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独(拼音:d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战国 。此字本义是指单独, 由单独义引申出孤单独特独裁仅仅等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犬,蜀声。“蜀”本为葵中虫,字形从“虫”,像头身之形。字形4为省体,作从目、从虫,字形3为隶书变体,从目、从禸,以“禸”换“虫”,“禸”本像虫子、鸟兽等的长尾巴,后独立出来,泛化为禽兽的标志性构件,如“禽”、“萬”等。现代汉字简化时,采用宋代省略声符一部分的俗字,简化为简体字“独”。本义为单独。《说文》:“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意为羊喜欢结群,狗性好斗,多独处。《诗·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由单独义引申出孤单、独特、独裁、仅仅等义。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一曰北嚻山有独𤞞兽,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马。徒谷切。
说文解字注
犬相得而斗也。
斗,各本作鬬,今正。凡争斗字许作斗。鬬者,遇也。其义各殊。今人乃谓鬬正,斗俗,非也。
从犬蜀声。
徒谷切。三部。
羊为羣,犬为独。
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羣,引伸叚借之为专壹之偁。《小雅·正月》传曰:独,单也。《孟子》曰:老而无子曰独。周礼大司宼注曰:无子孙曰独。《中庸》、《大学》皆曰:愼其独。戾独等字皆叚借义行而本义废矣。
一曰北嚻山有独𤞞兽,如虎,白身,豕鬛,尾如马。
《山海经·北山经》曰:北嚻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鬛,名曰独𤞞。郭图赞亦云:虎状马尾,号曰独𤞞。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𠀤音犊。《说文》:犬相得而𩰚。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
又兽名。《埤雅》:颜从曰:独一叫而猨散,鼉一鸣而龟伏。或曰:鼉鸣夜,独叫晓。独,猨类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谓之独猨。盖猨性羣,独性特,猨鸣三,独叫一,是以谓之独也。
又独䞞,兽名。详前𤞞字注。
又《广韵》:单独。《诗·小雅》哀此惸独。传:独,单也。又:念我独兮。《尔雅·释山》:独者蜀。疏:虫之孤独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曰蜀也。扬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
又山名。《山海经》:独山,多金玉美石。
又《广韵》:复姓有独孤氏。《後魏书》:西方独孤浑氏,後攺为杜氏。
又姓。《正字通》:明独立,独善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集汇
(音韵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08:24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