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堂
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辞官归家后的居所
玉茗堂以玉茗花而命名。玉茗花即白山茶,又名玉仙花。玉茗堂在临川市沙井巷后,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遂昌辞官归家以后,新建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
命名
玉茗堂以玉茗花而命名。玉茗花即白山茶,又名玉仙花。据同治九年(1870)续修《临川县志》载,北宋雍熙(984—987)年间,临川城的东园产白山茶一株。辽重熙(1040—1041)年间,州守崔仁冀作《玉茗花赋》,其序云:“郡之东院有山茶一本,众云白华。睹前太守周申甫曾有咏声,其奇未之甚信。及夫开也,宛若琼华,方知周公咏言不虚,思而继之仍目之为玉茗花。”从而此花被人称为玉茗花。
临川城玉茗花又是从何而来呢?《临川县志》又载宋代黄庭坚《白山茶赋》云:“此木产于临川之崔嵬,是为麻源第三谷。”“麻源”之名在抚州有二:一是临川温泉镇马家庄;另是南城县麻姑山(今麻源水库附近)。黄庭坚赋中所指玉茗花应该是临川温泉麻源第三谷的名花特产。宋代文学家曾巩曾作有《临川太守寄惠玉茗》诗,诗后题云:“初唯此花与扬川后土庙琼花天下一株。近年琼花可接,遂散漫,而此花为独出也。”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州守赵熠自东园移根到府署西见山堂,并建玉茗亭。另外,《抚州府志》也载有:“府署西原有玉茗亭,亭前种玉茗花,大如白山茶,黄心绿蕊,人以此之琼花。宋嘉定中建。”宋嘉定年号是公元1208—1224年,时间与县志所载略有出入,然在宋代就有玉茗花并建有玉茗亭是一致的。只是在汤显祖出生前,此花在临川已绝迹了。
由于玉茗花为无二本的天下奇花,一是它“纯白得天真”(曾巩诗)、“格韵高绝”(陆游诗)。汤显祖以此花为堂名,是以花喻品格,表示他要像玉茗花那样孤贞介洁,格韵高绝。他的一生,不随时俗,不谀权贵,铮铮铁骨,犹如一株玉茗花;二是“兴寄高远”,以楚人屈原为胸中偶像。青年时的汤显祖,踌躇满志,立志要在政界大显身手。出仕后,饱受仕途挫折,不愿与明代统治者同流合污,未酬壮志便挂冠归里,表现“类楚人桔颂”的高洁情操。
玉茗一词,汤显祖最早提到它是《紫钗记》题词中“标题玉茗新词”一句。该剧作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此时玉茗堂尚未建,有可能是指文昌里故宅的书斋。也就是说,这时他家书斋可能已用玉茗花来命名。其实临川早在宋代就有了玉茗堂。《临川县志》载有宋人史绳祖诗,其序云:“郡侯家编修,约余饮玉茗堂。余旧见南丰石湖诗意,其为白山茶也。今观其古树奇花非山茶也。郡乘以为天下止此一株,他皆接本于此,如扬之琼花,因成二绝呈编修。”其绝一云:素艳绝如薝卜朵,清芬浑是荔枝香;奇葩与立新名字,华篇高标玉茗堂。史绳祖是四川眉山人,时任江西提举,他所提的玉茗堂,当指何处?堂主何人?县志尚无记载,目前也无别的文献提供。不过,笔者认为,玉茗花既是高洁的天下唯此一本的奇花,在宋代且有那么多文人雅士作诗赞咏,就不可能没有一个像汤显祖那样,借以用来作寓所之名。这一玉茗堂之所以没有闻名,因它仅仅是一座普通住所,且堂主也不是一时名流,没有汤显祖那样的才名,所以也就不能像汤显祖那样堂以汤相依,汤以堂得名而共同闻名于后世罢了。
玉茗堂简介
