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伟
黑龙江省原副省长
王光伟(1914—1996),原名王赞堂,沂水县斜午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河北、河南做地下工作,组建河南灵宝县委。1938—1941年,在延安抗大、延安马列主义学院学习工作。后任马列学院马列主义研究室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嫩江省政府秘书长、东北人民政府统战部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黑龙江省副省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人物经历
王光伟(1914-1996),原名王赞堂,沂水县许家湖镇斜午村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亲历和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树立起解救劳苦大众,创造新社会的远大志向;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农民协会。1930年3月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初任中共沂水南区委书记,先后在沂水、沂南、临沂、营县等地,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党员,建立地方组织。为了搭救被捕乡亲,他曾被群众推举,只身赴敌营,与反动驻军旅长进行谈判,显示了过人的胆识。他参加沂水武装暴动,与敌人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斗争。
1933年夏,当农民起义武装在沂水城南乡、城西北乡和敌人浴血者奋战,将要向沂水城进攻之际,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亲率敌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军法官”到沂水大肆逮捕党、团县委领导等人,配合国民党军队残酷镇压农民,制造了杀害3000余人的黄石山惨案。在这万分危急的形势下,王光伟和战友上山打游击,而后遵照党的指示,撤离家乡,外出自谋生活,自谋经费、寻找党的关系。在白色恐怖下,他冒着生命危险,转于蔚县、怀来、宁晋、易县等地,先后在察哈尔抗日义勇军(反改为63军)任党的工作委员会书记和白32军骑4师地下党支部书记,在白军官兵中秘密宣传红军长征和党的抗日主张,开展兵运工作。在三次失去组织关系的情况下,他坚持孤军奋战,发展党员,不屈不挠寻找党,一次又一次地与党接上了组织关系。同时在河北宁晋县和河南灵宝县建立了地方党组织,并任中共灵宝县委委员,在党的地下工作战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2月,王光伟由中共豫西特委派遣,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四期学习,任党支部组织委员,后又入马列学院学习,任二队队长、党支部委员,毕业后留任教员,担任马列主义研究室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指导处干事,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延安留守处秘书处处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他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先后被评为突击能手,模范青年和劳动模范。抗战胜利后,党中央作出迅速建立我党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王光伟奉命担任赴东北干部大队支部书记,徒步跋涉数千里,冲过敌人重重封锁,历尽千辛万苦,将大批干部和家属安全送往东北前线。他先后任中共嫩江省省委秘书长兼人民政府秘书长,土改工作团党总支书记,中共纳河县委书记。他正确掌握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和剿匪反霸的斗争,取得了彻底胜利。同时千方百计加强根据地建设,组织发展生活,动员参军,支援前线,为夺取东北全境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1948年底,王光伟调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秘书长并兼任研究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并兼任机关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统战部秘书长。为了恢复东北经济、抗灾救险、动员和调运抗美援朝物资,王光伟勤奋忘我、夜以继日地做了大量组织和协调工作,保障了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他注重团结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一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特别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带领工作组对正在兴起的农民互助运动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于1951年发表了著名的“金时龙生产合作社的调查报告”,对农业互助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地推动作用。
1952年10月,王光伟奉调北京,参加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筹建工作。他历任国家计委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计委委员、副主任、党组成员、兼任国家计委机关党委书记、国务院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等职。他参加了我国前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决策。1964年北戴河会议后,他参加了西南地区的调查,为攀钢等一批重要厂矿的建设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他弹精竭虑,为解决百姓的衣食温饱,积极探寻农业发展道路。在计划工作中,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留缺口;他主张计划的长远性,全局性,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力主增加对农业投人;他高效务实,以身作则,在计委机关树立了民主、团结、勤奋、廉洁和任人唯贤的好风气。
王光伟是党的“八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十年动乱期间,王光伟长期遭受“四人帮”的打击和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提供证明材料,力所能及地保护了许多战友和同志。在“五七”干校被强迫劳动期间,他还经常赋诗抒怀,表现高尚的气节和情操。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为科学院的恢复和整顿工作竭尽全力,他参与主持起草了中科院报中央的“汇报提纲”。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他带着重病离开医院,为了党中央和北京市的安全,昼夜坚守在国家地震局。
1978年,王光伟奉中央调动到黑龙江省工作,先后任省委委员和省政府常务副省长。他深入调查研究,团结新老同志,以病老之忘我地工作。他组织各界专家研讨黑龙江经济振兴之路,为制定全省规划提供依据;他多次向中央反映情况,争取中央对黑龙江省的支持。他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组织群众抗灾,取得农业的好收成。他深人林区,研究林业发展战略和木材的综合利用。他贯彻中央改革开放政策,主张“南联北开”,发展边境贸易。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制定政策稳定知识分子队伍,还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省内文艺创作,创建了黑龙江省书画院。五年间,他为黑龙江省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
1983年离休后,担任国家计委咨询小组组长。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他的主持和带动下,许多老同志参与了“六五”、“七五”计划的研究,并提出了可贵的意见。
王光伟在六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把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体现在具体行动中。他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不畏艰险,奋不顾身。他历来强调对人的处理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历次运动中,他总是尽量挽救和教育干部,缩小打击面。他对待干部同志极为亲切热情,谦逊和逼、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得到过他救助的人难以计数,凡接触过他的人,都对他的宽厚为人和古道热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裱怀坦荡,光明磊落,总是把党的利益和同志的安危置于个人安危荣辱之上,宁肯自己受委屈,也绝不伤害同志。他还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曾受到中央的通报表扬。
王光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6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按照他生前意愿,他的骨灰在他的故乡沂水革命烈士陵园安葬,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6 09:3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