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唐代李白诗作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一。诗中明言:“落笔洒篆文,云崩使人惊。”赞美的是唐代大书家李阳冰的篆书艺术。
作品原文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作品译文
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
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的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尽耕种。
万里长江水,流趟着你的玉琴声。
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
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
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们为我哀鸣抱不平。
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
但是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
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 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地响。
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
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们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乾元二年(759),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这样,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3]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上元三年(762),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2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