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青兰
唇形科青兰属植物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是唇形科青兰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6-40厘米,全株密被短毛;茎直立,四棱形,由基部分枝;基生叶卵圆状三角形,具长柄,下部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具与叶片等长之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2厘米,边缘具钝锯齿;轮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上部5-12节处,占长度3-11厘米;花萼二唇形,上唇3浅裂,下唇2深裂;花冠二唇形,蓝紫色,长2-3厘米,外密被短柔毛;雄蕊2强;小坚果长约2.5毫米,长圆形,光滑。
形态特征
香青兰一年生草本,高(6-)22-40厘米;直根圆柱形,径2-4.5毫米。茎数个,直立或渐升,常在中部以下具分枝,不明显四棱形,被倒向的小毛,常带紫色。基生叶卵圆状三角形,草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具疏圆齿,具长柄,很快枯萎;下部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具与叶片等长之柄,中部以上者具短柄,柄为叶片之1/2-1/4以下,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1.4-4厘米,宽0.4-1.2厘米,两面只在脉上疏被小毛及黄色小腺点,边缘通常具不规则至规则的三角形牙齿或疏锯齿,有时基部的牙齿成小裂片状,分裂较深,常具长刺。
轮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上部5-12节处,占长度3-11厘米,疏松,通常具4花;花梗长3-5毫米,花后平折;苞片长圆形,稍长或短于萼,疏被贴伏的小毛,每侧具2-3对小齿,齿具长2.5-3.5毫米的长刺。花萼长8-10毫米,被金黄色腺点及短毛,下部较密,脉常带紫色,2裂近中部,上唇3浅裂至本身1/4-1/3处,3齿近等大,三角状卵形,先端锐尖,下唇2裂近本身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淡蓝紫色,长1.5-2.5(-3)厘米,喉部以上宽展,外面被白色短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短舟形,长约为冠筒的1/4,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扁,2裂,具深紫色斑点,有短柄,柄上有2突起,侧裂片平截。雄蕊微伸出,花丝无毛,先端尖细,药平叉开。花柱无毛,先端2等裂。小坚果长约2.5毫米,长圆形,顶平截,光滑。
生长环境
香青兰生长在海拔220-1600米(中国青海至2700米),生于干燥山地、丘陵、草地林缘、山坡、路旁梯田地埂、山崖等地。喜温暖阳光充足,耐干旱,耐瘠薄但不耐涝(浸灌积水3-4小时出现部分根烂死)。分布区内年平均气温6-10℃,最低温可达-30℃,其一年生苗及自然脱落的种子可以安全越冬,土壤由黏至沙均有生长。苗期要求土壤湿润,成株较耐旱。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西伯利亚、东欧、中欧、南延至克什米尔地区等。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及青海。
繁殖方法
香青兰用种子繁殖,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室温20-25℃时,种子第2天开始萌发,至第5天发芽结束。在中国新疆种子采收当年发芽率90%-100%,收后1-2年发芽率仍高达90%,而在北京种子发芽率较低,种子的寿命亦较短。在乌鲁木齐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后10-15天出苗,经浸种的种子播后6天出苗。采用开沟条播法,行距40-46厘米。播深2厘米,由于种子细小,土地要整平整细,开沟后将种子均匀撒人沟内,然后覆土压实,每亩用种子1.5-2千克。
栽培技术
种植
播后14天苗可出齐,苗高5-7厘米时进行定苗,每隔10厘米留苗1株,药用收全草者稍密植无妨,留种者株距15厘米。宜选择土壤较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抚育
生长期间注意除草、松土和浇水。6月现蕾时迫肥1次,以氮、磷为主,每亩用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以提高全草的产量和挥发油的含量。留种田施肥可以促使种子饱满,提高种子的产量。
采收
7月当花盛开时,此时植株生长旺盛,收割全草产量高、精油含量也高。方法是用镰刀将全株割下,阴于或晒干,以花多、叶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干后切段备用。每亩收干草250-300千克。
采种者在8月下旬植株大部分果实成熟时(花序中、下部的花萼变枯黄时),将花序剪下,阴干或晒干脱粒,去挣杂质,装入布袋放阴凉干燥处贮存。
主要价值
经济:香青兰全草含芳香油(含油量在0.01-0.17%),主要成分为柠檬醛(25-68%)、香叶醇(80%)、橙花醇(7%)、麝香草酚等,可作为香料作物用于糖果、化妆品。
药用:香青兰全草药用,性味辛苦凉,具有清热燥湿、凉肝止血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喉痛、气管炎、哮喘、黄疸、吐血、衄血、痢疾、心脏病、神经衰弱、狂犬咬伤等。另外,还有缓解心绞痛症、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轻度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香青兰所含的挥发油,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可镇咳、止喘等;在西方国家还用作抗癌药物。
观赏:可单独栽培,也可与紫花地丁蒲公英旋覆花或者波斯菊混播,形成春夏秋三季有景观的效果。
参考资料
香青兰.植物智.
香青兰.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2 10:5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