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一体化
原苏联各成员国经济上走向联合
本世纪苏联的成立和解体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苏联解体后,各成员国经济上都遭遇到一系列困难。各国在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由于本来存在的经济上的互补性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逐步产生了在经济上联合即实行经济一体化的认识和要求,这样,本已全面解体的原苏联各成员国又开始在经济上逐步走向联合。
简介
1993年1月,7个成员国元首在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签署了《独联体章程》,宣布在独联体内部实行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后来其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3年9月,独联体各国就建立经济联盟达成协议,1994年4月,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规定各成员国逐步取消关税,建立统一信贷政策,向关税同盟过渡。1994年10月,各国签署了《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方针》、《独联体一体化发展的前景计划》等文件,决定建立独联体的超国家机构-跨国经济联盟委员会,并为该机构有效行使职能和实行经济一体化规定了一些配套措施,跨国经济联盟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独联体的一体化进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意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4 23:57
目录
概述
简介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