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觉
唐代柳宗元诗作
《独觉》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六句三联。第一联描写景物,第二联抒发胸臆,第三联阐释人生。首联诉诸视觉和听觉,用“空”和“寥落”来渲染一种寂静的境界,显现出诗人失意不平、孤独无依的情感轨迹。接下二句写一“怨”一“惊”的心理活动,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成就一番事业的艰难。结尾二句语气豪迈旷达,虽是自宽自慰,实则是自怨自愤,巧妙地升华了全诗的意境。全诗脉络清晰,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作品原文
独觉⑴
觉来窗牖空⑵,寥落雨声晓⑶。
良游怨迟暮⑷,末事惊纷扰⑸。
为问经世心⑹,古人谁尽了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觉:睡醒,醒来。首句之“觉”同此义。题意双关,又有觉悟、明白之意。
⑵窗牖(yǒu):窗户。《说文·穴部》:“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⑶寥落:稀疏。晓:天明。
⑷良游:优游,佳游,尽兴之游。语出陆机《答贾长渊》“念昔良游,兹焉永叹。”迟暮:晚年,年老。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⑸末事:琐碎小事,这里指世俗之事。末,凡物之细碎如粉者曰“末”。
⑹经世:谓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经,治理。
⑺尽了:全部实现,全部完成。尽:一一,全部。了:《尔雅序》: “其所易了。”《释文》:“了,照察也。”谓晓解之意。
白话译文
一觉醒来窗外一片空濛,晨雨稀疏我不禁忧心忡忡。
长期外游嗟怨身损神销,琐事如麻一一困扰胸中。
徒有经世济民的一腔宏愿,自古至今谁不是希望落空!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冬作者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滞留永州十年之久,既为贬徙之客,故屡遭排挤,除了写作,未供实职。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六句三联。第一联描写景物,第二联抒发胸臆,第三联阐释人生。脉络清晰,环环紧扣,一气呵成。
首联两句写景,写诗人清晨刚醒来时的所见所闻。第一句诉诸视觉,诗人略开睡眼,扫视窗外,路上别无行人,田野亦无农夫,枝头没有啼鸟。第二句诉诸听觉,窗外空旷,草木花卉凋落,故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鸡鸣犬吠,只听得稀疏的晨雨淅淅沥沥,没完没了。这沉寂中的微弱之声,更反衬出苍茫大地的阒寂。孟浩然春晓》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句,用鸟的争鸣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让人领略无边的春意,无限的春情。柳诗的这开头两句,也是选取清晨醒来时刹那间的情感片段进行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和想象,向读者透露出他的心迹,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境界,尤其一个“空”字,显示出诗人失意不平、人生无常的深切叹喟,表露了他那不安定的灵魂深处的苦闷,及其由于生命毫无意义慢慢耗蚀而产生的无穷幽怨。这样,就十分自然地把读者引向诗人此时孤独无凭、忧愤填膺的感情轨道。
三四两句,抒发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忧怨。柳宗元被贬永州,未供实职。如此优游岁月,简直是赋闲。这对于素有“济世人于水火,解生民于倒悬”襟抱的政治家来说,实在是一种无情的折磨和残酷的迫害。诗人深知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也深知宏图之难展和事业之艰难,所以要急于摆脱这种“良游”的困境。但到头来还是潦倒落魄,不能不倍添悲伤,未老而先衰。“迟暮”一词,叹惋时光的流逝不返和时势的难以逆转,包蕴着诗人无限哀伤。尽管如此,然而诗人并没有遗世独立,超然物外。民事国事纷至沓来,常常困扰于心,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可叹英雄无主,欲为而不能为,心中悲伤。矛盾不断地集结,不断地激烈碰撞,使诗人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万般无奈。一“惊”一“扰”,不知谁能领略个中滋味。
从诗的感情流向来看,沉郁哀怨越积越多,滔滔直下,大有决堤之势。不过,“为问经世心,古人谁尽了”这结尾两句,语气顿时舒缓下来,诗人用自问自答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念:自宽自慰。但是,凡是忧伤的感情,如果用悲哀语气来表达,不一定能使人感到它的分量,而用与之正相反的豪迈旷达的口气说出来,却往往使人觉得非常沉重深刻。所以,这种自宽自慰,实则是自怨自愤,将全诗感情波涛推向了顶峰。
诗题《独觉》,暗含着“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深意,其实也是一种自宽自慰。“谁尽了”的一声长叹,唤起了读者对千古英雄的荣辱进退的沉思,感悟出“是非成败,万事皆空”的真谛。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的长廊上,只不过是急匆匆的过客。因此,柳宗元能乐天安命,与世无争,先后在永州、柳州辛勤耕耘十五载,最后终老南荒,至今还深受人们景仰。
作者独眠于室,早晨醒来才知道外面正在下雨,但雨不大。想到岁月不饶人,眼前全是一些繁杂的小事,可能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了。最后二句既是悟世之语,也是自我宽慰之语。
名家点评
宋·王安石: “古人赋《诗》,独断章见志。固有本语本意若不及此,而触景动怀,别有激发。”(《唐百家诗选序》)
宋·蔡启:“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以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于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蔡宽夫诗话》)
明·陆时雍:“末二语名言,通恨。”(《唐诗镜》卷三十七)
明·孙月峰:“首二句:写景妙。”“末二句:点得透快。”(《评点柳柳州集》卷四十三)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改革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批判时政,尖锐有力。寓言篇幅简短,笔锋犀利。山水游记文笔明丽峻洁,写景状物,多有寄托。工诗,风格清峭,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河东先生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5:3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