年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部队建设。
1979年11月,王平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更直接地参与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为使军队后勤建设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他与洪学智积极建议军委解决各级后勤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的问题,得到了军委主席邓小平的肯定。
人物轶事
三次改名
王平原名王惟允, 可因为王平所在连的连长是广东人,每次点名时,其广东腔总是把“王惟允”念成“王翁翁”,大家听了就笑。没办法,连长和王平商量改个好念的名字,于是他改名为王明。不料过了一两年之后,这个名字又与在中共党史上新崛起的一个声名显赫的大人物的姓名“撞了车”,他就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王平因避名人讳,一直想再改名,但没有合适的时机。到了1936年12月下旬,受命担任陕北红二十七军政治委员的王平,和军长贺晋年去见毛泽东时,借机提出想将自己的名字王明改为王平,通晓经史典籍的毛泽东幽默地说:“好啊,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随后便欣然提笔写下:“命令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治委员。毛泽东”。
智斗江青
文革中,江青一封亲笔信送防化连,官兵敲锣打鼓,学习讨论,并将信连夜送武汉军区。王平接信后,沉默无语,搁置数日。有常委建议:“政委,我们是否给江青同志回个信?”将军问:“回信说什么?”答:“以军区党委名义,感谢江青同志对部队的亲切关怀。”将军不悦,曰:“江青并未在军队担任职务,她给一个连队写信,也值得军区党委兴师动众;”该常委无言以对。
亲属成员
父亲:王幼钦
母亲:鲍美玉
夫人:范景新
儿子:范晓光
主要作品
1985年,撰写《王平回忆录》,1992年12月出版发行。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王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就是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也没有忘记关心部队建设,关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对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感到由衷的欣慰,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前景充满信心,表现出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张万年迟浩田(《功勋卓著名将风范——深切悼念王平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革命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经受了长期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时期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曾经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教诲和器重。在长达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南征北战、纵横驰骋、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和我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我们党和军队一位勋劳卓著、文武双全、军政兼优的老将军和党性坚强、品德高尚的老战士。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江泽民(2007年在纪念王平将诞辰100周年):功勋卓著,名将风范。
贺晋年:王平同志早年参加革命,在党、政、军内担任过许多重要领导职务,是我党我军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目击人。他的一生中阅历丰富,从事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调换过许多单位,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都有卓越建树。
后世纪念
王平纪念园
王平纪念园座落在湖北阳新县仙岛湖风景区内风仙岛湖畔的东源大湖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园内有王平将军纪念碑、展览厅、放映厅。纪念碑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矗立在苍松翠柏丛中。展览厅陈列有王平将军在各个时期的照片400余幅。
希望小学
2007年,王平诞辰一百周年,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范晓光(王平之子)回到阳新家乡,向东源中学捐献30万元,建造一栋学生宿舍楼。12月5号,阳新东源中学收到范晓光将军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军区寄来的亲笔题字“王平将军希望学校”。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21: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