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能源界最高奖—埃尼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国际顶尖纳米科学家、物理学家、材料学家、能源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9),欧洲科学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19),欧洲工程院院士(2022),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2022),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1961年,王中林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高阳镇,初中和高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田里泡着。
1975年,王中林考入高阳中学。
1978年,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982年,通过李政道先生建立的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就读,师从J.W.Cowley教授。
1983年,王中林开始接触纳米学科,迈出了科研生涯的第一步。
1987年7月,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8月—1988年9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8年7月—1989年6月,担任英国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研究员(Research Fellow)。
1989年12月—1993年3月,担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副教授(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1993年4月—1995年2月,担任美国国家标准局研究员(Research Scientist)。
1995年,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
1998年,晋升为终身正教授。
2000年9月,创建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
2002年,兼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海外主任;同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并担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第一届海外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晋升为Hightower讲席教授。
2012年1月,创办的期刊《Nano Energy》上线,是该刊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中林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拓了自驱动系统和蓝色能源的原创大领域,将纳米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他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他发现的新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使氧化锌纳米结构成为与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同等重要的一类材料研究体系。纳米发电机2009年被美国《发现》周刊评选的历年来20项重大纳米技术之一,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其评为50项最好发明之一。2012年自充电包技术入选英国《物理世界》十大突破之一。
王中林的科学贡献可以总结为“1-2-3-6-7”,主要如下:
一个体系:发展了基于纳米能源的高熵能源与新时代能源体系。
两大领域:开辟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纳米能源和纳米自驱动系统研究领域及蓝色能源宏大领域;开创了基于压电电子学与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崭新领域。
三个学科:建立了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与摩擦电子学学科。
六个物理效应:发现了压电电子学效应、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压电光子学效应、摩擦伏特效应、热释光电子效应和交流光伏效应。
七大科学贡献:1)拓展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对于运动带电介质的应用,奠定了纳米发电机的理论基础。2)统一了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的物理模型,明确了电子跃迁是接触起电的根本机理,解决了2600年最古老的科学问题:摩擦起电的机理。3)提出并验证了跨原子电子跃迁是气体-液体-固体多相间接触起电的普适性机理,并首次提出了界面光谱学与接触起电催化学。4)确定了液体-固体接触中界面电子转移的过程,并提出了形成双电层结构的两步走机理模型。5)系统的发展了声子散射在高能电子衍射与成像中的动力学理论。6)发现了称单个纳米颗粒的方法—开创了电子显微镜中原位纳米测试技术。7)首次发现氧化物纳米带结构,开启了研究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历程。
2022年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发布两项重磅科研进展。首席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经过数年研究和实验验证,对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了成功拓展,相关成果发表在近期的国际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王中林院士建立的拓展型麦克斯韦方程组,成功地将电磁场理论推广到运动的介质情形,奠定了运动介质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对基础科学和关键前沿技术将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2021年11月Google Scholar显示,王中林发表了2100篇学术论文,其中83篇发表在《Nature》《科学》及其子刊上,出版著作6部,编辑书籍14部,申请专利百余项。根据2021年11月Google Scholar,王中林论文引用超30万次,标志影响力的H指数是267,谷歌引用是全世界第13位,在全球材料科学总引用数和H指数排名世界第一;根据Elsevier和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世界横跨所有领域前10万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排名王教授为第3名,2019和2020年年度科学影响力排第1名。
人才培养
1992年至2010年,王中林往返中美间达130个来回,培养了80多位分布在中国和美国的华人学生,学者、博士后和教授等。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2008年至2016年期间,在中国大陆联合培养的硕士、博士信息如下:
荣誉表彰
个人生活
王中林,已婚,育有三个孩子。
社会活动
2023年1月,参加北京卫视《大先生》节目。
人物评价
王中林是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他编写的中英文著作对于促进纳米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评)
王中林是一位中美科技交流的友好使者,为促进两国科技界的交往和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担任过二十余次在国内举办的国际大会的主席和组织者,利用自己与许多国际著名学者长期建立合作和私人友好关系,邀请他们到中国参加会议,把国际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优秀科研理念介绍给中国广大科学工作者和研究生。(《神州学人》评)
王中林“以其出色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被视为全球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他在科研上最突出的贡献纳米发电机和自供电传感器,为无需电池即可自供电的无线设备开辟了技术潜力。(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评)
参考资料
校友王中林院士受聘西电材料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2017-06-26
自驱动系统与传感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11:5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