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病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免疫性疾病。
疾病简介
这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规诊断,主要是从组织学的角度上来看肾脏的结构得出的诊断结果。但是从目前的现行医学诊断来看,狼疮性肾病从细胞学的角度看,应该是狼疮性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病。
发病原因
由于慢性病毒感染、遗传、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缺陷,从而造成体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而这些免疫复合物就在此沉积在了肾小球毛细血管的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致使上皮细胞原有的合成富含阴电荷屏障的功能被损害。这种功能被损害后,血液中带有阴电荷的蛋白质就因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被损坏,而无阻拦的跑到尿液当中,并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此时去化验尿常规时化验结果就显示的蛋白挂加号,甚至出现肾功能受损。
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间断发热;颧部红斑,由于形状似蝴蝶,又称蝶形红斑;无痛性口腔溃疡;多个关节肿痛;发生癫痫或精神异常;手足遇冷变得苍白,温暖后转为紫红,继之恢复常色,又称雷诺氏现象。
2.肾脏表现:单纯性血尿或蛋白尿;血尿、蛋白尿伴浮肿、腰酸或高血压,即肾炎样表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浮肿,即肾病综合征样表现;血尿、蛋白尿伴肾功能急剧减退,呈急进性肾炎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表现。生活中可表现为其中一种情况。
3.化验异常: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 < 4.0×10/L),或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100× 10/L);血沉快;补体 C3低;抗核抗体及自身抗体阳性。肾活检不仅有助于确诊狼疮肾炎,更能明确肾脏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利于判断病情和正确的治疗。
狼疮肾炎症状有时并不典型,仅有肾脏异常时,常被误诊为肾炎、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带来尿毒症、心衰或败血症等不良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对于女性肾病患者应自查是否存在上述全身症状,如果存在,应进一步做相应的化验检查。
诊断鉴别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轻者为无症状蛋白尿(<2.5g/d)或血尿,无水肿 、高血压;多数病例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尿、管型尿或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伴有浮肿、高血压或肾功能减退,夜尿增多较常见;少数病例起病急剧,肾功能迅速恶化。多数肾受累发生于发热、关节炎、皮疹等肾外表现之后,重型病例病变常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造血器官和其它脏器组织,并伴相应的临床表现。约1/4的病人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对于生育年龄妇女有肾脏疾病时应常规检查与本病有关的免疫血清学指标。本病诊断大多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
急性期发热较常见;多数病人有贫血貌;面部蝶形红斑为特征性改变。可伴有关节红肿、脱发、皮疹、心脏杂音或心包积液、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不同程度浮肿或胸腹水等。
治疗方法
在这个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论您使用西医西药进行治疗,还是使用中医中药来实施治疗,都应经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得治疗效果:
1、扩血管:扩血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设法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各系统的血液状态,缓解肾脏各固有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为下一步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修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抗炎:目的是要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肾小球上皮细胞的再损伤。
3、抗凝:主要是为了减轻血栓形成的压力,以便为上皮细胞的修复奠定基础。
4、降解:主要是为了清除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外基质使之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药物的使用上,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中西医方法的联合使用或综合使用。不能单纯的使用中药或西药一种方法。因为单独的一种方法的效果总是有局限性的。
通过上述四个治疗措施的合理应用,肾小球毛细血管的上皮细胞就会得到修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自然恢复。上皮细胞的屏障功能也会得到回复,这些功能恢复后,蛋白等临床症状也就随着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