玉茗堂在临川市沙井巷后。玉茗堂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国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遂昌辞官归家以后,新建用来写作、会客、家宴和演戏的居所。这是在我国戏剧史上富有纪念价值的一座文化遗址。汤显祖生前曾以此堂名梓行诗文集《玉茗堂文集》,逝后后学在辑刊汤氏诗文和传奇剧作时,纷纷用上这个堂名:如《玉茗堂集》(韩敬所辑)、《玉茗堂选集》(沈际飞选)、《玉茗堂四梦》(臧懋循刻)、《玉茗堂四种曲》等。汤显祖也因此而被后人称为“玉茗先生”。之后文坛,更有学士文人以玉茗堂作汤的象征加以赞咏。如清初临川进士、八股文大家李来泰和著名士子丁宏海便写有“北地琅琊方狎主,顿开大雅独斯堂”、“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的诗句,盛赞了汤显祖在明代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玉茗堂虽然从明代一直闻名到今天,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当年“钟鼓何皇皇,宾从殊蛰蛰”的不平凡居所,在清顺治二年(1645)遭兵火之灾,已名存实亡了。对于它的堂名由来、建筑时间、规模和兴废,不啻是中外“汤学”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一件事情,也是改革开放后作为汤显祖故乡广大乡民应了解的知识。笔者不揣谫陋,在搜集地方文献基础上,结合汤氏诗文试作考论。
建筑时间
汤显祖故宅本在城东文昌里,为今抚州市文昌桥东汤家山(又称灵芝山)山下的河边,那时他家在城内唐公庙左(今若士路对面)就建有汤氏家塾。汤显祖幼年就在这家塾里启蒙读书。隆庆六年(1572)除夕,文昌里故宅遭火灾,造成住房紧张,汤显祖过着“十载居无常”日子,不得不考虑另建不与邻相连,独门独户园林式的居所。汤有诗“瘴岭夜珠回合浦,临川小筑寄香楠”,该诗作于万历二十年(1592),说明在此以前,汤家已在香楠峰下(今临川实验小学附近),其家塾旁就建筑了小室,以解决住房不足的困难。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春三月,汤显祖从遂昌弃官归家以后,“废里千金买宅虚”,在“小筑”附近,买了金溪友人高应芳的废宅,连成一片,扩建成新的居所,实现建园林式寓所的蓝图。因这一新居附近有一水井,名叫沙井(今尚存),故又称“沙井新居”。它包括玉茗堂与金柅阁两部分,汤显祖当年修建的主要是以玉茗堂为中心的一些建筑,包括“省兰堂”、“寒光堂”、“清远楼”、“芙蓉馆”、“四梦台”等,占地共1000多平方。从三月动工到“七月廿日移宅沙井”,仅四个月的时间,凭当时的建筑生产力,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建筑全部落成,有的可能是在汤显祖去世后,三儿开远、四儿开先的续建。从“寒光堂”楹联由汤显祖自作,“芙蓉馆”在他生前就接待来访者,“四梦台”是“自掐檀痕教小伶”进行戏曲活动必不可少的场所,可以肯定,以上这几座建筑与玉茗堂均在汤氏生前已建成。“四梦台”是以四梦传奇剧本而起名,要建“四梦台”,必先有“四梦”本;而“四梦”中最后一梦《邯郸记》完成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以此论推,四梦台最早落成不可能早于这一年,但可能与玉茗堂同时落成,只是“四梦”剧作全部完成后再冠以“四梦台”之名。从以上可以看出,汤显祖沙井新居从万历二十年以前就开始筑建,到万历二十九年规模初具,断断续续,历时十年,这也符合汤显祖当时经济状况实际。
规模
