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藩
中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
王国藩(1919-2005),河北遵化人,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早年在家乡务农。194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办起“穷棒子社”,成为全国农业合作化中的典型。1968年后,任河北遵化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遵化县委第一书记,唐山地委第二书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常委。1969 年、1973年和 1977年在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81年任遵化县水利局顾问。
人物生平
王国藩早年在家乡务农。19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冀东革命运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0月,农业合作化政策传到了遵化县长峪山麓的西铺村,王国藩带头成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大家选王国藩任社长,因此称为“王国藩合作社”。
“王国藩合作社”建社初期,只有23户贫农社员、200余亩贫瘠山地。社里无资金、无种子、缺农具、缺口粮,记账无钱买纸,只好用玉米棒子皮替代。社里几户社员与社外群众合养着一头驴,只占这头驴四分之三的所有权,叫做“三条驴腿”。由于当地贬称穷人为“穷棒子”,所以当时许多人讥笑这个社是“穷棒子社”,断言“一帮吃救济粮,领救济寒衣的‘穷棒子’凑到一块儿了,早晚得穷散了。”但是他们人穷有志气。数九寒冬,王国藩领着大伙儿进入几十里外的深山,吃稀粥,住草棚,打来柴火卖钱,硬是赤手空拳为集体买回一头驴、一头牛、十几只羊、一辆破旧的大车以及种子和口粮等,巩固了合作社。经过一年苦战,获得粮食平均亩产125公斤的好收成,比单干户增产3倍,“王国藩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
“文革”开始以后,王国藩担任了遵化县“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唐山“革委会”副主任,河北省“革委会”常委,遵化县委第一书记,唐山地委书记,河北省常委等职务。是第一届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四届代表,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从1957年至1970年,王国藩先后10次在北京被毛泽东接见,其中有8次握手,并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访问过苏联、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1978年,他回到老家西铺村务农,1984年7月,担任遵化县水利局顾问)。在上世纪70年代,西铺这个典型曾经被一度神化。
1966年5月中旬,周恩来总理和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陪同阿尔巴尼亚的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到遵化参观。当他们一行来到西铺村王国藩的家中时,周恩来就坐在一条简单的木质长条凳上。他拉着王国藩的手,对他代表的遵化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1972年,周恩来再次来到西铺视察时,仍然坐的是这个长条凳。
1995年以前,王国藩家的房子一直是全村最破的,土坯墙的小瓦房,窗户是用报纸糊的,居室内只有两节木板柜子、一个长条凳和农村常见的土炕,柜子上放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座钟。他家中的墙上挂着毛泽东对王国藩勤俭办社批示的复制件和王国藩与毛泽东、周恩来的合影照片。直到1995年,房子实在破得住不成人了,家里才翻盖了房子,但王国藩的住室,摆设依然如故,直到2005年7月30日他逝世。王国藩生前清贫如洗,两袖清风,他时常教育后代,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做出贡献。
主要影响
“穷棒子社”精神被毛泽东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遵照毛泽东的指示,1956年1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编辑出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开篇就收入了报道“王国藩合作社”的两篇文章。毛泽东在审阅书稿时被“王国藩合作社”的创业之举深深感动,为《勤俭办社》一文写的按语中说:这里介绍的合作社,就是王国藩领导的所谓“穷棒子社”。勤俭经营应当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不,应当是一切经济事业的方针。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9: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