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千
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
王大千,现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长,《孔子研究》、《中国儒学年鉴》主编,《儒风大家》总编辑。曾任《齐鲁晚报》副总编辑、《生活日报》总编辑、山东新闻大厦董事长、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参与策划创办了《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
个人简介
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文化人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副秘书长、《儒藏》编纂委员会秘书长、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早期经历
由“文青”到“报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大千由“文学青年”步入传媒界,成为一名“报人”。1987年底参与《齐鲁晚报》创刊,从编辑记者干起,后来任副刊专刊部主任、编委、齐鲁晚报副总编辑。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受命创办《大众生活报》,后更名为《生活日报》,任第一任总编辑。随着都市报的发展,先后组织策划《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等报纸的创办,在山东新闻界很有影响。
由“报人”到“文化企业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众报业集团筹建山东新闻大厦。成立伊始,作为大众日报社社长助理的王大千被任命为山东新闻大厦执行董事长,后又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敏锐觉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山东新闻大厦大力推动酒店文化建设,发起创办了中国文化主题酒店研究会,提出创办儒家文化主题酒店的理念,倡导新闻大厦“每天都是新的”独特企业文化,开山东酒店业“酒店文化”风气之先。
从1998年起至今,王大千一直担任山东省烹饪协会副会长。
主要成就
2004年底,王大千调入中国孔子基金会工作,任副理事长、副秘书长。
主持“孔子标准像”全球发布
孔子是中国的名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2000多种孔子像,这一状况直接导致在孔子文化传播上的不完整性,不利于孔子形象的集中传播。众多的孔子像给人们传递了一个模糊的识别系统,容易引起混淆甚至错乱。制定孔子标准像其实就是规范这样一个文化辨识系统,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能识别、能“正读”的标准系统,有一个制作推广的“范本”,让孔子这一中华文化的名片更好地发挥作用。
制定“孔子标准像”始终把握住“三个定位,三个认同”的原则:以唐代至今流传甚广的吴道子行教像为依据,首先尊重约定俗成的孔子形象,从他的服饰、手势、神态和佩剑等细节来加以完善;其次将孔子定位为一位平民圣人、布衣孔子的形象,孔子是人不是神,体现他平和、温和、和谐的精神风貌和山东人的文化气质;同时按照孔子是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来定位,体现他的深邃与智慧。通过这三个定位,表现他高远、睿智、敦厚、亲和的形象与内涵。孔子标准像从初稿到定稿,先后广泛征求了儒学专家和历史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如季羡林、任继愈、文怀沙、张立文、牟钟鉴等,取得专家们的认同。同时作为一件艺术作品,要求具有高度美感,应符合雕塑的艺术规律,也是征集了雕塑家钱绍武、“泥人张”传人、潘鲁生、胡希佳等艺术家的意见提炼之后的再体现,作为雕塑作品要取得艺术家们的广泛认同。最后还非常重视孔子后裔的意见,因为孔子后裔是中国延续最完整的家族,如孔德懋、孔祥楷、孔祥林、孔祥东等人,在家族遗传基因的层面给予认同。在尊重历史依据的前提下,按照“三个定位,三个认同”的理念,以唐代吴道子行教像为基础,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最大限度的吸收历代孔子像优秀元素,遵循《论语》中所描述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记载,集思广益,立体呈现了孔子晚年的人物形象。
制定“孔子标准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以及时代意义。孔子标准像自推广以来,不仅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推崇,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资源与文化价值,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2007年8月,在距奥运会开幕一周年之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了“奥林匹克精神与儒家文化论坛”。孔子基金会还为奥运会开幕式提供了很多精选的孔子的名句。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奥组委赠送了孔子标准像,现存放在首都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分别颁发了感谢证书。在全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孔子标准像都被隆重展示,并得到高度赞誉。现在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蓬勃发展,“孔子文化世界行”作为孔子基金会的品牌项目,孔子标准像已在国际上近百所大学校园中矗立。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日本早稻田大学向该校赠送了孔子标准像。
策划组织了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多年来,王大千主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以及普及传播应用工作。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实践中,总结出“五化”:生活化、社会化、年轻化、现代化、国际化。传统文化当然离不开专家学者的研究,但在重视传统文化研究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应用性,通过借助主流媒体、现代传播手段更加准确、全面、生动地传播孔子、儒家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走向大众,走向青年,走向世界。2006年以来成功策划组织了“世界文庙同祭孔”、 “全球华人同祭孔”、“世界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等重大文化活动,参与主持了“孔子文化世界行”、“论语普及工程”、“孔子学院·孔子书房”、百集《孔子》动画片、纪录片《孔子》等项目。参与组织策划山东卫视《新杏坛》以及山东教育卫视《名家论坛》,策划实施大型人文电视节目《走读齐鲁》。
王大千尤其注重传统文化的生活化、社会化,提倡生活儒学,大力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今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社区生活中的有效植入,探寻构建当今新型社区文化建设路径,以及新城镇建设中的文化根脉保护,先后在国家核电研究院、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公交总公司及成都、广州、江苏徐州、济南的历城区、历下区、章丘市,以及临沂市等全国多个地方的社区中普及国学,建成一批“国学社区”“论语普及示范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运作成果显著