玉茗堂的规模在当时是很可观的。据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文昌汤氏宗谱》载玉茗堂地基云:“北后东址尧墙,至西址汤邓共墙五丈九尺;南到前东址尧墙,至西址汤邓共墙六丈五尺;北至南公路十四丈,连门首塘一口;塘西金柅阁地基,靠阵墙北,直至郑横墙五丈五尺;东址公路,至西址陈墙十一;中横东址公路,靠郑横墙牵至陈墙十一丈;南上东路井下,至西李墙五丈五尺;东边公路北,至南井下二十丈零五尺,西边靠李郑两姓墙角,北至南十四丈五尺。” 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据《临川县志》县治图所标玉茗堂位置:其四周接邻的有紫府观(原抚州地区印刷厂后门);沙井巷(原地区轻化局后有一巷,因旁有沙井一口而得名);拢子巷(原一百商场后,已废);大臣巷(原五一清汤馆旁),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玉茗堂是家居生活部分,占地1000多平方米。《宗谱》所载金柅阁地基实是金柅园的地基,占地约2000来平方米,金柅阁只是金柅园上一座建筑,用于游园时歇息,不是居所。由于玉茗堂是沙井新居的中心建筑,且汤显祖用作他的文集名,随着汤氏文章品节的扬名,玉茗堂实际代表了整个沙井新居。390多年过去,至今临川人,很少有人称这地方为沙井新居,而只称呼玉茗堂。
玉茗堂不仅规模大,而且风景优美。汤显祖有诗云:沙井阑头初卜居,穿池散花引红鱼,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蕖。”可见玉茗堂前有个池塘(位于市广播站内,解放后尚存,今废)名叫蔼池,池塘里还种了荷花,养了红鲤鱼,池旁还栽了柳树。可以说,其园林格局已初具。
兴废
当年的玉茗堂是一座“乐坐宾筵”的热闹居所,到清顺治乙酉年(1645),清兵攻克江西,“是秋,永宁王自闽率峒寇万余人据抚州。大兵(指清兵)围之三月始克,民居焚毁。”当时近城几十里外都被掳掠,汤的玉茗堂和桥东祖居,均被毁。到康熙丁未年(1667),学宪李公犹将残存玉茗堂故居门楼,写上“名家故址”。此后,玉茗堂的地基被他姓所占。直到汤显祖同父异母兄弟寅祖之孙汤秀琦(1625—1699),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得知沙井巷的“玉茗堂”旧址被他人侵占,汤秀琦内联抚州通判陆辂,外依工部尚书汤斌(当时已逝)余威,夺回了祖产。康熙二十三年(1684),陆辂来抚州任通判,他久仰汤显祖文章品节,平时志趣也和汤颇为相近。抵任后,与汤的侄孙汤秀琦结交论文,了解到很多汤显祖的逸闻轶事。当陆辂问到玉茗堂故居在何处时,汤秀琦流着眼泪伤心地说:“栗里荒烟,岂可复问乎?”陆辂驱车前去玉茗堂遗址瞻仰,只见已是废墟一片。陆辂想在原玉茗堂地基上建一祠,以恢复玉茗堂旧日规模。后因公事,没有及时着手。到康熙三十二年(1693)夏,陆辂生病,宦情冷薄,思想上产生像汤显祖那样隐退的念头,他感到如果不为汤氏恢复玉茗堂旧址,就谈不上真的学习显祖的品节,于是他就找到所属六县县令进行捐赀。这些县令出于对汤显祖才名的景仰,大都很乐于资助,很快就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玉茗堂原址上建了一个家祠,称作“玉茗堂祠”,并立了碑。该年秋,新堂落成时,陆辂作《鼎建汤若士先生玉茗堂祠记》,新堂上有书联:“金柅再毓华,望秋水百川,画图不改王摩诘;玉茗留清远,听春风一曲,楼头时见韦苏州”。督学王公在上加一横批:“文章品节”。更有意义的是,当落成那一天,陆辂大宴郡僚文人,并请来昆班艺人在玉茗堂演出《牡丹亭》连续二日。清代大文学家王士祯闻事写诗道:“落花如梦草如茵,吊古临川正暮春。玉茗又闻风景地,丹育长忆绮罗人。望城回棹三生石,迦叶闻筝累劫身。酒罢江亭帆已远,歌声犹绕画梁尘。”陆辂重修的当然仅仅是沙井新居中的中心建筑玉茗堂,而不是整个沙井新居。新堂不仅仅是旧堂的再现,很可能超过了旧堂规模。
但这新堂又是何年被毁?略访本地一些老人,都说毁于火,具体年月和原因,目前尚无资料,故不敢妄加杜撰。到1949年抚州城解放,玉茗堂故址上只剩下一块高大的“汤家玉茗堂碑”,坐落于原市广播站卤菜门市部附近,立碑的时间是同治十二年(1873),可见新堂早在1873年以前就毁了。立碑人自署“西蜀居士”,与汤显祖并不沾亲带故,只是由于汤显祖的《牡丹亭》闻名天下,剧中杜丽娘为西蜀杜甫后裔,他有意与剧中人物杜丽娘认个同乡。此故事说明汤显祖文章品节对后世影响之深远,《牡丹亭》一剧在晚清仍深受人们的欢迎,并产生精神力量。
