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Curvularia lunata(Walk) Boed]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较大的新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褪绿半透明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病斑,病斑长2-5毫米、宽1-2毫米,最大的可达7毫米×3毫米。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黄褐色或红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并具黄褐色相间的断续环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感病品种叶片密布病斑,病斑结合后叶片枯死。
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
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很易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在华北地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是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田和连作地块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