在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发展过程中,王大千致力于孔子文化品牌建设,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力量,不断提升孔子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
先后策划运作成立了山东孔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孔子文化会馆、天地儒风孔子文化传播公司等十几家运营实体,主要以“孔子标准像”为载体,在运作中不断衍生其他相关的产品类型,边发展,边丰富,积极探索孔子文化产业化的路子,让传统文化为今天的现代生活增色添彩,让孔子文化、孔子思想、孔子精神活在当下。
在此基础上打造文化产业基地,营造山东省文化企业“孵化器”。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齐鲁文化礼品展,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文化企业参与,并将以此为品牌每年举办一届。经过5年多的努力,把三箭孔子文化大厦已经初步打造成山东的文化产业基地,先后吸引2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参与,初步形成了从文化创意、文化策划、文化服务到文化生产一条龙的整体孔子文化产业基地。近几年,三箭孔子文化大厦已被山东省及济南市连续评为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和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出版著作及文化读本
王大千著有《经典百句》(《论语百句》《国人百句》《孝心百句》《茶人百句》四册)《君子之风》《社区论语》《酒店论语》《医患论语》《问道三人行》等文化读本。
大千文稿
一、《孔子传》序
孔子激励代代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用38个字记录了自己的一生,也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写照,可谓是史上最短的自传。
十五岁“志于学”的孔子,像我们今天的追梦少年一样,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横亘着二千多年的岁月,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和遥远。三岁丧父,单亲家庭的孔子,他的成长环境丝毫没有优越与优势,相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却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
然而,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一路走来,从一个贫贱少年走成了一位“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至圣先师,走出了一个民族的自信与自尊,走出了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
是什么成就了孔子?是什么穿越了时空?孔子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有何意义?看了这本《孔子传》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情怀,从“志于学”到“志于道”,孔子通过学习、修身和践行,执着的坚守于信仰,达到了“仁”的境界,塑造了君子人格。他和他的三千弟子——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在春秋的时空里,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之间,守护着自己的激情与理想,用使命书写了一个民族的高度尊严。
历史有着惊人地相似之处,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与孔子时代也有着类似的环境,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变,以及价值观的重建。认识孔子,了解孔子,理解孔子,读懂孔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时代,追寻传统与古圣先贤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来之路。
亲爱的朋友,不论是否读懂了孔子,站在历史长河岸边的这位慈祥的却对年轻的你充满了期待,他正宽厚地微笑着注视着你: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用他的成长经历,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千秋万代人。
二、手机版《论语百句》序
孔子发来的短信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果孔子有一部手机,相信他会是春秋时代一位高水平、高质量的短信写手;如果孔子还会用短信群发,在杏坛讲学的时候,他的弟子又何止三千?他那极具短信品质和文风的《论语》文体,是多么适合今天的手机时代啊!
亲爱的孔子老师,走过了2500年,我们觉得您古典又时尚,亲切又慈祥。您“有朋自远方来”的话语,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奥运的恢宏与精彩;“礼之用,和为贵”的箴言,成为了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伟大礼物。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学《论语》感悟孔子智慧,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需求和追求,当我们遇到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困惑,在《论语》教诲中迎刃而解的时候,越来越发现孔子智慧实用的可贵。但是,如何让更多的人,运用更便捷的方式接触和学习《论语》,是传统文化普及和传播的新课题。如何使传统文化社会化、生活化、现代化,是我们这些文化传播工作者需要探索的新方法。从《论语》精炼的语句中,从孔子问答式的结构里,我们一下子找到了手机短信学《论语》的灵感。朋友们可以采取订阅短信的方式,每天一段,轻松活泼、方便快捷地学《论语》,弹指间,给你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深刻的并不一定深奥,伟大往往寓于简单。
打破了古今之间的那堵高墙,改变了古板生硬的孔子形象,在传播力提升学习力的当下,无须正襟危坐,翻书动笔,在信手拈来的阅读中,看最简练的《论语》原著,学最管用的孔子智慧。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两千多年来,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与生活。耐心地读一读,你会觉得你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和原来的不一样。正像手机已成为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一样,身边有孔子相伴,耳畔有《论语》萦绕,你就拥有了一把开启智慧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朋友,快看孔子发给你的短信吧。
三、《社区论语》序
孔子住在咱隔壁