今天与明天
解放初,玉茗堂遗址一片瓦砾,杂草丛生。1954年,时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的著名戏剧家石凌鹤,出于对汤显祖文章品节的崇拜,挖掘民族文化遗产的苦心,专程到抚探访汤显祖墓茔与玉茗堂遗址。当时政府对遗址圈定了地方,并修筑了围墙,准备修复。此后,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国家文化界领导田汉、夏衍和名流黄芝冈丰子恺等先后都来到抚州凭吊汤墓,察看玉茗堂遗址。由于种种原因, 玉茗堂修复不见具体操作。大跃进年代,玉茗堂遗址上竖起两层楼的建筑,但不是玉茗堂重现,只是一幢与玉茗堂没有任何联系的图书馆。十年浩劫,那块“汤家玉茗堂碑”,也被视作四旧而破除,至今下落不明。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那幢图书馆成了危房被拆除,玉茗堂遗址是空空而也,不存任何一点可作纪念的遗物。
1982年10月22日,国家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厅、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在汤显祖故里,共同主办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共1500多人出席了纪念大会。为迎接这次纪念活动的召开,抚州拨款百万在玉茗堂遗址上修建了“玉茗堂影剧院”。该影剧院由前厅、观众厅、放映厅、舞台和汤显祖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观众厅座位1500个。影剧院楼高四层,前厅高占两层,三楼正中大厅为电影放映厅,四楼为“汤显祖纪念馆”,汤显祖生平事迹与著作在此分“少善属文”、“忤相落第”、“宦海沉浮”、“归里写戏”和“玉茗流芳”五个部分进行陈列展出。
为打造“汤显祖文化”这一世界级文化品牌,带动抚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92年抚州投资2000余万元,在距城区两公里的危家山辟地190亩,修建汤显祖文化中心暨汤显祖纪念馆。中心与纪念馆由四梦村、娱乐园、别墅区组成,集文化、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该工程由南京园林设计院设计师设计,建有牡丹亭、梅花庵观、丽娘墓、胜业坊、瑶台、黄粱饭馆、听泉茶社、鳌鱼、照壁、人工湖、竹林、土地庙、清远楼、碑林等景点。它巧妙艺术地再现了汤翁巨著中的情韵,让游客信步,恍如步入“临川四梦”意境之中。如今中共抚州市委、市政府为更好继承与弘扬汤显祖的戏曲遗产,打好汤显祖这张品牌,又在新城区选了新址,规划兴建一座新的“汤显祖艺术大剧院”。明日的临川,正如田汉同志1963年重谒玉茗堂旧址,“闻将重建玉茗堂纪念汤若士”,所欣喜赋诗:“烟波楼阁春如海,明日临川更绝伦”。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晚年号茧翁。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出身书香门第。明万历年间(1573—1620)登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后因不满明王朝的腐朽统治,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归隐乡里。