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坡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燕塘镇下辖行政村
玉坡村,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距钟山县城约30多千米,村域面积20.92平方千米。
村落历史
玉坡村始建于北宋,有900多年建村历史。宋元祐时期,玉坡村始祖廖致政由江西金溪县被谪贬广西昭州的龙坪县(昭平县前身)为官,退位后隐居玉坡村(属昭平县管辖)。宋时村落建在雷公山下。
元朝中叶,曾因廖氏五世祖的僮仆与赤马夷壮结怨而引起争斗,玉坡廖氏族人举家迁居府城桂林。
明朝初年,由其六世祖廖履常领兵回故土平定瑶民起义,复家玉坡,而重归故疆。明代以后村落建在三台山下。
清代年间,属平乐府地管辖。清中期部分人口迁至珠山下,清中后期及民国由于社会动荡相当部分人家内迁玉西。
民国五年(1916年)钟山设县,属钟山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划归为钟山县燕塘乡管辖。
1971年,玉坡村决定修建玉坡石碧庙水库,历时两年建成。
1973年,玉坡村利用冬修水利时机,对黄宝河流经玉坡这一段3千米河道进行改直,改直开通2000米长、25米宽的河道,筑起1米多高的河堤。
1993年11月,玉坡村属燕塘镇其一行政村。
2014年,玉坡村启动历史文化长廊建设工程。
2015年3月中旬,玉坡村历史文化长廊投入使用,对600米巷道进行了特色硬化;打造特色水渠;修缮老旧房屋,建成古香古色的特色小屋;在百亩松林中打造生态小公园,建设乡村小凉亭,安置便民石桌石凳。10月,玉坡村建设“山辉园”,是玉坡传统村落文化挖掘保护、传承中的重大行动。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玉坡村位于钟山县燕塘镇,地理坐标约为北纬24°、东经111°,距离燕塘镇政府约7千米,距离钟山县城约30千米,距贺州市区约50千米。村域面积20.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玉坡村坐落于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东、西、南三面山岭绵延,东面为三台山,西为珠山和大庙山。
水资源
玉坡村水体流域面积为63807平方米,有多处天然沟塘,用于农业灌溉。
生物资源
玉坡村植被主要以松树、杉树为主。动物以豪猪、竹鸡、沼蛙、斑鸠、丘鹬、白面獐、泥蛇、翠鸟、杜鹃鸟、画眉鸟、麻雀等为主。
村落格局
选址理念
玉坡村选址背山面水,水系主要位于村落的南面,若干小水塘连接成一片面积较大的环状水域,村落则依环状水带分布,使得村落格局与水体格局相契合。玉坡村水体连点成面,状如丝带,为风水格局中的环山抱水。其中,八片水塘相连,状如七颗伴星围绕着月亮,因而得名“七星伴月”。
空间布局
玉坡村古民居分玉东与玉西两村,玉东古民居背靠三台山,前为荷塘、沃野,玉西古民居背靠大庙山,前为鱼塘和水田。清末民初石墙,三面有延绵不断石砌围墙,清代将村落与水田分隔,用以防御。村落布局形态为网格型布局特征,布局规整,形态方正,继承传统桂北民居建筑的布局特色,房屋座座相连,由严整的内巷道相沟通,高墙深巷甚是森严。
玉坡村的古街巷格局保存完好,街巷两侧通常是由建筑的山墙面围合,肌理层次分明,相互连通向外延伸。现状古巷道普遍幽长曲折、分布密集,地面多以石板或者鹅卵石铺筑。街巷是古村风貌最直观的表现,体现了浓郁的传统韵味和空间韵律的变化。
玉坡村重要公共建筑主要有:恩荣牌坊,建于玉东村南部,位于五房祠堂前;五房祠堂建于玉东村南部,位于恩荣牌坊后;玉坡大庙—“协天宫”建于玉东村北部,位于大庙山下;廖氏祠堂,建在玉东村北部,玉坡大庙旁;土地庙,建在玉西村南部。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玉坡村以汉族为主,有户籍人口3118人,常住人口3118人。
经济
玉坡村经济产物以水稻、油茶、烤烟、沙田柚、脐橙、李子、梅子、果蔗为主。
据2020年4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玉坡村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300元。
主要景点
恩荣牌坊
