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白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王安白,男,生于1955年。现任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
1992年4月调来西南政法大学,1994年至今,担任思想品德修养课专职教师。2011年5月,由本人所任负责人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2010年12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还以《王安白“西政老顽童”》为题,报道了本人的事迹。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西南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西南政法大学辩论队主教练,西南政法大学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负责人。
主要成就
长期担任学校辩论教练,为本校特色文化——论辩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002年11月,获得第八届“日立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2010年8月,获得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杯”辩论赛冠军。
1997年9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2年5月,被全校学生票选为“我最喜欢的十佳老师”,排名第一;2003年7月,被市教工委评为优秀党员;2007年9月,被学校评为“教师名师”;2010年9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担任课程
担任的课程本科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辩论竞技》;
研究生主要有:《比较德育研究》、《辩论的理论与实务研究》。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专任教师,王老师知其短而补之,大量涉猎典籍,同时扬其思辨与表达之长,获得全校学生的好评。他所创造的论辩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所喜爱,故其所任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选课率一直名列全校前几名。2001年2月,他参加由市教委主持的重庆市高校“精彩一课”评选,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市教委颁发的二等奖;2011年5月,他所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学校评为精品课程。
出版图书
学术研究
王安白老师善于将教学和学生的问题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这方面的成果占其科研成果的大部分,其所出版的三部专著中,有一部就是关于学生辩论问题的研究,有一部是关于心理矫正的方法研究。同时,王老师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潜心研究了六年的成果《辩论竞技》于2009年以专著形式出版,第二年在全国一百所大学参加的“创想青春——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世博辩论大赛”中,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学校辩论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战胜北京大学获得全国总冠军。
兼职工作
在教学科研本职工作之外,王安白老师还有两大义务兼职,一是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二是训练学生竞技辩论。从2000年中心成立起他就担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除了值班时间,他还把业余时间用于学生心理咨询,有时半夜里被学生打来的电话叫醒,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有时正端起饭碗,有电话来告知“险情”,立即起身奔向现场,常常要工作几个小时;当险情排除后,才感觉到饥肠辘辘。即使如此,他也乐此不彼,因为他爱学生。不仅如此,他还以身作则,带动中心其他老师全力以赴,尽自己的心力为学生服务。正是由于他及其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一直走在重庆市高校的前列,成为我校学生工作的一个亮点,多次获得市教委表彰。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参与撰写了两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著,其中一部(《让心灵追上人生的脚步》)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科研成果三等奖。
人物轶事
辩论教练
王安白老师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担任学校辩论队教练,十几年来,他刻苦钻研大胆实践,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竞技辩论模式。在他的努力下,我校辩论队屡获佳绩,曾两次获得全国辩论赛冠军,第一次是2002年11月,获得第八届日立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这是整个西南地区高校竞技辩论的第一个冠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指导学生们辩论,更教导他们做人,他所带领的辩论队员中,大部分都获得过国家级、省市级、校级荣誉,如全国三好生十佳标兵、优秀党员等。由于长期操劳,身体欠佳,他不再担任教练,在这段时间里,他把自己过去的辩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出专著《辩论竞技》。“世博杯”辩论赛在即,他看到我校辩论遭遇困境,不顾自己的康健状况,主动请缨,为我校,也为重庆地区高校争得了荣誉,重庆市教委为此还专门发来了贺信。
王安白老师不仅致力于竞技辩论,同时还关注辩论的普及。学校为了表彰他的贡献,还专门将他的辩论课以他的名字命名《安白辩论方法》。在本世纪第一年,他参与了学校竞技辩论体制的设计和论证,经过十来年的运作,我校辩论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机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即我校两大“镇校之宝”之一的论辩文化
王安白老师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教书,在课堂外扎扎实实指导辩论,还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为学生排忧解难,为此,他公开自己的电话、电子邮箱、QQ等联系方式,使学生能够比较便捷及时地获得帮助。这些份内和份外的工作,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而他却毫无怨言。许多媒体采访他时都在问他这样一个问题: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总是淡然道:我爱学生。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广大学生的爱。2002年5月,他被全校学生票选为“我最喜爱的十佳老师”,且排名第一。2003年7月,被市教工委评为优秀党员;2007年9月,被学校评为“教师名师”;2010年9月,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西政“老顽童”
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王安白老师和学生都完全忘记了对方的年龄,他们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完全无障碍。这得益于他的教练工作,他曾多次说过这样一件事:2000年夏季,他带领学校辩论队进行封闭训练,在一次晚间的训练中,他和队员就一个问题发生了争执,面对四五个队员的唇枪舌剑,全然不顾及的教师兼教练的身份,他穷于应对,忍无可忍,摔门而去,队员们吓坏了,赶快跟上来赔礼道歉。这时他突然冷静下来,告诉自己不能接受他们的道歉。于是他和队员们返回房间,公开承认自己的冲动,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后来他说,当时我如果接受他们的道歉,那么,他们将不再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跟我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他们的意见,我的思维也不可能被激活,那么,我们的辩论也就完了。没想到的是,为了辩论胜利的宽容,最终上升为他的人格特质。这种平等的交往,也“蔓延”到其他同学,他们在与王安白老师的交往中,没有感觉到年龄的差异。别看他年龄那么大,脸上写满了两个字:率真。这一点,重庆电视台生活频道“走进生活”栏目于2010年教师节还专门为王安白老师和他的弟子们做了一档节目《个性老师》,2010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以《王安白 西政‘老顽童’》为题进行过详细的报道。
他为同学排忧解难甚至包括了牵红线,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学生比较般配,而且双方似乎都有那么点意思,可能是由于传统观念双方都不好意思明说,他觉得不能让他们俩擦肩而过。某一天,他单独找来那位女生,给她谈自己对那个男生的看法,女生一听立即脸红,但两眼放光;然后又找那位男生,男生反应没有女生强烈,但脸上也是灿烂的。于是,在他的撮合下,两人好起来了。两人毕业后在一起产生了矛盾,分别打电话请他去调解。有趣的是,两人吵架的过程犹如自由辩论,王老师坐在两人中间,身兼评委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身份,从逻辑和心理两个角度对他们争论的过程进行分析,使他们言归于好。他的学生中有的失恋痛不欲生,他用专业的心理咨询技术前后花了大半年时间使其重新振作,最后考上北大博士后;有的找对象拿不准,请他参谋,他也义不容辞。重庆晚报2007年9月8日就曾以《五旬教师很现代,会教学生谈恋爱》为题报道他如何做红娘的事迹。曾经有一位他教过的女生也很有趣,毕业多年后打电话报喜:“王老师啊,祝贺你,你当外公了!”开始,王老师不得其解,一会便开怀大笑。
在西南政法大学校园里,王安白这个名字似乎成了某种人格某种风格的代名词,同学们私下里都尊称他“老顽童”,而当面却笑称他“王老”,而这位“老顽童”兼“王老”对这种“表里不一”的称呼似乎很享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1 22:03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