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群,男,现任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教授、系主任。研究兴趣:低维强关联、介观系统性质的电子、磁性和输运特性以及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一些数值模拟方法的探讨、发展与应用。
教育经历
1981年09月至1985年07月
扬州大学、物理系 学士
1985年09月至1989年10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 硕、博研究生
1989年10月至1992年11月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 硕士、博士
工作经历
1992年12月至1993年02月
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
1993年02月至1994年02月
东京工业大学物理系,日本科学振兴会特别
研究员,博士后;
1994年02月至1996年03月 德国马普复杂物理系统
研究所,访问研究员;
1996年03月至2000年09月 瑞士物理材料数值计算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07月至2001年08月 德国马普复杂物理系统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1年11月至2002年02月 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3年02月至2003年04月 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物理系,
高级访问学者;
2003年05月至2004年03月 香港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
2004年01月至2005年04月 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物理系,
高级访问学者;
2000年06月至今 理论物理所,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3年06月至2013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 教授 系主任
2013年12月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教授 系主任
参选院士
王孝群是2023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王玉鹏提名
主要成果
我们提出了转移矩阵
重整化群方法,该已成为研究强关联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的一种重要工具;【Phys. Rev. B 56, 5061(1997) ;Phys. Rev. B 60, 359(1999)】。
我们提出了一个自旋能隙系统中关于杂质效应的理论,给出了杂质束缚态出现的机理及区分不同自旋能隙系统的标准;通过建立阻挫梯子的相立图,进一步完善了Haldane系统的物理描述。【Phys. Rev. B 53, R492(1996);Lecture Notes in Physics Vol. 528(1999), Springer Eds: I. Peschel, et al.;Mod. Phys. Lett. B14,327(200)】。
我们系统地研究了自旋S=3/2和S=2链的临界特性,澄清了理论和计算上一些争论。【Phys. Rev. Lett. 76, 4955(1996); Phys. Rev. B 56, R14251(1997);Phys. Rev. B 60, 14529(1999)】。
对自旋梯子方面的实际材料,验证并解释实验上的一些新发现:核磁共振弛豫率的交叉行为、比热的Schottky峰等反常行为。【Phys. Rev. Lett. 84, 1320(2000);Phys. Rev. Lett.84, 5399(2000)】。
我们用密度矩阵重正化群方法系统地研究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效应及其重要性意义:在证实了铜芳香链,在外加磁场下,能谱由无能隙变成了有能隙和等价的量子sine-Goldon模型所给出的预言,确定了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参数, 从而能完全解释实验上现有观察结果。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预言了一些例如强弱磁场竞争所导致的非常重要的新的物理特性。这些发现将促进对这类材料的磁性和输运特性的更广泛研究,对
自旋电子学中微材料加工有潜在意义。日本的东北大学材料研究所Nojiri实验室和美国的国家强磁场实验室Tanaka实验组都在专门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预言。【Phys. Rev. Lett. 90, 207204(2003)】。
可以这么说,有关铜芳香链的特性测量仅仅是研究DM相互作用效应的开始,一些其它相关材料的实验研究也相继进行。从理论研究角度,我们继续考虑以下两个基本问题:
1.量子sine-Gordon模型在多大程度上能准确地描述这类材料或者DM相互作用
系统的低能行为?
2.既然标准的整数和半整数自旋系统的低能行为本身就因为Haldane能隙的存在
有着本质的差别,那么有了DM相互作用后,系统的低能行为又是怎样?
对此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后, 我们发现【Phys. Rev. Lett. 94, 217207 (2005)】:
1.对于不同自旋的、具有外加交错磁场(等价于DM相互作用)的海森堡自旋链,
其低能特性非常类似,但能隙对外场大小的依赖性有所不同。
2.对于所有情形,在能隙间都存在着中间态,中间态能隙对外磁场大小的依赖性
因情形不同而不同。
为发展密度矩阵重正化群方法以用来研究强关联系统的非平衡态过程中输运特性,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能够保留足够多的非平衡态的信息的方案。该方案作为密度矩阵重正化群方法的又一重要进展将会成为一种普遍有效的方法,通过利用并行计算机,可被用来解决一系列强关联和介观系统的非平衡态过程中输运方面的难题。【Phys. Rev. Lett. 91, 049701(2003)】。
科研基金
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1999年度);
科技部973重大规模科学计算研究(1999032800:2002-2004年);
基金委理论物理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90203006:2003-2005年);
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奖励基金(2003年);
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10425617:2004年);
科技部973高性能计算(2005CB321704:2005-2009年);
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0575045:2006年-2008年)。
主要兼职
中科院交叉学科理论研究中心强关联组成员(2001年6月-);
北京国际计算物理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成员(2001年12月-2003年12月);
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物理系筹建负责人(2003年-);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成员(2003年5月-);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算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9月-);
中科院基础局中长期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2003年9月);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才招聘、晋升评定专家委员会成员(2003年11月-);
Communication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ISSN#:1815-2406),Associate Editor(2005年11月-);
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1月-) ;
中科院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1月-)。
主要论著
编著:
Density Matrix Renormalization—New Numerical Method in Phyics
I. Peschel, X.Q. Wang, M. Kaulke, K. Hallberg (eds),
ISBN 3-540-66129-8,Springer-Verlag,New York,1998, Germ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