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广场号称全国高校中最大的校园广场。狮子山广场坐落在华中农业大学
狮子山下,整个狮子山广场的建设分为了一期和二期两个工程。狮子山广场的方案规划总面积为32090平方米,绿地面积为12712平方米,常绿树覆盖面积10328平方米,达到广场面积的32%,整个广场绿化覆盖面积20979平方米,覆盖率达75%,整个广场的规划充分考虑了学校百年历史传承,并具有时代感。
简介
广场的喷泉旁边BBS墙全名叫BBS文化交流景观墙。它是广场的整体规划中的一个元素,主要作用是美化狮子山广场,增加广场的人文气息,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之所以将这个文化墙设计成棚架样是为了让旁边栽的藤蔓植物顺延长上去,一方面与狮山广场整体的自然气息相协调,另一方面也为同学们日后的交流提供一个优雅的环境。
历史沿革
上世纪80年代,
华中农业大学开始修建老图书馆,随后在周围建起了求是楼﹑求真楼,也开始了对狮子山广场的改造,先后在学院路下铺设地砖,种植草坪,1998年百年校庆时扩建广场定型成为了一期工程的面貌。
狮子山广场占地面积约40000米,长约530米,宽约80米,坐落于中心教学区,直接服务的周边建筑总量约18万平方米,约等于用地
面积的4.5倍,是武汉高校中难得一见的大广场。狮子山广场建成以来成为了该校师生举行大型活动及各种展览的场所,其中广场中的大草坪也成为了广大学生晨读与休闲的好去处。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广场周围又增加了大量的建筑,广场变得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而且由于广场绿化以草皮为主,缺少高大树木及灌木,因此到夏季就显得光秃秃的,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们难以忍受,夏天的中心广场已不再适合集会等大型活动,也满足不了展览与展示的需求,学校决定以修建人文楼与新图书馆为契机重新打造中心广场即狮子山广场二期工程。
设计理念
总理念:狮子山广场将遵循“简洁流畅﹑自然朴素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建设绿色生态校园的目标,使其能体现我校百年历史文化和办学特色,从功能上分为集会,文化,学习,休闲四部分。并请中国园林风景师孟兆桢对狮子山广场二期工程设计进行指导。
狮子山广场整体上东西对称,局部南北对称,由北向南,从华中农业大学主楼一直延伸至人文楼和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而广场两侧的建筑记录着华农历史的足迹。
从整体上看,中心广场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树状结构,其寓意丰富:
土壤:象征着社会为学校提供的丰富的物资、文化、环境和景观等资源,表明社会也是教育最终服务的目标。
树根:象征着漫长的百年校史与优良的传统,这两者是我们最大的历史财富与光荣,是今后蓬勃发展的源泉。
树干:象征着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树枝:学校内部各学院,研究院,实验机构的联系框架,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功能运作。
树叶:各类教室与课堂,创作室,办公室。
果实:人才与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回报社会。
狮子山广场上将栽种各类植物,这些植物配合了中心广场建设,形成四个主题文化:春之幻、夏之盛、秋之实、冬之韵。在人文楼处,新图书馆前将会建一尊“丰收”雕塑,进一步增添人文气息。另外,主楼的假山保留,作为历史意义的起点空间,只是会对假山水池进行清洁。旧广场大量人群集会的硬地广场也会保留,而广场地面会采用不锈钢条装饰,“枝”状铺地,“树”状铺地。为增加对称美,原喷泉水池对面将建一相同的水池,并在两水池周围装“12生肖灯柱”,南北水池相得益彰。
建设目的
学校狮子山广场建设成多方向人流交互活动的交通性广场,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开阔的、自然的绿化空间。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无数个清晨,无数个黄昏,狮子山广场上总会传来华农学子朗朗书声。而清晨,更有老年人在狮子山广场上练太极、扭秧歌之类的健身活动。
狮子山广场,一直是华农学子读书休闲的不二选择,承载了他们的美好回忆。狮山广场的经过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为学校增色不少,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