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铨,官号公度,现名王量(主要在台湾使用),又写作王之诠、王亮,台湾水泥公司(简称“台泥公司”)执行副总,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主任,会计学教授。
人物经历
头桥乡贤王之铨(王量)先生于民国二年癸丑岁(公元1913年)出生于江苏省
江都县安阜洲益国洲头桥北街(今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头桥社区第四居民组古桥路路北),生前在由其父亲创办于头桥都天庙的江都县二学区南四路小学(今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中心小学)中学习,大学时代,王量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会计系。毕业后通过资源委员会会计人员特种考试,派任资源委员会工矿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调任中央钢铁厂主办会计。抗战时期,中央钢铁厂中止筹办,调任资源委员会钨业管理处首席秘书。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派往美国实习钢铁厂会计制度及企业管理,同时入美国匹次堡大学研究院研习会计理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秋,王量自美返台,任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襄理业务委员会水泥组组务。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转任台湾水泥公司协理,建立财务会计及管理制度,奠定了台湾水泥公司公营时期的财务基础。1954年,台湾水泥公司移为民营,王量仍任副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继此,台湾水泥公司不断扩展,成为移转民营企业中最为成功的范例。台湾标准成本制度的推行,实以台湾水泥公司创其始。
1953年初,台湾当局为改进公营事业会计制度,特由美援运用委员会组设视导团,延聘中美专家分组视导,他参与其事,颇有作为。他业务之暇,兼任国立政治大学、东吴大学、淡江文理学院教授,历20余年。1960年译美国卜洛克氏成本会计一书,印行数版,为弘扬会计学术作出贡献。此后申请执行会计师,连任台北市会计师公会理事。
王之铨(王量)的父亲是扬州头桥著名乡贤
王鉴人(扬州市广陵区
头桥镇古桥路人,本名王继先,字鉴人,习惯称谓王鉴人、王裕泰,敬称王大地主,台湾江都县头桥乡乡董、乡议长,甲级议员,头桥王裕泰酱园掌柜),母亲“林氏孺人”(扬州市广陵区
头桥镇头桥村十圩人),父母在台湾头桥乡均为政商要员与望族大户,原配妻子为头桥本乡人士朱月仙女士。王之铨(王量)先生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吴大观先生,在《我的中国心》中口述对其有影响的头桥籍五表哥,系扬州广陵地方史料《
头桥镇志》中有记载的头桥籍台胞之一,上世纪80年代病逝于台北,其家属后裔现居美国。现有头桥乡贤王之铨(王量)由香港转来的函件存世。
据《
头桥镇志》、《头桥乡地理历史考》、《漫谈头桥镇集市的变迁》、《
王鉴人其人其事》以及头桥乡境现存各姓族谱家乘记载,王之铨先生(王量)的老家头桥乡境,于明代中叶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为江都(今扬州)辖区,头桥镇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镇“吴家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
南华村大三圩,大三圩史上原名韦三圩,现名南华三圩组,位于今沿江高等级公路头桥段与头桥主干道通达路交界处西北),这座由古头桥吴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镇”,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镇两度搬迁,始定今址,并根据清代古桥“江洲头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
头桥村)更名为“头桥镇”至今。“扬州市广陵区
头桥镇”史上原名“
江都县头桥乡”,这里是王之铨先生的祖居之地,其祖辈世居扬州邗江头桥乡境沙洲安阜洲(今头桥镇北部地区)数百年,并在头桥建有宗族祠堂,位置在九字圩和“王家团汪”(其父的家族水塘,位于今头桥镇通达北路、长宁路、古桥路、新阜路交界处)之间的祖宅内,这座家祠是当时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知名的建筑物,在“王家团汪”的附近,便是那座清代古桥“江洲头桥”。头桥乡境在明、清、民国时均为扬州(古称维扬、江都、邗)的行政辖区,王之铨先生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时代史称“维扬安阜洲”、“
