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平,男,汉族,1955年2月出生,籍贯河南清丰,1975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入党。
人物简介
王原平,国家一级作曲;曾任湖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第八届第九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名家;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一.主要获奖作品如下:
歌曲《山路十八弯》、《三峡 我的家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我从三峡来》、《峡江情歌》获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
歌曲《大别山情怀》、《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获国家文化部新作奖。
电视剧《家在三峡》音乐,获“飞天奖”音乐单项奖。
歌舞诗《家住长江边》、《楚水巴山》获“文华音乐创作奖”。
舞剧《筑城记》获“文华音乐创作奖”。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获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音乐创作奖。
电影《我的渡口》音乐,获“
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器乐曲《竞走》获全国首届电视管弦乐大赛三等奖。
二.有社会影响作品如下:
创作出版国礼唱片《千古绝响》。
创作《竹之词》、《大迁徒》、《巴图腾》等多部器乐作品。
为影视剧(片)作曲的作品有,《上海新娘》、《家在三峡》、《双枪老太婆》、《领袖》、《洪湖赤卫队》等。
歌曲《
叫一声我的哥》、《家住长江边》、《长江汉江》、《月亮看我》、《梦回故乡》、《哥哥不来花不开》、《江南桂花香》、《神农架梆鼓敲起来》等。
歌舞诗《隽水天城》、《千桥流水桂花香》、《荆山楚源》、《三峡我的家乡》、《魅力湘西》、《多彩贵州风》、《情醉黔之南》、《神农架梆鼓敲起来》等。
连续多届担任央视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评委;担任第八届艺术节开幕式文化艺术晚会音乐总监。
演艺经历
2023年7月,参与作曲的原创大型民族歌剧《汉水丹心》首次登上舞台,在珞珈山剧院成功试演。
主要作品
《山路十八弯》(演唱:李琼)《三峡,我的家乡》(演唱:王丹萍)《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演唱:陈春茸)《女人歇不得》(演唱:王丹萍)《叫一声我的哥》(演唱:湘女)《我从三峡来》(演唱:
胡承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演唱:胡蝶)《峡江情歌》(演唱:陈春茸)
人物佚事
简谱都不识进了作曲系
王原平的人生本就是许多意外交织而成,他走上音乐之路就是第一个意外。1972年,王原平从黄冈高中毕业,被老师推荐给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那时王原平连简谱都不识,不舍得放弃好苗子的老师留下两首歌词,让王原平谱好曲后寄到武汉来,再决定收不收他进作曲系。王原平抱着歌词哼哼唱唱,还真的哼出了旋律,识简谱的姐姐帮他记下来,寄到了学校。就是这首作品,让王原平在最后一刻抓住了机会,阴差阳错、误打误撞走进了音乐的殿堂。进了学校,王原平从零学起,但第一年还是差点退学。“我完全没有音乐语言的积累,写歌只能是硬挤牙膏。老师要我每周背一首音乐作品,我基本上背遍了全国各地的民歌,半年后,突然发现自己会写歌了。”
一碗巫山面 结下三峡情
1980年,分配到湖北电影制片厂的王原平第一次来到三峡,为电影《三峡情思》谱曲。他现在还记得,正是在巫山县吃到的一碗面条,碰到的一位大嫂,让他与三峡结下不解之缘。一天采风归来,王原平没赶上招待所的晚饭,冒雨到街上找东西吃。他走进一家小餐馆,只见八仙桌抹得锃亮,大灶台,大火塘,大锅里开水翻滚,案板上作料齐全。屋后就是峡江,涛声、纤夫的号子声、码头上的吆喝声不时传来,三十出头的老板娘亲切自然的笑容,让王原平心头一暖。他说要吃三两面,老板娘拿出一杆16两制的老秤,称了三两面条,放进锅里。“我吃到那碗面条时,只觉得好吃,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了,觉得自己沉浸在一幅生动的峡江民俗风情画里。那一碗面条让我悟出了一个理:作者与作品都应该是真情实感,不能掺假。所以我的作品把技巧隐藏在质朴的旋律之后。”
流水般自然 大山般挺拔
1995年,王原平为电视剧《家在三峡》创作主题曲《三峡,我的家乡》,一举成名。接下来,《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山路十八弯》、《我从三峡来》等歌曲喷薄而出,王原平成了峡江民歌“掌门人”。很多人都说他是三峡人,甚至说他是土家族,王原平笑着解释:“我老家河南,但从小在黄冈长大,算是鄂东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一个地方作曲家,要想创作的歌曲能在全国打响,一是要坚持地域特色,二是要考虑到民族性,最后就是音乐上有个性。”王原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眼光投注在三峡。他惊讶地发现,在偏僻深远的山野村寨里,竟保存着本色鲜活、生机勃勃的巴文化。土家人能歌善舞,民风淳朴,却有着山一样的性格,勇猛乐观,甚至在亲友死后也不会痛哭,而是通过“跳丧”来表达对生者的鼓励。王原平看他们劳作,听他们唱歌,心中总是充满着感动与激情: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自在安逸!他笔下流淌的旋律,也如流水般自然、大山般挺拔。于是,我们晓得了“男人不爬山,脚板滋滋痒;女人不下地,心里闷得慌”(《三峡,我的家乡》),我们发现“女人头缠长丝帕,紧腰的围裙绣山茶,跳的是摆手舞,唱的是哭嫁,吃的是转转饭,喝的是罐罐茶”(《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我们听到了“土家人说话真撇脱,隔山隔水打哦喝”(风)……可能是王原平的作品太有土家族的味道,他的一位同行到鄂西去采风时,当地人向其介绍当地民歌时,竟首推《三峡我的家乡》。
情牵神农架 走出大别山
“也许是为了突破自己,我关注的重点已经从三峡转移到神农架和大别山了。”王原平说,神农架的野性之美让他神往,而大别山是父亲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也是自己生长的地方,为这片土地写歌责无旁贷。尽管已写出《大别山情怀》、《叫一声我的哥》等作品,但王原平仍在追寻之中。“心里有点害怕,怕自己写不好家乡的音乐,但我坚信,应该会有一首好歌从大别山走出来。”
人物评价
王原平生活的根子扎得深,作品平实,和老百姓很容易产生共鸣。他要求自己的作品单纯,单纯可不是简单,而是去除掉杂质,显得纯粹。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容易学,容易流传。——雷子明(著名词作家)
王原平的歌曲创作,对土家族、三峡的音乐元素进行了简练化的组合。他没有照搬某地民歌的曲调,而是写出了当地人民真正的生活与情感状态,就有了神韵。——方石(著名作曲家)
王原平的音乐创作,在曲调上比较注意民间素材的运用,因此相当有地方特点。我很偏爱的那首《三峡,我的家乡》中,在谱曲时“依字行腔”,根据地方方言的语调来设计曲调,自然生动。——黄汛舫(武汉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