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泸州市
泸县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玉蟾山上,造像大多凿刻于明代永乐至天启年间,少数雕刻于清代。
玉蟾山摩崖造像,位于泸县县城东南1千米的玉蟾山上。各类佛教和世俗造像以摩崖造像为主,共414尊,总体保存完好。造像大者数丈,小不盈尺,风格各异。在众多的造像中以观音造像最多,有千手观音、数珠观音等。
千手观音,是玉蟾山摩崖造像群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尊。这尊石像通高5.6米,横宽3.5米。线条流畅细腻,表情含蓄慈祥,有11只头和还有36只手臂,身后凿有千手,众手执法器,并且千手上有眼,有着“法力无边,慧眼无穷”的意味。关于千手观音的来历:传说她是妙庄王的三女儿,有一年,妙庄王得了一种怪病,需要用手和眼作为药材才能治好,妙庄王爱其黎民百姓,不忍心伤其身体。所以三女儿就决定将自己的一手一眼献出救好父亲,这一行动感动了上苍,上天决定赐予她千手千眼,让她有更多机会普度众生。
千手观音造像之下,是“玉蟾石刻之瑰宝”的“九龙浴太子图”。这龛石刻高约1米,宽0.6米,雕刻精细。肌肤圆润的太子周围,九条龙均为镂空雕刻。每当大雨天的时候,山崖上的水则会顺着崖壁流进石窟上方的一个水槽,水槽里的水装满之后,就会溢出来,流过龙的尾巴,经过龙的身子,从龙的嘴巴里吐出来,出现“九龙浴太子”的情景。
十八罗汉飘海图,与中国明清时期其他正襟危坐的罗汉造像不同,这幅石刻上,工匠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出密集而有序的线条,绘就翻滚的波涛,神态各异的罗汉乘着龟、虎、麒麟等坐骑,前呼后应,谈笑风生,安然自若,场面热闹。
玉蟾山摩崖造像,是佛教文化从西北、中原往西南延伸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研究川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
2013年3月5日,玉蟾山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