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赋,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一一七《
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释义
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
例句
《西京杂记》卷三:“ 相如 将献赋,未知所为。梦一黄花翁,谓之曰:‘可为《大人赋》。’”
《梁书·陆倕传》:“昔虞丘辨物,邯郸献赋,赏以金帛,前史美谈,可赐绢三十匹。”
《北史·李谔传》:“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唐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唐 沈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烟花恒献赋,泉石每称觞。”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之一:“论经 白虎殿 ,献赋 甘泉宫 。”
唐 席豫 《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诗:“献赋纡天札,飘飖飞白云。”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献赋温泉毕,无媒魏阙深。”
唐 陶翰 《赠郑员外》诗:“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唐 王维 《送严秀才还蜀》诗:“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唐 李白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诗:“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唐 李白 《东武吟》:“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唐 岑参 《送孟孺卿落第归济阳》诗:“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
唐 刘长卿 《温汤客舍》诗:“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唐 钱起 《秋馆言怀》诗:“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唐 包佶 《元日观百僚朝会》诗:“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唐 皎然 《送裴邕之上京》诗:“尚文须献赋,重道莫论兵。”
唐 李端 《赠康洽》诗:“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之一:“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唐 王播 《淮南游故居感旧酬西川李尚书德裕》诗:“昔年献赋去江湄,今日行春到却悲。”
唐 许浑 《送王总下第归丹阳》诗:“青芜定没安贫处,黄叶应催献赋诗。”
唐 项斯 《归家山行》诗:“献赋才何拙,经时不耻归。”
前蜀 韦庄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诗:“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宋 田锡 《拟古》诗之三:“黑貂空上书,甘泉方献赋。”
宋 杨亿 《送邵梁秀才》诗:“密雪不献赋,流尘空化衣。”
宋 祖无择 《送韩尉员外》诗:“几年献赋向公车,四十方为冉冉趋。”
