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然
爱国民主人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王卓然(1893—1975),字回波,辽宁省抚顺市人。1911年,考入奉天两级师范。1919年秋,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两年后,毕业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厅视学。1923年秋,获官费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1928年8月回到奉天,被张学良聘为东北大学教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咨议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了重庆,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5年8月参加了由在渝的东北名流宁武、阎宝航等人成立的“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1946年5月4日,王卓然与许德珩等科技、文化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九三学社”,为和平民主的实现作进一步的努力。1946年夏,内战爆发,王卓然见和平无望,到日本从事贸易。
人物生平
王卓然,1893年5月24日出生在抚顺市城区莲岛湾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1年,他考入奉天两级师范。其间他参加了青年基督教会,先后结识了张学良阎宝航杜重远卢广绩等东北进步人士并成为挚友。1919年秋,王卓然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两年后,毕业返回奉天任省教育厅视学。1923年秋,他获官费到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获博士学位。1928年8月,王卓然回到奉天,刚主政的张学良聘他任东北大学教授、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咨议兼作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自此,王卓然逐渐成为张学良的得力助手。
“九一八”事变后,王卓然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又临危受命,出任迁至北平的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面对资金奇缺、校舍分散、国民党反动派极力破坏等复杂、困难的局面,他苦苦支撑着办学。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抗日救亡、复土还乡的骨干,他力排众议,设立边政系,开办俄文班和日文班,他还加强对学生的军事训练,力使学生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后来,许多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有的牺牲了生命,有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高级干部或将军。
“九一八”后,大批东北人流亡进关,为了抗击日军、救助难民,王卓然、阎宝航、高崇民等一批东北爱国人士在北平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他被选为核心领导人之一。该会用各种形式组织、领导义勇军,使义勇军迅速壮大,有力地打击、阻止了日军的侵略。为了鼓动民众抗日,王卓然建议创办报纸,并亲自担任《覆巢》报(后改为《东方快报》)、《外交月报》社长。由于两报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战,成为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32年9月,日军在抚顺制造了平顶山惨案,出于故乡人的特殊感情,王卓然派人潜入抚顺,了解事件真相,然后将此报告给他的同学、中国驻国联代表顾维钧,顾据此在国联会议上揭露日本暴行,呼吁国际上制裁日本。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王卓然感觉张学良此行凶多吉少,就连夜赶写了《张学良到底是个怎样人》,力陈张学良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苦心,宣传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抗日救亡八项主张。在当局对张学良一片口诛笔伐声中,王卓然却说:“他爱国情绪类似疯狂,他对一切名利毫不在意。”该书得到张学良的高度认可,在北平、西安印万余册,对正面反映张学良西安事变义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书由杰出的爱国人士、曾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作序。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王卓然与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的领导人相继到了重庆,他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多次提出重要提案。他站在抗日的立场上,呼吁国共合作,团结抗日,释放张学良将军。王卓然的提案得到了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共产党参政员的支持。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欲发动内战,王卓然参加了由在渝的东北名流宁武、阎宝航等人成立的“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呼吁停止内战、和平建设中国。他与阎宝航等人还常去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请教。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王卓然当选为理事。
1946年夏,内战爆发,王卓然见和平无望到日本从事贸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捎信给周总理,请求回国工作。1951年5月,他历经磨难,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
王卓然回国后,在津、京创办了多所幼儿园、少年科普馆,为青少年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还多次向故乡莲岛湾捐款赠物、捐赠图书,帮助发展文化教育事业。1955年,周总理亲自安排他担任国务院参事,行政为6级(正省),以后他满怀信心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工作。他每年列席全国的两会,每次他都就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问题提交提案,提出改进、发展的建议,他还经常深入到工厂、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他还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推动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每年劳动节、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他都被安排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游行。
1968年3月,他因“东北帮叛党集团成员”这一莫须有罪名被捕入秦城监狱,关押了4年。在狱中,他坚持进行文字改革的研究。1972年5月因病出狱,其后他为恢复张学良的自由进行多方努力,1975年1月31日因病在京逝世,终年82岁。
人物轶事
王卓然曾协助长子王福时翻译埃德加·斯诺采访延安的手稿,帮助出版发行《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即《西行漫记》最早的中文节译本。后又支持王福时陪同斯诺的夫人海伦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东方快报》连载王福时编写的《陕北归来访问记》。
王卓然在1933至1936年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张学良行使校长之职,大力发展教育,还和张学良支持东北大学学生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
后世纪念
1979年8月15日国务院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其召开了追悼会。不久,他的子女将其部分骨灰送回故乡安葬,1995年张学良将军为其墓题写了碑名(此为世界仅有的张学良亲笔题写的墓碑)。1997年,他的子女根据他的遗嘱,捐资30多万元为故乡建成图书馆,吕正操将军题写了馆名。
现今,河北乡佳化学校、莲岛湾村都有王卓然生平事迹展室,这成为抚顺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场所,其墓也常有市民前往瞻仰,他的事迹和精神已成为激励故乡人民努力奋斗,建设富饶、美丽抚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九三先贤丨王卓然.北京党派e点通.2022-09-19
社史人物——王卓然.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09-03-03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2 21:2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