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青(1890—1949),原名王世祯,别号王翼,化名潜夫,原绵竹五福乡人(今属富新镇),革命烈士。早年追随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四一二”事变后,积极追随共产党,四川临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十二桥。
人物生平
参加中国同盟会
王干青幼年父母双亡,寄养在叔祖家。他启蒙于高华院私塾,1906年应县童生试,次年考入傅春吾创办的绵竹第一师范学堂。1908年,考入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以下简称通师)预科。辛亥革命前夕, “通师”是川中革命党人聚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少从口水留学归闷的新型知识分子在此执教,大讲救国图强的道理。一些革命进步书刊,如邹容的《革命军》、吴玉章在日本办的《新四川》、梁启超的《新民丛刊》和《饮冰室文集》等,在同学中广泛传阅。在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薰。王干青怀着推翻帝制、创立共和、重振中华的远大理想,参加了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1911年升入通省师范本科。1912年暑假,回县组织“青年体育社”,团结300余人参加社会活动。1913年黄舒云任绵竹知县,与地方劣绅不合,时逢久旱无雨,豪绅怂恿一些人向知县要水,蜂拥聚哄县衙,黄派人婉言相劝,并顺从民意设坛求雨。但在一些豪绅的煽动下,哄乱仍然不止。黄被迫下令鸣枪警告。不料一子弹回落碰伤农民,劣绅借机到省控告。黄被撤职监禁。王干青闻讯去监狱探慰。开庭审判时,王干青义正辞严,将诬告罪行一一指明。审判结果,黄被当场释放,四名诬告者反坐收监。黄十分感激,并向尹仲锡、赵熙、刘咸荣、徐子休、方旭等“五老”游说推荐王。“五老”一致赞誉王是有胆有识之侠义青年,一时王名噪省垣。胡文澜督川时,用共和党人钟正懋出任通省师范校长,王联合同学抗拒,学校悬牌将王开除。后经尹仲锡、张澜出面始得复学。
1915年于通省师范毕业,经尹仲锡向省长杨沧白推荐,任西城小学校长。省长接见时,面询四川教育之振兴和盗匪猖獗之对策,皆对之有理。经尹仲锡推荐出任古蔺县知事。到任后整顿吏治,平息匪患,深得人心。1917年被选为四川省第一届议会议员,因主张拥护广东孙中山先生的护法军政府,为北洋军阀支持的四川官僚所不满而被迫离开省议会。1920年在广州敬谒孙中山,返川后与郭云楼等人创办“中华革命党”。1922年为川军石青阳参赞,讨伐曹锟、吴佩孚。次年任叙永知事。1924年随熊克武部赴粤准备参加北伐,由于孙中山北上,川军被蒋介石解散,熊克武被扣。王因此流寓江浙,在上海接受社会主义学说。次年返川I,提倡劳动,不乘肩舆,粗衣蔬食,摒绝烟酒,潜心学术。1926年王接受重庆国民党省党部(左派)指示,回绵竹主办党务。党员猛增至万,建立了绵竹县党部。同时组织“反英反奉大盟”、“沪汉案后援会”、“学生联合会”等进步团体。1927年5月1日,绵竹驻军团长曾起戎唆使便衣暴徒、地痞捣毁国民党绵竹县党部,王等10余人被押。送绵阳孙震师部,后为孙之代参谋长章雨初营救得出。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夏,王由张秀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受中共川西特委派遣,回绵竹参与发动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中共外围组织“怒潮分社”、“新生民导社”,发展党团员,同时在城乡建立“学生联合会”、“工会”、“农民协会”以及“苏红之友社”等革命团体,成立农民武装暴动行动委员会,县委书记黎冠英任军事总指挥,王与张民宽任副总指挥。7月4日拂晓,四乡农民武装围攻绵竹县城,因谭尊五告密,并诱杀了黎冠英、李晏蟠、张民宽等同志,导致震惊川西北的绵竹“七四”农民武装暴动失败。王被迫退避什邡,仍秘密到绵竹、安县清理、巩固党组织。1929年为对付叛徒出卖、特务追捕,化名潜夫,隐居什邡罗汉寺,与隆觉和尚同住。后转道双流,在彭家场周小楼家办一私塾,与李筱亭一起借教书暂避。1930年参加“广汉起义”,失败后去大邑。1936年受四川省赈济委员会尹仲锡委托,到川北通江、南江、巴中一带放赈。