早年出刊诗集《红泉逸草》、《雍藻》,诗赋集《问棘邮草》;万历五年试作《紫萧记》,后改作戏曲《紫钗记》,与《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他在戏曲理论上也卓有见地;另有诗赋500余首。建国后其戏曲、诗文汇编成《汤显祖集》。玉茗堂始建于万历二十年,竣工于万历二十九年。是汤显祖兴建的沙井新居的两大部分之一(另一部分是金柅阁,汤显祖起居处)。玉茗即白茶花,洁白素雅。清顺治二年(1645年),玉茗堂遭兵火。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其弟汤寅祖之长孙汤秀琦捐资取赎玉茗堂旧睛,建玉茗祠。规模宏大,除玉茗堂外,还有兰省堂、寒光堂、芙蓉馆、清远楼、四梦台及其他房舍,总面积960平方米。但不久又遭焚。现在原址建有玉茗堂影剧院。
明万历十一年,33岁的汤显祖中了进士。他拒绝了与他同科进士的两个内阁大学士之子慕名应许他同选翰林庶吉士的好意,自请前往南京。
在南京任上,汤显祖并没有满足于诗酒戏剧的清闲自在生活,清傲率直的性格、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使他无法漠视封建政治日重一日的黑暗。
万历十八年,汤显祖因一篇仗义执言的《辅臣科臣疏》被贬,于广东雷州半岛生活了3年。3年后,依制迁浙江遂昌县令。尽管他的才华完全胜任地方官的政务,他的性格却无法适应官场的丑恶。5年后,汤显祖怀着满腹才情,一腔愤慨,弃官还乡。于万历二十六年初夏,迁家沙井新居。从此,玉茗堂便以《玉茗堂四梦》创作地而名传千古。是年秋,汤显祖在玉茗堂完成了《牡丹亭》。“《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晓,几令《西厢》减价。”有人称其“上薄《风》、《骚》,下夺屈、宋。”达到了戏曲艺术的至高境界。据说,当时名伶商小玲演唱至极悲处,因哀痛过度,竟死于舞台。
《牡丹亭》的成功,并没有给汤显祖带来生活中的宽松,命运似乎偏爱捉弄天才。就在写作《牡丹亭》时,他8岁的爱子病殇;两年后,长子又客死南京,与此同时,汤显祖被削官籍。仕途得失,本不在汤显祖心上,但丧子之痛,使他曾有过遁身佛门的想法。然而,佛教并不能帮助他超脱于人生如蚁的茫然之感。在矛盾中,汤显祖又拿起笔来,到自己创造的梦境中去寻求真情,先后创作了《南柯梦》、《邯郸梦》。在命运与政治的高压下,生命常常会迸射出最为绚丽的光彩。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写于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治最黑暗的时刻,这些寄意深远的伟大作品,在那冷酷黑暗的现实中,给多少人心里注入了光明和温暖啊。“冷雨敲窗未可听,挑灯夜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汤显祖伟大的理想主义戏剧作品和屈原、李白的诗歌一样,感召,熏陶,安慰和激励着每一个不甘落没的灵魂。
天下才子的命运似乎同出一辙。汤显祖晚年贫困的境况一日甚于一日。然而,他时常指着床头的书对人说:“有此不贫矣。”万历四十一年,汤显祖63岁,家里发生了一件足以让饱经忧患的汤显祖感到窘迫的事情:汤显祖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给3个儿子分家。他主张“分器不分书,分田不分屋”。可是不久,汤显祖家里发生了一场火灾。有关这次火灾,尚没有看到具体数据的记录。但汤显祖的藏书和所著文集由此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是毋庸置疑的。 火,向来是藏书人家的大患;一生多难不能让汤显祖摧眉折腰,可是降临在才子暮年的一场不大又不小的火灾,却让怀着春风气度,写着秋水文章的汤显祖于晚年空前地感到了人生的艰难和无情。幸好,玉茗堂还在。3年后,这位东方曲坛伟人与世长辞。他死的时候,正是黑暗最为深重的夜半。在此的3个月前,西方曲坛伟人莎士比亚在英国中部艾汶河上的斯特拉福镇逝世。