恩荣牌坊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年乾隆皇帝下诏,由地方政府出银建造,整座牌坊大块青石雕刻,卯榫嵌合而成。牌坊宽6.18米,进深1.66米,通高7.32米,占地10.30平方米。主体四柱镶合,形成三间、五楼、庑殿顶结构。四条石柱立在四个石基座上,柱子前后设抱鼓石,明间正楼庑殿正脊两端饰反尾上翘鱼鸱吻,正中为宝葫芦顶,四斗拱间为透雕花窗,牌坊抬枋正背两面刻着多组玲珑剔透图案、文字匾。横枋下正中额枋竖刻楷书“恩荣”二字,牌坊正面按照传统排位排列,最上方是代表天地的红日云海,其下为代表皇权的恩荣匾,再下是廖世德之上祖廖肃的功名匾,再下是廖世德功名匾,其子孙功名在最下方。恩荣石牌坊是该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广西有名的古建筑之一。1980年7月被钟山县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坡大庙
玉坡大庙“协天宫”位于大庙山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庙为青石作柱,青砖砌墙,小青瓦盖顶,雕花板封檐,墙头彩绘壁画;青石门框上雕双龙戏珠;一对雄健高昂青石狮坐落于大庙前廊坊的两边,为钟山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辉石刻
玉坡村的珠山南边山崖,有一方摩崖石刻,阴刻着“山辉” 二字,字大1米有余,是钟山县发现的最大的崖刻,该崖刻没有落款,何时所刻不详,从其所透露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结合该崖刻风化程度,估计是清中期所刻。
福德庙
玉西村福德庙(土地庙)始建于清代,重修于解放初期,衍生明清风格。氏玉西村供奉土地神的庙宇。玉西村人每年都会供奉福德庙,寓意着一整年五谷丰登。
五房宗祠
五房宗祠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敕授文林郎知河南光山县知县廖世德创造,开间20.20米,进深10.55米,建筑面积为470平方米;五房祠堂曾是廖祥勋开办贫民夜校,传播革命思想、秘密制造武器的地方。
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位于玉坡大庙旁,建于清朝时期,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该祠面阔三间,上下两进,青砖砌墙,梁柱构架,硬山式顶,高大气派,反映出玉坡人尊宗敬祖良好的传统。
历史文化
历史人物
宋到清,玉坡村有举人、进士12人,文举6人,武举4人,有各类贡生30人,有监生48人。
非遗项目
“门唻歌”又称“门嘞歌”,是钟山县两安瑶族人长期居住在大山的环境和条件所创作的民歌,是瑶族同胞原生态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独创性、历史性。2010年5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列入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钟山县喝油茶的历史已经有600多年,“钟山油茶”是用油及绿茶做出来的一种特殊的饮料。由于油茶本身是一种绿色食品,它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许多的帮助,尤其是它消食建胃、提神醒脑之功能明显。固此,喜欢喝油茶的人越来越多,其油茶文化的传播也就越来越广泛。钟山人又用滚烫的油茶泡饭吃,这种吃法既解渴又解饿,还能享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举三得。钟山打油茶于2011年被贺州市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黄绍凤女士。
“早在汉朝时期,道教活动就已在钟山境内民间流传。据谱系传承,道教舞蹈流传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钟山道教舞蹈是流传于钟山县境内民间传统的舞蹈,是在“醮坛”活动中表现,在“打醮仪式”中,有例醮、平安醮、求雨醮等,旱天求雨跳《三元》《四帅》《雷神》祈求丰收。其动作由步罡踏斗手决组成,动作刚柔相烘,既庄重,又古朴,又有回环飘逸和神秘之感。道教舞蹈的内容以颂扬神灵的功德,祈福消灾居多,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切的追求,也是人与自然界斗争的形象反映。钟山道教舞蹈于2013年被钟山县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钟山道教舞蹈的第11代传承人周宽兴。
祭祀崇礼