中国孔子基金会“论语普及工程”创建以来,《论语》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走上百姓的书桌枕边。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品到了传统文化的滋味,尝到与圣贤为友的甜头。很多国学社区的业主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氛围更加融洽,生活的品质得到提升,幸福指数有所提高。学国学,用经典,树君子之风呈方兴未艾之势。正如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所言:“捧读《社区论语》,仿佛看到两千多岁地孔老夫子,操着浓重的乡音,带着他‘仁者爱人’的微笑,入住到咱社区,成为我们的‘近邻’。”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思是说,和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理想的选择,如果你的住所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不能算明智的选择。可见,选择一个社区,选择一个好邻居是何等重要。如何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文明、更和谐,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是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话题。在讲究居住环境的今天,建筑质量、配套设施、绿化面积等硬件固然很重要,但社区文化与文明也以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衡量标准。
翻看一下《论语》里的论述,结合发生在我们社区的现实故事,你会对“德不孤,必有邻”有新的理解,会对“昔孟母,择邻处”有新的诠释,会对“远亲不如近邻”有更亲切的感受。
高楼大厦、防盗门、电子眼、监控器所体现的是科技的发达,也是邻里关系的悲哀。消失的问候,久违的街坊,出门时的托付以及串门时家长里短的亲切,需要我们用信任慢慢找回。一本《社区论语》,可以让我们唤醒儿时的记忆,重温美好时光,打开心灵之窗,叩开陌生之门。
走进家中的《社区论语》,让我们仿佛感到那位住在隔壁的长寿老人正用那慈祥而温暖的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每一个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让我们不忘记对父母的感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在处理邻里关系时自省;“四海之内皆兄弟”,让我们感到结为邻里是难得的缘分;“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让我们学会处理家庭矛盾时应有的宽容;“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让我们感到礼仪信义的可贵;“见义不为,无勇也”,让我们感到正义与正气的力量。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描绘出一个魅力社区的图景,更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写照。今天我们捧读这本《社区论语》,让古老的礼仪之邦更富有了温、良、恭、俭、让的新意。
从社区入手,从家庭开始,从孝心出发,从娃娃抓起,从自身先行。道德与文明需要生活的滋养与熏陶,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面对“道德失守”与“良知缺失”的呼吁,我们深感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之路任重而道远。
大千悟语
文化不仅问你从哪里来,还能决定你是谁。
孔孟老庄,祖传秘方,有病治病,没病预防。经典是心灵高汤,让你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孔子很伟大,去世2000多年还有“秘书”。来孔子基金会给孔子当秘书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要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孔子是我们的老乡,更是我们的老师;是名片,更是钙片。读《论语》是进补,更是进步;它让你有知识,更有智慧;不单是有信心,而是建立了信仰。
孔子无论错过了谁都无损他的伟大,我们错过了孔子就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经典是生活的、具体的、实用的。经典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重读的。经典需要温故而知新,经典要与经验相结合。
经典让人生更精彩,每天五分钟,人生大不同。
每个人都有出生证,但没有说明书,一辈子该如何操作?《论语》就是中国人的人生说明书。
看一个年轻人未来是否有作为,要看他周围有多少年长的朋友。结识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老朋友,就会让你拥有智慧人生。
孔子主张“四不一没有”:不迁怒,不贰过,不怨天,不尤人。论语统篇没有一个苦字。今天有些人的“四不一没有”是:不学习,不自省,不靠谱,不成熟,没有信念。
只要我们还有未来,孔子必将活在我们的未来生活之中。
听谁说话,决定你的视野和眼界。跟谁思考,决定你的深度和高度。向谁学习,决定你的命运和未来。
读《论语》让你与孔子的弟子成为同学。
读过《老子》的人,一生一般不会出事;读过《论语》的人,一生不会缺乏动力。
人如汽车,不能只有动力系统,没有刹车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等待就是发展,挂倒档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爬到山顶不等于成功,上山容易,下山难。有句话说,不在于飞得多高,关键是能否安全着陆。
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做事、做自己,其实“做”字分开来就是: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人生活剧,有的是一场闹剧,有的是一场笑剧,而有的是一场悲剧。
成功在于如何把潜力变成能力,把执行力变成生产力。
太看重起点,必将失去终点;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输在终点
岂不更惨。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有道理。
现代人的生活是关掉电脑才能开启大脑,关掉手机才可找到自己。
打开书本就是打开一个世界,打开电脑是打开一套程序。上线就是上套。读书是和一个思想者对话。
电脑的时代需要听讲,怀疑的时代需要信仰。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孔子讲学没用PPT和投影仪以及各种道具,是思想穿透了岁月。
今天要防止聪明的一代,过成愚蠢的一生。
人学会反思的时候其实是在成长。学会“反动”,就是知道“克己”。
无知不可怕,无常很可怕。常即常态,平常,正常。教育的失败在于让人有知识,无常识。无常会让你精神失常
我是吃煎饼长大的,害怕长成“煎饼人”:越摊越大,虽然知道的越来越多,最后变得越来越浅薄。
智人,看清了世界,唤醒了自己。达人,是看穿了命运却还能微笑面对的人。
人生有时不是比谁混得好,是比谁活的老。
文化的实质就是先记录再记忆。人类的进步在于代代总结。家庭的成功在于家文化的成功传承。
家书是自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家业也是家产,更需要保护。
一句话也可以成为家训,成为传家之宝。
中国人没有宗教,但从不缺乏信仰,因为中国人的宗教是“德”,是“孝”,是“诚”,是“信”,“人,缺什么也不能缺德”。不缺德,就要把宗教信仰随身携带。
世间唯一不用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事是死亡。
如果说伤心有一千个理由,那么,快乐一定有一万个理由。
人要学会三“乐”:学乐、群乐、独乐。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18 14:53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