刘同升(1587—1646),字晋卿,吉水县人。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明朝廷灭亡后,投靠唐王,举起抗清大旗,从赣州起兵,收复吉安、临江等地,兵败猝死。著有《明名臣传》、《明文选》、《金石宝鉴录》等。“玉茗堂”建在临川城内的香楠峰下,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进行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动的场所。
刘同升的父亲刘应秋,是万历十一年(1583)的探花,很有才学,在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等职,汤显祖是同科进士,任礼部祭司主事等职。两人既同乡,又同科,还同时在朝廷为官,加上意气相投,便成为莫逆之交
刘同升出生时,汤显祖前往刘府祝贺老友得子。两年后,他也生了女儿,名叫詹秀。因两家交往频繁,同升和詹秀自然常在一起嬉闹游戏。汤显祖十分喜爱乖巧懂事的小同升,常教他背几句古诗,对几句对子。同升一学就会,咿咿呀呀地背着诗,逗得大人很开心。一日,汤显祖对刘应秋说:“我看这两个小家伙很合得来,我们何不结成亲家呢?”刘应秋说:“汤兄誉满文坛,我还怕高攀不上呢!既然汤兄有美意,我当然乐意从命了。”几日后,两家举行了热热闹闹的订亲仪式,两个不懂事的小孩觉得很好玩。?汤显祖在朝廷任职期间,爱去街坊乡村,了解民情,同情百姓疾苦,十分不满官场的腐败。一次,他冒着危险,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大胆揭露时弊,并严厉指责神宗亲近小人,疏远忠臣。由此得罪了神宗,被贬谪到偏远的雷州当了一名县典吏。几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1598年,他弃官归乡,专事戏剧创作。这时的刘同升虽然只有十一、二岁,但已读了许多书,明白了不少道理,也很崇拜岳父大人的人品和学问。?汤显祖归隐后,以笔代剑,无情地鞭笞黑暗的晚明社会,歌颂人间的真情。他创作了以《牡丹亭》为代表的“临川四梦”等一大批戏剧,上演后风靡江南。在亲友的资助下,汤显祖兴建了“玉茗堂”。玉茗堂落成时,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各方儒士墨客汇聚一堂,颂赞之声不绝。刘同升在父亲的带领下也前往祝贺。他东走走,西看看,只见玉茗堂里雕梁画栋,张灯结彩,厅两壁挂着才子佳人的戏装画,觉得很新鲜。只是总不见詹秀妹妹,又不好意思去找她,心中有些不快。中饭后,汤显祖请文友为玉茗堂题词,特地把小同升叫到身边,向友人介绍他的小女婿读了不少古书,还会作诗,字也写得不错。同升同长辈们一一作揖施礼,然后站在一旁看大人们题联作诗,评戏说曲。一位戏友见同升神态十分专注,便说:“汤大人的乘龙快婿饱读诗书,少年老成,是否请他也题联一幅?”汤显祖便鼓励同升说:“你想一想,题两句吧!”小同升眨了眨眼,模仿大人的语调说:“岳父大人喜建新堂,小婿理应题联祝贺。”他思索片刻,便铺纸挥毫写出了上联:“门满三千徒四海,斗山玉茗”,赞颁汤显祖如泰山北斗,名扬四海,桃李满天下。众人看了,连声称好。同升接着写出下联:“家传六七作万年,堂构金汤”,意思是说汤家藏书很多,连同戏曲作品将流芳百世。汤显祖读着对联,笑得合不拢嘴。戏友们无不称赞同升人小才高,今后一定会金榜题名,前途无量。 不幸的是,汤显祖的爱女詹秀少年病故,未能与同升喜结秦晋。但刘同升一直视汤显祖为岳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14:35
目录
概述
命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