江都县安阜洲”,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为乡,始有“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的称谓出现,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县”之一部为“
邗江县”,头桥随属。“
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
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市
邗江区”,头桥随属,2011年,经国务院、江苏省批准,扬州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析原邗江区之一部入广陵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
故而,王之铨先生出生的故乡“
头桥镇”,在民国时属当时“
江都县”(“民国江都县”即今“扬州市”,“民国江都县”的县城位于今扬州市中心的“广陵区”一带),便是这个原因。所以,其出生的原“
江都县安阜洲益国洲头桥北街”,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
头桥社区古桥路(路北)”。
工作经历
台泥往事
王之铨(王量)是头桥乡贤
王鉴人(
吴大观舅舅)的四子,因在兄弟姐妹中排第五,且与吴大观先生系小学校友,故吴大观称王之铨为五表哥。王之铨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会计系,平生多才多艺,会篆刻、画画,考入资源委员会中央钢铁厂,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公元1945—1946年),公派美国留学考察。二战后,随辜振甫先生(台湾海基会会长,台泥公司董事长,生前曾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赴台湾经营士敏土(水泥),此后主管台湾水泥工业,并于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全家迁往台湾寓居,生前在业内响名国外,是台湾工业界知名人士。王之铨(王量)生前在台湾水泥公司(简称台泥公司,总部位于台湾省台北市
锦州街街口,系台湾最大水泥企业)任执行副总,参与过台泥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水泥公司的合作项目。王量生前对台泥公司可谓贡献卓著,据台湾方面有关资料记载,台泥公司在王量(即王之铨在台湾常用名)先生的设计下,“···台湾水泥公司现已推动标准成本,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对于台湾水泥公司业务之推展,收效甚宏。···”,可见,头桥乡贤王之铨(王量)先生在台湾水泥公司的发展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执教东吴
王之铨(王量)先生生前不但供职于台泥公司,同时在台还兼任数所高校经济学、会计学教授。曾于1954年开始,在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成本会计学,从教30多年,颇受好评。1978年8月至1984年7月出任
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主任,1984年王量教授届满退休,由马君梅女士(扬州宝应人,后任台湾东吴大学副校长,在台任“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监事”。)接替主管该系。
据台湾东吴大学关于头桥乡贤王量教授的简介记载:“···教授平素教学认真,态度慈祥,与同学们有亲近之感···”,因此,台湾东吴大学的学子们对敬爱的王教授,均以“···‘好好先生’称之,实非过誉。···”,乡贤王量平素较为斯文,说话讲课声音低沉但却又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故而,台方资料显示“···王教授授课时音量不宏,非注意听讲则不易听清楚,然因讲来有条有理,极能吸引同学们注意,故上课时课堂极为肃静,除教授及抄笔记之声音外,别无其他声音可闻。···”王之铨(王量)教授谆谆善诱,非但教导有方,而且善于将学理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实际,同时注意在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提拔该系同学投身台湾水泥公司工作,使得该校历年来“···每届毕业生都有一、二位投身教授服务的台湾水泥公司,在教授领导下工作,成绩斐然,为该公司重要之干部。···”
台方史料记载,陈振铣教授,宋作楠教授,鲍尔一教授,马君梅教授和王量(王之铨)教授等,都是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元老级前辈同仁,头桥乡贤王量先生生前著作《多角化之企业转投资与台湾经济之发展 》,发表于公元1979年12月版的东吴大学校刊《东吴经济商学学报》(Soochow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第3 期。
头桥乡贤王量(王之铨)秉承了扬州头桥王氏一族“博济为怀”的高尚家风,在台湾亦出资资助清寒学子继续完成学业,以致台湾东吴大学至今仍保留有“王量教授奖学金”项目。