玉坡村庙宇、宗祠较多,每年的清明节、正月初六惯节、农历六月十六月惯节要举行娱民娱神的祭祀活动,传递的是农业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环境无法掌控的情况下,通过仪式获得趋福避祸的心理表现,是祈求人丁兴旺、国泰民安最直接的表达。惯节是集饮食、信仰、民间艺术于一体的民俗事项,对玉坡村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具有深远影响。玉坡村村民所贯的这些会期节日,都是一些宗祠、庙宇的祭祀日,也就是炮期,它比任何一个节日在内容、形式都要隆重、热烈,规模都要大,都比较讲究,形成了一整套的节日文化。
钟山山歌
钟山山歌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学,己有悠久的历史,从钟山话的形成,它就作为一种民间、民俗文学形成、固定和发展下来。
钟山山歌按照其种类来分,则有自娱式、询问式、劝人式、问答式和陶情式的几种形式。
自娱式
自娱式就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歌,一个人在沉闷时或做工辛苦时唱的,唱了歌后使自己的心情予以放松,就感觉到没有这么累和闷了。
询问式
询问式这一类歌比较幽默、含蓄。在初次相见,碰到人或事不好直接问的,就用歌来试问。特别是男女青年之间,情人之间一见面是不能直接问七问八的,只能用含蓄、幽默的歌唱形式来询问,又显得优雅文明。
劝人式
劝人式这一类歌主要是劝人好学上进,乐善好施的。或夫妻间、父子间、朋友间、情人间相互规劝的一类歌。《劝勤歌》《劝世歌》都属于这种类型。
问答式
问答式这一类歌又称为对歌或踩歌堂,是一问一答的,以对为主,问什么就要答什么,赢输就看对答的情况,答不对或答不上就算输,可另起歌头来对答。这一类歌多数适用于婚嫁对歌和男女情人对歌。
陶情式
这一类歌是当地民歌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歌,是山野之歌,也称为山歌或情歌,当地也叫“咧嘿歌”,这种歌曲调比较激昂,野味较重。有三句半的,四句的或六句的,也叫“四六歌”。这类歌不能在村中,更不能在家中唱,只有在离村两里外的地方或山头上才能唱。主要是用于情人之间谈情说爱、调情时的对唱或吟唱的。
族谱
廖氏族谱由廖祥桂执笔,于1950年完成。记载着玉坡村廖氏族人由始祖廖政公至今的历史变迁和事迹,以及玉坡村排辈顺序。
方言
玉坡村语言丰富多样,有普通话、桂柳话、壮话、客家话、钟山话。尤以说钟山本地话(钟山土话)居多。钟山土话的形成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同化语”。开始迁来时,有的讲中原话,有的讲西南官话,有的讲广东白话,或者闽南话,或者客家话,或者其他话。但是,为了交流的方便,说话时你的变一点调,我的变一点音,使原来各人说的本语都变了种。再者是通婚形成,两个不同语种的人通婚后,其后代的语言、语种发生变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人都说得出,听得懂的一种话语,这就是钟山土话。
钟山土话内容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生动,诙谐和幽默。很多的话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锤炼出来的。如:“佛雪”、“窝堆”,就是不卫生、不干净、好邋遢的意思。你这个人衣服这“窝堆”了,也不洗一下,这么“佛雪”的。如吃饭时跌东西或嘴角有饭时、或不干净的东西也拿来吃时,就说你这个人这么“佛雪”,这“窝堆”的东西也吃。“扼云”就是抓痒、挠痒的意思,我身上好“云”(痒)帮我“扼”一下呢,等等,这样形象、具体的语言,都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都是有话无字,无法写得出来的。比如:很红很鲜艳的东西,就用“饿饿红”来表示。今昼日头一出就“饿饿红”了。看见很白很白的东西,就用“漠漠白”来表示。如这块墙璧“漠漠白”。看见很黑很黑的东西,就用“塔塔黑”或“麻麻黑”来表示,如这个人的衫“麻麻黑”。看见很清很绿的东西,就用“眼眼清”来表示,如这塘水“眼眼清”。在钟山话中,就统一用一个“吃”字就表示得清楚了,“吃饭(菜)”、“吃水、吃酒、吃茶”、“吃烟”等都统统使用“吃”字来代替。在钟山话中,想睡觉了说好困了。而身体不舒服,有小病了,也是说我好困了,一点都不想动。做工累了,也说我好困了,不能继续做工了。
如:“拧”字,在钟山话中它包函着“拿”、“取”、“传”、“串”的意思。只是对轻的东西而己,如从上把东西拿下来的,就说帮我把那个东西“拧”下来呢,从固定的地方把东西取下来时,也是说帮我把那个东西“拧”来呢,从别的地方把东西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时,也是把那个东西“拧”过来呢。把“拿”、“取”、“传”、“串”都笼统地称为“拧”。如“啱”字(读眼),在钟山话中“啱”字既有副词“刚才”的“刚”的意思,又有形容词“友好”、“投缘”、“合适”、“合口味”的意思,还有“喜欢”、“中意”的意思。如我“啱”到(我刚到的意思),我啱吃饱饭(我刚吃饱饭的意思),这个人和我好啱(这个人和我关系很好),这件衣服我好啱(这件衣服我很中意的意思)。如“整”字,在普通话中它包函“做”、“修理”、“批判或批斗”的意思,例如“做糍粑”、“修理东西”、“批判人”或“批斗人”,都分别用“做、修理、批判或批斗”的词语。而钟山话中只用一个“整”字。如“做糍粑”也叫“整糍粑”,“修理东西”也叫“整东西”。“批判人或批斗人”,也叫“整人”。