“西安事变”后,刘湘愿意联合抗日。经中共党组织多方活动,及刘湘高级幕僚、王的同乡同学乔毅夫推荐,由王干青代表刘湘前往延安联络,在延安四个多月中,受到毛泽东主席多次接见。毛主席对川军决心抗日高度赞赏,并作指示,让他转达刘湘。王在返川前夕,毛主席赠与亲题全身照,自此延安和成都间的无线电讯得以沟通,1937年9月15日正式收发电讯。次年1月刘湘在武汉病故,毛主席发唁电给王代转。唁电说刘湘之死:“国家失一栋梁,川军失一主帅,切望刘湘系统及四川军政委员顾全大局,坚持抗日”。王将毛主席的意见及时传达至四川诸当道,对刘湘新丧的谣传起到平息作用。王回川后,介绍有志青年如杨鸣皋、易诚、王泽丰等到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同时受党委托招聘一批机械和印刷工人到延安工作。
1939年王出任四川省保甲指导室主任,使该组织成为掩护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活动的据点。曾设车耀先同志创办的《大声周刊》编辑部,罗世文、张秀熟、程子键等中共四川省委领导人常聚会于此。1940年王受四川赈济会负责人尹仲锡之聘,回绵竹在城南精忠观创办省立第一儿童教养院,收养战区流离儿童100余名,租田60亩,实行半耕半读,养猪种菜,供给自用。他以身作则,每日为厨房挑水运煤。常以岳飞、张栻的爱国思想教育儿童。1942年,受成都慈惠堂理事长张澜之聘,任普济堂堂长及培根火柴厂主任。王悉心照料普济堂数百名孤老食疾;认真管理火柴厂,亲自推销火柴,还到双流、蒲江、黑竹关采购木材,到乐山办火柴梗片厂,以保障慈惠堂的经济收入。1943年的大年初一,他还沿青衣江步行到洪雅查看木材。王十分重视职工的思想教育,常请张澜为大家讲国家大事,请文幼章讲国际形势,请川大、华西大学进步学生为工人开办夜校,教职工读书写字。1945年王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在他的鼓动下,培根火柴厂部分职工参加了成都数干名大中学校师生、工厂工人举行的“撕毁协定大游行”。1949年10月9日王干青被捕,监禁于成都将军衙门特委会看守所。1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成都西外十二桥。
人物事迹
1928年4月以后,中共绵竹县委开始筹组农民暴动行动委员会,由县委书记黎灌英任主任委员,委员有王干青(兼军事副总指挥),张治、丁毅,钟声清,史民理、骆显光等十余人。在接近暴动前的一段时间,王干青去广济,通过王鹤斋关系弄到人、枪二三十,又从好友向晋侯处得步枪二十多支,在胡光彦处组织了人、枪三十余。暴动前,行动委员会安排“怒潮社”, “新生民导社”作为暴动主力,拥有武装力量三四百人,同时,联合什邡、彭县、安县、罗江一带的哥老会和红灯教配合响应。当时县委领导的“工会”、“农协会”、 “学生联合会”、“儿童团”、“苏红之友社”的群众有五六百人,亦作了具体行动布置。临近暴动时,中共川西特委派来范东浦,贺宇生等十余人,随带手枪十多支,负责军事指挥。特委决定暴动成功后,即建立“川西北苏维埃政权”。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县委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报告特委,定于7月4日举行暴动。7月3日午夜,王干青、范东浦带领西南路武装队伍,从广济出发至土门与胡光彦、刘温如等的队伍会合,共有人二百余,枪五十余,向县城急进,行至邓家林税卡时,被驻卡税务稽查员阻拦盘诘,不准通过,王当即开枪将其击毙,并夺得税卡全部枪支。这支暴动队伍冲至西门外诸葛庙时,即与埋伏该处的第二十九军曾启戎团部队接火,转至北门外红茨藤相持,准备俟东北线的张民宽、黎灌英、李宴蟠带领暴动队伍到达后,再会合进攻县城。当张,黎、李率东北路队伍至北门外沈家牌坊时,已投靠曾启戎的汉旺乡谭尊五派人谎报军情,诱他们去汉旺商量。张等受骗,以去路已断,只得暂退汉旺。他们退到汉旺后,立即往晤谭尊五,时谭已接驻军密令将他们就地处决。谭诡称汉旺不能久留,要护送三人至别处暂避。黎、张、李中计,遂随谭之武装人员向至马尾的小路急走,行至一棵大酸枣树下,即被一齐杀害,而王干青、范东浦率西南路队伍坚持到拂晓,仍不见东北路队伍到来,无法攻城,只得在天光大亮前撤回广济。这时,赵祝三亦变脸,派人命王干青等出境。只得遣散队伍,范东浦只身回成都,王干青潜往什邡。当年,可歌可泣的绵竹“七.四”暴动,除死难黎灌英、张民宽,李宴蟠三位中共优秀党员外,战死者九人,被捕杀者九人,被俘后送壮丁者十六人,失踪者十九人。响彻川西的第一声赤暴,虽然一闪即逝,但它留下的革命火种不会熄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武装斗争之火,在辽阔的川西原野上,一次又一次地愈烧愈烈,这与“七.四”英烈们做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纪念
成都解放后,在二仙庵侧建烈士陵园。绵竹县人民又为之起衣冠墓于绵竹南郊“精忠观”旁,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