宋 刘敞 《答陈州通判廷评同年》诗:“黄门献赋接群贤,上国知名独累年。”
宋 司马光 《和伯镇再入馆》:“甘泉献赋人,流落浙江滨。”
宋 苏颂 《送王秀才出京》诗:“金门献赋嗟失路,因循四载何所遭。”
宋 王安石 《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同时献赋久无人,握手悲欢迹已陈。”
宋 刘攽 《伤梅圣俞直讲都官》诗:“论兵自负纵横略,献赋端从迟暮年。”
宋 王观 《扬州赋》:“因献赋以赐钱兮,酬王正之才;闻宫声而疑变兮,见令言之明。”
宋 郭祥正 《邸报》诗:“不才思献赋,天路恐难通。”
宋 苏轼 《行香子·寓意》词:“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
宋 彭汝砺 《拟赏花钓鱼诗》之十:“从幸甘泉能献赋,愧无人可似扬雄。”
宋 米芾 《纸》诗:“独有先生索高价,谁人献赋洛阳归。”
宋 张耒 《邓慎思学士挽词》诗:“青衫献赋逢知己,白首耽书还误身。”
宋 李新 《送李能》诗:“长杨献赋去,英誉嵩少低。”
宋 赵鼎臣 《次韵朱琳天球》诗:“请缨未欲事南粤,献赋且可夸长杨。”
宋 李正民 《送元叔守建昌》诗之一:“论都献赋动凝旒,谁料材高却滞留。”
宋 程俱 《和田龙图升之登秋宴口号》诗之二:“公车献赋城南杜,郎省兴嗟北地颜。”
宋 王之望 《次制帅所和前韵》诗:“当年献赋诵凌云,上国承颜悦披雾。”
宋 赵彦端 《永遇乐·陪程金溪跃马用其韵》词:“问少陵,酣歌拓戟,为谁献赋。”
宋 郑清之 《碧扇行》诗:“太清献赋动旒冕,脱靴笑视将军奴。”
宋 刘克庄 《挽李端》诗:“病能妨献赋,穷不废修身。”
金 元好问 《寒食灵泉宴集序》:“ 扬雄 献赋,自诧雕虫之工。”
元 宋无 《春病起即事》诗:“壮怀玉具剑空携,老去金门献赋迟。”
元 刘诜 《喜李伯英至自燕》诗:“献赋未应惭大礼,封侯终待取长罗。”
元 萨都剌 《京城春日》诗:“蹇驴破帽杜陵客,献赋归来日未斜。”
元 陈泰 《谢送崖公所画判官药方书》诗:“君持此画献赋凌烟阁,要使天下将相皆褒鄂。”
元 吴景奎 《草堂访恽东阳不值是夕同胡太常宿大桐江方丈用太常韵奉呈并简东阳》诗之一:“献赋相如早已逢,县车疏广晚攸同。”
元 宋褧 《潘云谷献所制墨见天子于上京慈仁殿以诗赠之归江南》诗:“文房自幸非常遇,惆怅长杨献赋心。”
元 吴莱 《一笑》诗:“上林谁献赋,愁绝马相如。”
元 吴当 《送倪长卿》诗:“献赋垂归橐,销魂逐去樯。”
元 傅若金 《送马伯成书大典恩授学官待次归》诗:“蚤闻献赋拟扬雄,晚说传经出马融。”
元 卢琦 《陈教谕见和因复用韵答之》诗:“风流人物出尘埃,曾入都门献赋来。”
元 王冕 《有题》诗:“指挥漫说丁都护,献赋可怜扬大夫。”
明 刘基 《漫成》诗:“头白扬雄懒献赋,衡门从此掩蒿莱。”
明 刘崧 《和答万讱》诗:“避时犹拟寻秦洞,献赋虚怀谒汉宫。”
明 凌云翰 《送逯宏希远》诗:“杨雄献赋才无敌,逯石传家曾已遥。”
明 徐贲 《次韵王止仲见寄并柬郡诸友》:“亦当杀虏白登道,宁复献赋甘泉宫。”
明 高启 《放歌行》:“赓诗已上柏梁殿,献赋还过金马门。”
明 孙蕡 《赠成都画者徐文珍》诗:“金门献赋发种种,天随艇子天之涯。”
明 朱同 《次韵杨思齐感怀》诗:“献赋得金真易与,草玄投阁不堪论。”
明 邓雅 《贺邓尚之除丰城虞衡》诗:“献赋曾闻上玉京,还乡人羡锦衣荣。”
明 王绂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诗:“欲凭子墨誇雄览,愧乏扬雄献赋才。”
明 杨士奇 《小山书屋》诗:“兰台石渠富纂述,献赋陈诗诵功德。”
明 夏原吉 《又次胡学士扈从猎武冈山诗韵》:“道上迎銮田舍叟,辇前献赋玉堂臣。”
明 黄淮 《戊戌元夕》诗:“排云献赋会有待,作诗先继康衢歌。”
明 金幼孜 《端午赐宴观击毬射柳》诗之三:“献赋长杨里,还称万寿杯。”
明 王称 《阁下赠同官王洪》诗之二:“明朝还献赋,迟尔沐恩光。”
明 胡广 《春日扈从幸北京》诗:“岂是扬雄能献赋,空惭载笔列词臣。”