再如“头”字,在钟山话中只用一个“头”字就包括全部了。如“一个人”也用“一头人”来表示,“一条蛇”也用“一头蛇”来表示,“一只鸡”或“一只鸭”也用“一头鸡”或“一头鸭”等等。如:对于生活一年不如一年的,或工作越做越差的,或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的,或一个不如一个的,一次不如一次的,在钟山话中就用一句非常幽默、形象的话语来表示,就是“冻水洗米(卵),越洗越夵”。如:不要多管闲事的,不理别人的事的,不愿多干、多做事的,或见到一些事情不愿插手管的,或见到别人吵架,做事不愿去帮忙的,就用“神仙不理狗杜腩”的一句话来概括。如:不是自已的事情不愿多做的,有人劝说人家忙不过来,你不去帮忙一下,他说“无卵做个茄子抬”等等。这些话语虽然有些低俗,但能体现出语言的幽默和丰富。
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玉坡村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6年12月28日,玉坡村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
2019年1月,玉坡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旅游信息
玉坡村的区域交通组织主要靠村村通道路通往包茂大道,再通往邻近的镇、县、市。连通玉坡村的村村通道路有3条,分别为西北方向、直通八公头的道路,村庄以北、直通新寨湾的道路,村庄以东、直通大布围的道路。玉坡村与周边地区联系紧密,交通组织便捷合理。结合玉坡村旅游线路的组织,共有两条入村线路:
班车出行:在钟山客运站坐班车去玉坡村,班车停在钟山西路上,离客运站200米。班车终点黄宝村,途径玉坡,6元车资。车行半小时到玉坡村必经路口下。看见一块巨石,上刻“玉坡村”三个红色大字,沿着乡道进去走半个小时,经过大围村岔路就到了玉坡村。用时为1小时。
自驾车出行:起点为钟山县县政府,从钟山县到广场西路,行驶50米;右转,进入广场西路,行驶20米;右转,进入兴钟中路,行驶300米;右转,进入钟山西路,行驶2.2千米;请直行,进入瑞临线,行驶22.2千米;右转,从瑞临线到玉坡村,行驶5.1千米到达玉坡村。用时约35分钟,路程29.80千米。
玉坡村先有“玉东”后有“玉西”。首先来到玉东村,村前小溪环绕,东西南三面环山,坐落三台山、珠山、大庙山。举目望山,山顶上古炮台。村口处有古井一处,名叫岩口井,是玉坡村现存最古老的水井。玉东村入口处有石头大门,引入眼帘的是入口处的古桥。古桥前为村落休憩长廊。荷塘园。往前是“恩荣牌坊”。牌坊后面有座“五房祠堂”,牌坊前面为荷塘园,沿着水泥公路走,经过古渠道,便来到了村中的第二个古井,大庙山下有座玉坡大庙,也称“协天宫”。
从玉东去玉西有两条道可走,从村公所水泥公路那边进去,跨过大庙山与珠山之间的山坳进入玉西。玉西外面没有大路。山坳外陡内缓,俨然一个大凉亭。坳上设一门,两旁砌以石墙延至两山峭壁,但见门楼残缺。
过山坳进玉西,山泥碎石小道夹在民宅中,一条山道通向玉西深处,但见院深楼高,此地是号称“小南京”的玉西中心地段玉西民居。
在玉西村中大树下旁的为玉屏门。走到玉西村口,经过一口古井,接着走是古城墙。旁边有玉西村的福德庙和另外一个门楼,高耸串连在坚实的护村石墙上。三棵参天古树立在大路口,标志性的玉西村口,出玉西与玉东汇合处。走过水泥公路便到了珠山,在山的南边山崖,是山辉石刻。
每个巷口设以门楼,门楼石板上有眼洞,遇事插上木柱,抵御外敌进入。石板巷道外,石井、石盆、石碑随处可见,以青石做建筑材料,如石鼓、石柱、石栏、石坎、石阶和石碓、石磨等,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古寨。
参考资料
玉坡村.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
旅游导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
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14:59
目录
概述
村落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