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1914.06.17~1994.10.08)新闻工作者、新闻学学者。原名单勣,笔名张德功。山东高密人。1935年考入山东大学外文系,1936年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后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农民报》总编辑、《鲁中日报》总编辑,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编辑部主任、《新民主报》编辑部主任。1949年5月到上海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新闻出版室股长,华东新闻学院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新闻系主任等。长期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对我国新闻工作改革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积极主张。主要著作编为《王中文集》。于1994年10月8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病逝 。
人物生平
王中同志原名单勣,笔名张德功,生于1914年6月17日,山东省高密县人,中学时代就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抗日民族先锋队。1937年7月到1938年2月在青岛和高密组织抗日游击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书记。同年3月,改名王中,去东北军在万毅、谷牧等同志直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兵运工作。1940年转移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主办的《大众月刊》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编辑、编委、通联部副部长、编辑部主任,新华社山东总分社编辑部主任,《鲁中日报》、《农民报》总编辑,中共济南市委机关报《新民主报》编辑部主任等职。
王中同志1949年5月南下,担任上海市军管会新闻室代表、新闻出版室股长,1949年7月参加创办华东新闻学院,任教务长,1950年8月调复旦大学工作,历任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长、副教务长、政治理论教学委员会主任、新闻系代理主任、教授。1956年,还担任过民盟上海市委常委职务。于1994年10月8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病逝,享年80岁 。
王中同志长期从事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直关注新闻改革。早在1956年7月至8月间,他 率领部分教师去无锡、南京、济南、青岛等地考察报纸改革情况,提出不少改进新闻工作的真知灼见。他提出:新闻事业产生于社会需要,有它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报纸有两重性,既有阶级性又有商品性。办报要重视读者需要,重视民意测验,进行读者调查。倡导发挥报纸的服务性,主张办经济区域报纸、按照新闻特点和新闻规律办新闻事业等等。这些重要论点和主张,引起新闻界的广泛注意和强烈反响,他被誉为“新闻改革理论家” 。随后,他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草拟出 《新闻学原理大纲》18章,创办《新闻学译丛》,召开老报人座谈会,组织青年教师撰写《党与党的宣传》论文,并在为高年级大学生开设《 新闻学原理》、《新闻学专题》、《评论写作》课中试讲其中部分内容。1957年春季, 他先后在解放日报社、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讲学,阐述他的新闻学原理。与此同时,他还在《文汇报》、《解放日报》上发表《治学与为人》等多篇杂文,见解新颖,发人深省。之后,他曾伏案读报,研究了“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撰写了《〈民立报〉等报的“迂回宣传” 》,《从〈民立报〉等报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等论文,材料厚实,见解独到。
王中同志在新闻学术研究中,为了追求真理、探索规律,曾历尽了20多年的磨难,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粉碎“ 四人帮” 后,党纠正 了历史上的错误,1979年1月为他恢复了党籍、职称、职务和待遇。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同时,又主持创建复旦大学分校,担任校长。他作为著名新闻学家,1981年至1984年,被聘为我国首批博士导师之一,还担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文学分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编委。1980年还担任民盟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离休后,享受副市长级待遇与国家特殊津贴。
王中同志第二次主持复旦大学新闻系系务期间,一手抓教材建设,提倡独立思考,把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放在首要地位。一手抓科研,创办大型新闻理论刊物《新闻大学》,举行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活动,为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繁荣新闻学术作出了贡献。他本人根据新时期新闻改革的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撰写出《论新闻》、《论宣传》、《论传播工具》等系列论文,深化了他的新闻观点。主要著作编为《王中文集》。
王中同志于1994年10月8日下午3时50分在上海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