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玺记》是唐代
褚遂良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
作品原文
玉玺记
始皇既并天下,取赵璧琢而为之,方四寸,纽五盘龙面,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丞相李斯之小篆也。玺上隐起为盘龙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历代传之,谓曰传国玺也。秦灭传汉,历王莽,为元后投之于地,一角小缺。莽灭,校尉公宾龙以玺诣更始,以玺上刘盆子,盆子面缚入于后汉光武。灵帝崩,少帝失位,掌玺者投于井,为孙坚所得。袁术拘其妻而夺之。术死,荆州刺史徐璆得,还许献之。汉灭传魏,魏又传晋。怀失政,玺投刘聪。聪死,刘曜得之,传于石勒、季龙、冉闵。季龙磨其隐起之文,刻其旁曰:天命石氏。冉闵败,其将蒋干以玺送建业,历东晋宋齐梁。侯景陷台城,简文以玺上景。景将侯子般盗玺走至栖霞寺,僧惠永得之。陈永定三年僧死,弟子普智奉玺献陈。陈止传隋,隋末没于宇文化及,及又没于窦建德。至大唐武德四年,太宗文武皇帝为天策上将军,东讨擒窦建德,德妻曹氏及左仆射裴矩奉玺上献。天子八宝,有国之符印也。一曰神玺,所以承百王镇万国也。二曰受命玺,所以修封禅神祇之用。三曰皇帝之玺,答疏于王公用之。四曰皇帝行玺,劳赉贤臣功勋用之。五曰皇帝信玺,徵召臣下则用之。六曰天子玺,答四夷书信用之。七曰天子行玺,抚四夷用之。八曰天子信玺。发番国兵用之。卫宏汉议曰:“皇后太子,以金为之。神玺、受命玺皆为传国之玺。其六玺皆六螭兽纽,文曰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虞喜《志林》曰:“所封事异,故文字不同。”汉仪又云:“以皇帝行玺为凡杂,以皇帝之玺赐诸侯书,以皇帝信玺发兵,其徵大臣以天子行玺,外国之事以天子之玺,鬼神事以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裹,两端绦,尺一板,中约署,有事及发外国兵,用天子信玺;封拜外国及徵召,用天子行玺;赐匈奴单于外国王,用皇帝信玺;诸下铜兽符发郡国兵,用皇帝之玺;封王公以下遣使,皆用皇帝信玺。若驾行幸次,直侍信玺以从。天子之玺合玺,其用以王,其封以泥。皇后及太子之信,曰凡大朝会,则捧玺以进,其用以金。于御座车驾行幸,则奉玺从于黄钺之内。今元正朝会,则进神玺及受命玺,为五舆。若行幸,则合六玺为五轝,函籙封盛以从。符玺郎四人,从六品,掌天子六玺及传国之玺。其所用,有事则于内行,事毕则奉而藏之。
作者简介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代书法家,唐初四大书家之一。贞观年间被封为河南郡公,故称“褚河南”,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褚遂良初学欧阳询,后学虞世南,并取法王羲之,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美誉。传世碑刻有《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伊阕佛龛记》《孟法师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