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楫
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王作楫,1939年3月27日出生于北京。祖父王绍棠曾在清代光绪年间在太医院从医,祖母何晓帆在北京女子师范任训育主任。
简介
王作楫,1939年3月27日出生于北京。祖父王绍棠曾在清代光绪年间在太医院从医,祖母何晓帆在北京女子师范任训育主任。自幼随舅祖父何梦祥(曾任段祺瑞政府财政部长)学习五经、四书,受其启蒙教育。从7岁起随父亲做小生意,制售北京小吃,打小鼓收旧物。先后做过小贩、壮工,当过司炉烧火工,教过书,养过猪,也从事过行政基建领导工作。1999年正式退休。
生平
解放后就读于府学胡同小学,北京五中,二十一中,兰州石油学校,后在人民大学,二轻党校学习。1956年6月跟随“北京通”金受申老师学习京味民俗文化。几十年来走遍京城大街胡同,京郊大小村落进行民间田野调查。在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中常年摸爬滚打,寻求民俗文化的根源所在。曾与隋少甫先生合作著有“京都香会话春秋”,并参与贺岁书“中国年”的编著和中国第一本区县民俗志的抢救工程。
近年来多次参加各种文化学术研讨会和专家论证会。发表了多篇论文和文章。又和多家电视台合作拍播过几十部专题片及专访。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连续作了四十二场现场直播,宣讲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还在图书馆、博物馆、各区县等处进行多次民俗讲座。
现任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委员会副主任、朝阳区民协顾问、门头沟区民保顾问,中国商业联合会百集“中华老字号”顾问等。
作品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民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为满足群体生活的需要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主要指民间,与“官”或官方相对;“俗”即风俗,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民间众人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形式,民俗传承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风貌。中国民俗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民俗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画卷。源自民间田野的民俗专家讲述:中国老百姓“五行八作”90余种形形色色行业祖师爷的信仰与崇拜!
参考资料
王作楫:龙年老百姓喜欢的吉祥字儿.王作楫:龙年老百姓喜欢的吉祥字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7 22:50
目录
概述
简介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