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汉语成语,拼音:xuán zhī yòu xuán,原为
道家语,形容道的微妙无形,后多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出自《
老子》(又名《
道德经》)第一章。
道家经典,玄之又玄,可以用现代文字表示和解释,
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千变万化,变来变去,
阴阳消长。
道经中:无有相生,长短相形等,均是玄之又玄的体现。出自《
老子》(又名《
道德经》)
唐·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原夫《易》理难穷,虽复玄之又玄,至于
垂范作用,便是有而教有。
唐·
刘知几·《史通・敘事》:能损之又损,而玄之又玄,轮扁所不能语斤,伊摯所不能言鼎也。
明·焦竑·《焦氏四书讲录·中庸》:善人之可用者便用,罪人之可杀者便杀,绝不着一点己私,绝不作一点声色,便是无一点
痕迹,便是玄之又玄,便是神乎其神。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朱陆篇后》:与钦风慕名,而未能遽受教者,则多恍惚产据,玄之又玄,使人无可
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