明 曾棨 《扈驾过茌平逢刘主簿》诗:“滥陪仙跸承恩厚,远愧甘泉献赋频。”
明 张弼 《答仲玉吴君兼简张茂兰》诗:“白玉阶前期献赋,黄金台下定为邻。”
明 祁顺 《罗浮行送钟文毓归博罗》诗:“十年两度游帝京,献赋未遂平生情。”
明 林光 《三雪和东坡效欧阳体限不以盐玉鸥鹭絮蝶飞舞之类为比仍不使皓白洁素等字》诗:“聊挥幽兴落小草,献赋未拟趋彤墀。”
明 杨光溥 《玉壶吟》:“忆昔献赋金銮殿,意气当年比谪仙。”
明 梁储 《送陈亚卿册封》诗:“归来献赋明光殿,依旧彤云绕翠华。”
明 邵宝 《送朱都事相之云南》诗:“闭户读书踰十载,出门献赋动三台。”
明 顾清 《送沈惟馨赴举和陈刚中韵》诗:“辍耕鹿门陇,献赋长杨宫。”
明 杨旦 《送吴叔和二尹》诗:“献赋十年曾待诏,哦松此日独怜才。”
明 祝允明 《汉室》诗:“宣室宵衣问,长杨献赋回。”
明 石宝 《送罗司教赴浙中主试》诗:“闻道草茅来献赋,中间亦有似雄人。”
明 文征明 《陈鲁南将赴试南宫过吴中访别赋诗送之》诗:“秪应献赋心犹壮,西北青云是玉京。”
明 石存礼 《观猎》诗:“共羡长杨能献赋,相如久已让才雄。”
明 李梦阳 《丙子生日答田生》诗:“寿杯今夕余同醉,献赋开春尔一方。”
明 何瑭 《四月八日午门赐宴次秉衡韵》诗:“抗章有志同韩愈,献赋无才似子虚。”
明 王廷相 《金内翰五泉歌》:“君曾献赋承明殿,文彩声名满霄汉。”
明 朱应登 《为陆子齐题杏林春燕图》诗:“陆郎二十擅文誉,早向甘泉献赋归。”
明 陆深 《云山图赠严介溪西还》诗:“玉堂对榻闻晓钟,南郊献赋追扬雄。”
明 孙承恩 《题华山图寿杨邃翁》诗:“夜月观书白玉堂,春风献赋黄金殿。”
明 薛蕙 《驾出南郊》诗:“从臣多献赋,谁似子云才。”
明 黄佐 《忆昔行送黎惟敬北上》诗:“揭日回天又一时,献赋赓歌溢人耳。”
明 王廷陈 《送伦子毕娶归》诗:“献赋朝趋北阙下,上书暮归南海滨。”
明 王宠 《病起对镜作》诗:“十年献赋不得意,貂裘宝玦无晶光。”
明 谢榛 《夏夜集王元美宅同朱伯邻冯汝言吴峻伯徐汝思李于鳞得丝字》诗:“献赋长为客,风尘鬓易丝。”
明 皇甫涍 《送傅庐陵》诗:“墨绶渥恩初,明光献赋馀。”
明 皇甫汸 《同年燕会作》诗:“四海论交客,同时献赋群。”
明 王渐逵 《和方棠陵越秀山宴会韵》诗:“忆昔献赋入金门,阊阖掀扬五云出。”
明 文彭 《凭虚阁》诗:“献赋十年犹未遂,愁从西北望三台。”
明 陈一松 《和宾岩太守夏日试士》诗:“风尘正想飞霜剑,海国应怜献赋才。”
明 黄廷用 《赠大洲赵编脩使兰》诗:“殿前献赋共登瀛,昭代文章子大名。”
明 符锡 《送黔江令严君时与令兄省解同寓京师》诗:“帝里几年同献赋,巴山一骑独将春。”
明 朱曰藩 《桥上纳凉即事口号》诗:“上林献赋恨空回,水驿冰鲜夜半催。”
明 沈炼 《送朱县博赴武宁》诗:“献赋嗟雄等,明经是鼎来。”
明 文嘉 《送周公瑕之金陵次张伯起韵》诗:“献赋马卿才未达,校书刘向笔逾苍。”
明 罗洪先 《赠友人应贡》诗:“献赋莫陈封禅事,汉坛秦畤久莓苔。”
明 郑廷鹄 《壬辰自慰呈李年兄双翠》诗:“壮志凭君坚似石,十年献赋未应迟。”
明 卢楠 《奉答杨六坡推府隐居见赠》诗:“闻君献赋长杨宫,飞章络绎四海雄。”
明 王慎中 《哭蔡从祖秀才》诗:“河东未献赋,地下忽长游。”
明 王立道 《咏怀》诗:“两都献赋惭新宠,五老藏书忆旧山。”
明 李时行 《寄殷秋溟周密庵二同年》诗:“甘泉献赋趋三礼,戚里听歌过五侯。”
明 李攀龙 《南海欧生自京师遗书于大梁属许右史为致荅此》诗:“献赋几年犹未遇,罗浮春思坐氤氲。”
明 宋登春 《送王生西游》诗:“献赋还过楚,谈兵莫入秦。”
明 黎民表 《秋怀》诗之八:“莫倚甘泉能献赋,衣冠今满紫宸朝。”
明 欧大任 《寓黎秘书馆王全人见过》诗:“献赋长安春暮来,故人今典汉兰台。”
明 胡直 《忆昔行寄陈廷评南京初唐体》诗:“校书天禄人难拟,献赋蓬莱事已空。”
明 沈明臣 《寄方三十国华》诗:“献赋干明主,微言讽大臣。”
明 梁有誉 《酬同年陈子宪卿》诗:“十载读书云梦浔,一朝献赋金华殿。”
明 文肇祉《过金山》诗:“献赋留都四度虚,扁舟空又载琴书。”
