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策是汉语词汇,拼音xiàn cè,意思是犹献计指出谋划策,进献计策。
释义
献计。
例句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时论者议欲自伐 吴 ,三征献策各不同。”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正既宣旨,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梁书·侯景传》:“又遣其行台左丞王伟、左民郎中王则诣阙献策,求诸元子弟立为魏主,辅以北伐,许之。”
唐 张九龄 《酬宋使君见诒》诗:“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献策金门去,承欢䌽服违。”
唐 李白 《当涂李宰君画赞》:“吐奇献策,敷闻王庭。”
唐 刘长卿 《送友人东归》诗:“怜君献策十馀载,今日犹为一布衣。”
唐 李端 《送郭良辅下第东归》诗:“献策不得意,驰车东出 秦 。”
唐 李洞 《龙州送人赴举》诗:“献策赴招携,行宫积翠西。”
《旧唐书·刘洎传》:“是以晁错上书,令先通政术;贾谊献策,务前知礼教。”
宋 石介 《过魏东郊》诗:“匈奴恨未灭,献策言可虏。”
宋 刘敞 《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诗:“方士献策通神仙,谀臣奋笔夸功德。”
宋 俞充 《送灵岩法师》诗:“战士长戈赴荔原,谋臣献策庙堂间。”
宋 苏轼 《过岭寄子由》诗:“投章献策谩多谈,能雪寃忠死亦甘。”
《宋史·张齐贤传》:“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曰下并、汾,曰富民,曰封建,曰敦孝,曰举贤,曰太学,曰籍田,曰选良吏,曰慎刑,曰惩奸。”
《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忽见一人上厅献策,视之,乃伊籍也。”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却说献策之人,乃治书侍御史陈群,字长文。”
《三国演义》第六四回:“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三国演义》第六七回:“蒙献策曰:‘现今曹操令庐江太守朱光,屯兵于皖城,大开稻田,纳谷于合淝,以充军实。今可先取皖城,然后攻合淝。’”
《三国演义》第九二回:“魏延上帐献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三国演义》第九六回:“朱桓献策曰:‘曹休以亲见任,非智勇之将也。今听周鲂诱言,深入重地,元帅以兵击之,曹休必败。败后必走两条路:左乃夹石,右乃挂车。此二条路,皆山僻小径,最为险峻。某愿与全子璜各引一军,伏于山险,先以柴木大石塞断其路,曹休可擒矣。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客将军
新垣衍献策曰:‘秦所以急围赵者有故。前此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不称。今湣王已死,齐益弱,惟秦独雄,而未正帝号,其心不慊今日用兵侵伐不休,其意欲求为帝耳。诚令赵发使尊秦为帝,秦必喜而罢兵,是以虚名而免实祸也。’”
清
冯桂芬 《
怀人》诗:“献策归来恋旧林,循陔至乐胜朝簪。”
解释
犹献计。指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