【附:台方资料台湾东吴大学“王量教授奖学金”全文】
王量教授奖学金
· 申请期限:4月及11月 ~
壹、宗旨:
王量教授为奖助家境清寒、品学兼优之会计学系学生,特捐赠东吴大学奖学金,以逐年孳息拨充之。
贰、申请资格:
1.会计学系学士班在学学生。
2.家境清寒,需财务补助者。
3.前一学期学业总平均及会计学科成绩均在各该班十分之一内者。
4.前一学期操行成绩在八十五分以上者。
5.未领其他奖学金者(限于同期)。
参、奖学金金额及名额:
名额视孳息金额而定,每名新台币参仟元整。
肆、申请日期:
伍、申请手续:
申请者於限期前填写「奖学金申请书」一份并检附左列文件向会计学系申请。
1.家境清寒证明书(向家长
户籍所在地乡镇区公所申请)。
2.学期成绩单一份。
3.最近两吋半身照片一张。
陆、审查与评定:
由会计学系系主任就本办法第贰条予以审定。
柒、公布及给奖:
会计学系系主任应就审查结果函告捐助人莅校颁奖。
捌、本奖学金孳息拨充后,如有节余得由捐助人会同会计学系主任
徵得校方同意,作其他奖助本系同学之用。
玖、附则:
本办法经捐助人同意后,自1982年11月起实施,1985年1月第一次修正,公元2003年11月第二次修正。
父母亲属
父亲王鉴人
结合《
头桥镇志》、《邗江文史资料》等多部史料文献及其大哥王之鑫亲属传记《我和以莹(平民)的往事回忆录》记载,王量的父亲是头桥著名乡贤
王鉴人(1875-1948,本名王继先,字鉴人,即王大地主),母亲是头桥林氏孺人,林氏与
吴大观先生是同村的乡贤。王量(王之铨)的祖父则是头桥著名乡贤王风泰(凤泰),祖母是头桥李氏孺人。而王量父亲
王鉴人的祖父则是头桥乡贤王立本先生,王立本的母亲是行载扬州《江都县志》的头桥彭氏孺人,彭氏是王量父亲王鉴人(王继先)的曾祖母。王之铨(王量)先生的几个兄弟姐妹等分别是:大哥王之鑫,二哥王之钧,三哥王之铭,四姐王之英和六妹王之兰,表弟
吴大观(吴蔚升)。其相关情况具体如下:王之铨(王量)先生的父亲,是扬州头桥著名乡贤,头桥首富
王鉴人(王继先,人称王大地主),王鉴人出生于江都县安阜洲益国洲头桥北街(今扬州市广陵区
头桥镇头桥社区古桥路),王之铨的祖父,亦是头桥历史上晚清时代的著名头桥乡贤王风泰(王凤泰),原从事骡脚行(运输业)生意,后于清道光年间改行开办酱园,并由王鉴人继承槽酱产业--------头桥王裕泰酱园。
王鉴人在头桥常以乐善好施著称,生前有过很多善举,民国时,在“教育兴镇”理念的思路下,创办了乡境第一家小学,
吴大观先生与他的五表哥王之铨(王量),都是这所现存于扬州头桥镇的小学里的早期学子。正因祖传酱园老店声名远播,远达南洋,且在
头桥镇口头频率较高,加之品牌效应的缘故,因此旧时头桥乡民一提到这家古老酱园字号,即会本能地想起王之铨(王量)的父亲
王鉴人(“王大地主”)本人,故而,这便是该酱园老店名称字号,常被当作“王大地主”的“习惯称谓”之一而传承的客观原因。
母亲林氏孺人
王之铨(王量)先生的母亲,是头桥本乡人氏“林氏孺人”。其家族背景,亦是在头桥乡境非常知名的绅士家庭。 史载,“林氏孺人”出生于江都县安阜洲长兴洲十圩(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头桥村十圩),“林氏”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嫁入
王鉴人(“王大地主”)家中,从而成为“江洲王氏大家族”的家庭成员之一,并与其生下四子两女。结合《
头桥镇志》等多部乡境史料记载,“林氏孺人”的兄长(“王大地主”的姻兄),是头桥镇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乡绅林寿庵先生(头桥镇头桥村十圩人)。史载,
王鉴人年青时曾“···与姻兄林寿庵儒士游,嗜学甚笃,有志习举···”,然而,最终“···因需佐父(注:指王量先生祖父,
吴大观先生外公)营商,未克遂愿。···”,故没能完成与林寿庵的当年理想。 林寿庵与“王大地主”一样,均系热衷教育,关心乡里,泽被后生的著名乡贤,生前对
头桥镇尤其是头桥村的教育事业,贡献巨大。“林氏孺人”的兄长林寿庵先生,系台湾江都县第三区头桥乡(今扬州市广陵区
头桥镇)乡议会乙级议员,史载台湾头桥乡议会,共设有甲、乙级议员计18名,其中乙级议员9名,而林寿庵先生位列“头桥乡乙级议员”名单第3位。所以,王之铨(王量)先生的母亲“林氏孺人”,无论其婆家“王氏家族”,还是娘家“林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在旧时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广陵区
头桥镇)均属政商两界上流社会人士。
王之铨(王量)生前受头桥“王氏家族”良好的传统家风教导,并继续发扬光大,故而其生前也如其父母(
王鉴人与林氏孺人)一般,非常热衷于社会公益与教育事业,其在台湾东吴大学所有报酬全部捐助奖学金,由他翻译出版的会计学书籍,一时风行岛内。乡贤王量在台湾曾有一句名言,记载于东吴大学:“一个人能将所学的贡献给社会,为我个人最大之安慰。”这席公而忘私的肺腑之言,曾深深感动了台湾东吴大学学子,故而台方资料对此曾无限感慨地评论道:“···语重心长,值得同学们再三咀嚼。···”
上世纪80年代,
吴大观五表哥王之铨(王量)先生不幸病逝于台北,非常感人的是,就连其逝后的唁礼奠金,亦全部用于资助台湾清寒学子继续完成学业,台湾平时常受其无偿资助学业的数十青年学生,纷纷自动向王量(王之铨)家属哀求带孝守灵,此事在台湾“···公诸报端,时人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