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是英国哲学家
卡尔·波普尔创作的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3年。
内容简介
《猜想与反驳》围绕着知识通过猜想与反驳、不断清除错误而增长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广泛涉猎知识论、科学论、真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等领域。
该书是作者一系列演讲和论文的汇编。作者在序言中指出,这些演讲和论文“都论及一个十分简单的论题,即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它们形成了一个关于知识及其增长的理论”。
该书分为三大部分:导论、猜想、反驳。在导论中,波普指出,古典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都是错误的,无论观察还是理性都不是知识的源泉。因为“我们的知识有各种各样的源泉;但没有一种源泉有权威性。”真正的认识论问题不是关于知识源泉问题,而是知识的正确性、即是否同事实相一致的问题。知识的进步在于批判地考察那些大胆的猜想。猜想与反驳两大部分分别由十篇论文和演讲组成。在这些论文和演讲中,波普从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大量材料出发,全面的阐述了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现的方法,即猜想—反驳方法论。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二版序
导论
论知识和无知的来源
创作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现代自然科学革命的深入,相对论、量子力学、现代宇宙学等相继诞生。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微观,从低速领域进入到高速领域。在这里,经验失去了直观性,理论离经验越来越远,变得越来越抽象。面对崭新的科学图景,要想认识、理解科学的新面貌,逻辑实证主义者所建立的关于科学证明的现代逻辑方法论已经不适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处于革命时期,也就是作出重大发现的时期。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呼唤着新的科学发现的方法论。波普尔正是顺应了这种需要。他在批判归纳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现的“猜想一反驳”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反映了这一时期科学发展的新特征。
作品思想
波普尔认为,人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人们的错误而增长。具体而言,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是通过未经证明和不可证明的预言,通过猜想和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而进步的。这些猜想必须经受反驳或批判检验的严格控制,反驳或批判检验这个环节极为重要,因为“对一个理论的反驳——即对问题的任何认真的尝试性解决的反驳——始终是使我们接近真理的前进的一步”。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从人们的错误中学习,进而使得人们的知识不断增长。
关于知识及其增长,在这个问题上,波普尔的观点与传统认识论以及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这种根本性的不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知识是猜想或假说。古希腊以来,关于知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知识与意见相对,是确定性的,能最终证明为真的;另一种认为知识与意见无异,都是猜想或者假说。波普尔赞同后一种说法,认为知识的性质就是猜测,一切都只是猜想织成的网。
第二,不存在终极的知识源泉。波普尔认为,传统的认识论体系是对知识源泉问题给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产物。这种认识论从来不对知识终极源泉问题本身提出质疑。“知识的终极源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提法是错误的,是企求得到一个独裁主义答案的错误问题。经验主义者认为一切知识的最终源泉是观察,而理性主义者则认为理智是知识的终极源泉;在知识源泉问题上,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看法其实是大同小异,且都是错误的。波普尔指出,知识的终极源泉既非观察也不是理性,知识有各种各样的源泉,但没有一种源泉具有权威性。
第三,如何发现和消除错误。波普尔认为,传统认识论提出问题的构想根本就不对,那是一些企求独裁主义回答的问题。因此,波普尔建议把知识终极源泉问题转换为:“我们怎样才能有希望发现和消除错误?”这种问题转换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观点,即那种纯粹的、未玷污的和确实的源泉是不存在的,起源问题不应该同正确性问题混淆。转换了问题之后,波普尔对“我们怎样才能有希望发现和消除错误”的回答是:“通过批判其他人和我们自己的理论或猜测”。这就是波普尔的基本哲学立场——批判理性主义。
第四,知识的进步在于对先前知识的修改。波普尔认为知识不可能从无一白板一开始,也不是从观察开始。他指出,经验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实证主义者深受培根和洛克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从无到有,经过观察的积累而成的。波普尔的观点是,不存在与理论无关的纯粹观察——观察渗透理论,且理论先于观察。知识的进步不是从观察到理沦的积累,而是从理论到理论——通过对先前知识的修改而获得新的知识。
第五,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
在波普尔看来,科学知识的进步在于通过严格的批判性检验,不断地消除和纠正错误,才使得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变得可能;但即使是这样的一幅科学知识增长的图景也还不是最好的,更好的提法是:“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不断进步——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更具体一些:“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作品影响
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方法是科学发展史中的一大贡献,它突破了把知识看做是静态的积累,而认为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出版信息
《猜想与反驳》一书1963年分别在伦敦和纽约出版,于1986年首次由傅季重等人译成中文,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之一,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89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沈恩明缩编的《猜想与反驳》。
2003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再次出版了这本书,作为《波普尔哲学著作集》中的一本。该版本采用的仍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傅季重等人1986年的译本。不过范景中根据新版本做了校订。并增加了索引。
作者简介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年),英国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1928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取得任中学数学和物理教师的资格,1933年出版《研究的逻辑》后,波普尔名声大振,1936年应聘前往新西兰坎特博雷大学任教。1945年先受聘为伦敦大学讲师,翌年赴伦敦经济学院工作,1948年升为伦敦大学教授,不久出任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主任,后加入英国籍,获爵士称号,当选为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70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