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璇玑
古代大型祭祀仪式用品
玉璇玑,1978年出土于山东滕县的一件文物,像一个长了牙的璧,外缘有三个朝同一方向飞翘的牙,间距相等,有的其间雕刻扉棱一样的小齿。
简介
【年代】: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说明】:是古代大型祭祀仪式上的用品 【出土时间及地点】: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收藏地】:现藏青岛市博物馆
特点介绍
玉质泛白色。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玉璇玑是山东古代独有的礼器,亦称玉牙璧,其几何形态的造型极具动感,和谐而有韵律。
文献记载
先秦典籍把古代帝王在国家典礼中以玉祭天制度的历史追溯到尧舜之际。《尚书·舜典》记载:“正月上(朔)日,受终于文祖(尧)。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关于“璇玑玉衡”,东汉郑玄注曰:“璇,美玉。玑衡,玉者。”
玉文化学者许军展介绍,在古时,“璇玑”大部分解释和星空有关。古代称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第二星“天璇”和第三星“天玑”。如《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中提到:“谣吟兮中壄,上察兮璇玑。”《晋书·天文志上》也提到:“魁四星为琁玑,杓三星为玉衡。”这两位可是星空里的“C位担当”,古人用它们来观测天象、推算农时,甚至还影响了古代航海和军事决策。但在具体星位上也有争议,如《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星经》中提到:“琁玑者,谓北极星也。”
传说
孔子的解释十分明白,玉璇玑是一件帝王观测天象的玉雕的仪器。孔子作注的《尚书》原藏于孔子旧邸的一堵墙壁内,汉景帝年间发现,是汉朝惟一一部古文《尚书》全本。依据这一线索和考古发掘,可以编成一个曲折故事。
大约5000年前,距山东胶县城南1.5公里的三里河畔,生息着一个原始氏族部落。一天,部落里的一个男人喝醉了,手指着北方的大海嚷嚷:“我要到海天相连的地方。”半夜,男人酒醒了,他发现在北边天际,有一颗明星终年不隐地照耀着北方天空。
起初寻找这颗北极星,要花很长的时间。后来,他想出一个法子,用臂上的手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套着找”。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北极星随季节移动位置,可是,它永远处于三颗星星的中间。汉代的天文学家为这三颗星起名开阳、左枢、帝星。那位聪明的男人,在手镯的外缘刻了三个记号,后来,又将几颗星星刻在手镯边缘。男人非常得意自己的发现,选了一块美丽的蛇纹岩,碾琢了一个人类最早的星象观察仪器。为了区分开阳、左枢、帝星与其它星星,“观星仪”雕成璧形,有三个小牙,开阳、左枢、帝星恰处三个牙的根部。第二天,男人制造了一艘大船远行,他的妻子默默地用碰砧法,帮助丈夫凿磨了一个石锚。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妻子请部落里的玉工,碾琢了一件“观星仪”,每当星星降临,把它举在眼前,久久地望着那颗像一粒寒冰似的北极星。男人没有回来。妻子被部落里的一位有权有势男人娶走,活到了六十多岁。临死之前,她将“观星仪”放在胸口,溘然离去。一直过了五千多年,考古学家在辽东半岛发现了船、石锚和“观星仪”。这件“观星仪”,在尧舜为帝的时候,有了一个名字:璇玑。
1977年,考古学家在山东胶县三里河畔的一片高地,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群,在一位约六十岁的老太太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璇玑。迄今为止,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玉璇玑,制作年代最早。
考古学以此为源,按出土玉璇玑的遗址年代为序,排列出一个流传路线:5000年前,玉璇玑在山东东部出现,到了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玉璇玑在辽宁东部沿海登陆。不久,从山东向西进入河南、陕西。商周之际,由中原向北南分流,传入河北、湖北。
无论考古发掘再发现多少证据,这个故事,依然是一个虚妄的故事。
历史背景
第一位详细描述璇玑的人,是清末的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中吴绘制了一幅《璇玑图》,并注释:“璇,美玉;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是玉外郭有机牙三节,每节有小机括六,若可铃物,使之运转者,疑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今失其传。不知何所设施。”
1977年,安徽阜阳的汝阴侯墓出土了三件圆盘,上面刻有二十八星宿的距度数据,其中一件刻有十字线,并垂直交于圆盘中心。如果将十字线对准北极,可以观测子午线上的天体极度。
玉璇玑的形制始于距今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距今5000年~43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前期数量为最多。但在中国史前玉器最发达的两个地区,即南方的良渚文化和北方的红山文化,都没有发现玉璇玑这种器型。同时代的其他文化遗址也未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玉璇玑,可以看作玉器与星辰崇拜的联系。早在史前时期,古人便开始制作玉器,并将其视为与天地神灵沟通的媒介。其中,星辰作为天空中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的崇拜和敬畏。古人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行规律,试图解读宇宙的秘密,并将星辰的意象融入玉器的制作中,以此表达对星辰的敬仰和祈求。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9 09:29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点介绍
文献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