明 林大春 《送刘同知之福宁》诗:“论文共惜休玄别,献赋空馀子骏情。”
明 张卤 《仪城郊望歌》:“野人幸与明时遇,往岁金门曾献赋。”
明 庞尚鹏 《用韵赠乡中诸馆宾》诗:“早入承明须献赋,汉廷争见马相如。”
明 宗臣 《省中斋居贻于鳞子与公实元美四比部》诗:“明朝献赋甘泉者,汉畤秦祠非昔游。”
明 汪道昆 《海阳别弟》诗:“青云初献赋,白首复弹冠。”
明 张子翼 《粟园歌遗王肖阳》诗:“相如献赋拟金马,曼倩待诏入公车。”
明 陈吾德 《松台同叶化甫何元伟二年丈舟中夜酌》诗:“献赋风尘还白首,著书岁月自罗浮。”
明 董传策 《兴安斗夜泊》诗:“十年献赋今戎伍,尚有丹心照敌楼。”
明 李桢 《秋夜感怀》诗:“何时献赋金门里,一醉高阳旧酒楼。”
明 佘翔 《怀袁景从》诗:“西京还献赋,东海漫垂纶。”
明 温纯 《改予知儿和袁生微之戊子下第所作时儿与生同试顺天》诗:“莫忘献赋当年意,狗监相逢听好音。”
明 王弘诲 《送吴瑞谷之应天广文》诗:“献赋嗟未遇,千金抱屠龙。”
明 李英 《赠张文学汝成》诗:“甘泉誇献赋,应继汉词臣。”
明 于慎行 《鲁国主赐宴述谢十韵》:“申白谈诗日,枚邹献赋年。”
明 区大相 《方生行》:“只言献赋动明君,谁料当年未策勋。”
明 孙继皋 《集顾秘书一枝馆得西字》诗:“献赋昼趋金殿里,开尊秋满玉河西。”
明 汤显祖 《送前宜春理徐茂吴》诗:“献赋谁知锦组文,题书直道珠盈碗。”
明 胡应麟 《寄张观察时驻节婺中以翰贶见讯》诗:“莫讶骆生频献赋,州民谁不颂行驺。”
明 林熙春 《草堂成郑德进以诗扁见贻依韵谢》诗:“甘泉应献赋,谷口未宜耽。”
明 张萱 《八月十七日寿韩寅仲宴集》诗:“万里孤臣曾献赋,一堂遗老共称觞。”
明 谢与思 《京口》诗:“独喜故人能献赋,花时能作曲江游。”
明 徐熥 《潞河别曹能始》诗之三:“昔年同献赋,此日尚沉沦。”
明 李鹏翀 《送振涵兄赴己酉乡试》诗:“夙羡淩云笔,相看献赋场。”
明 韩上桂 《呈赠大司成萧大宗师》诗:“投诗曾代介,献赋几加评。”
《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子有绝世之才,何不竟往献赋,可获资财数千,且能垂名后世。”
明 韩日缵 《姬命侄拉同社林六长至自秣陵赋此志喜》诗:“几年侨寓凤凰台,献赋依然被放回。”
明 梁亭表 《帝京篇》诗:“献赋吾迂矣,匡时尚壮哉。”
明 黎遂球 《柬万年少》诗:“蚤晚玉堂犹献赋,阳春如和喜君同。”
明 陈子龙 《蓟门雪中眺望》诗之一:“应有威仪谁献赋,祈年馆里佩声多。”
清 吴伟业 《上跸驻南苑阅武行蒐礼召廷臣恭视赐宴行宫赋五七言律诗五七言绝句每体一首》:“最是小臣惭献赋,属车叨奉羽林军。”
清 宋琬 《王中恬先生七十寿诗》:“一朝献赋蓬莱宫,是父是子拜舞同。”
清 彭孙贻 《赋黄鹦武二十韵》:“献赋衡洲老,中兴武梦残。”
清 施闰章 《吴駬公孝廉过访即取道吴门北上》诗:“时危重献赋,应见长卿才。”
清 吴绮 《湄园杂咏》诗之三:“献赋非吾事,窥园且自由。”
清 孙枝蔚 《春日游徐幼长园林有赠》诗:“献赋终投阁,全身漫凿山。”
清 毛奇龄 《赠程淞》诗之一:“承明献赋客,尚自愧难兄。”
清 陈维崧 《寄上柏乡魏贞庵先生》诗:“嗟予垂老倏遭际,献赋获缀鹓鸾行。”
清 叶方蔼 《途次遇房慎庵候考吏部入都》诗:“梁公好孙子,献赋旧同游。”
清 梁佩兰 《赠别龚于天庶常》诗:“此时与君来献赋,百丈红云绽宫树。”
清 吴兆骞 《秋夜寄计甫草》诗:“献赋未知圣主意,行吟还使故人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授正字诗》:“献赋曾非宴,童年况异刘。”
典源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事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
解释
司马相如因汉武帝读《子虚赋》而发迹,后遂以“献赋”指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