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
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P. Beauv.),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形似狗尾巴得名。根为须状;茎直立;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直立或稍弯垂,主轴被较长柔毛,刚毛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颖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形态特征
一年生。根为须状,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10-100厘米,基部径达3-7毫米。叶鞘松弛,无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边缘具较长的密绵毛状纤毛;叶舌极短,缘有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扁平,长三角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钝圆形,几呈截状或渐窄,长4-30厘米,宽2-18毫米,通常无毛或疏被疣毛,边缘粗糙。
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直立或稍弯垂,主轴被较长柔毛,长2-15厘米,宽4-13毫米(除刚毛外),刚毛长4-12毫米,粗糙或微粗糙,直或稍扭曲,通常绿色或褐黄到紫红或紫色;小穗2-5个簇生于主轴上或更多的小穗着生在短小枝上,椭圆形,先端钝,长2-2.5毫米,铅绿色;第一颖卵形、宽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先端钝或稍尖,具3脉;第二颖几与小穗等长,椭圆形,具5-7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第长,具5-7脉,先端钝,其内稃短小狭窄;第二外稃椭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边缘内卷,狭窄;鳞被楔形,顶端微凹;花柱基分离;叶上下表皮脉间均为微波纹或无波纹的、壁较薄的长细胞。染色体2n=18(Avdulov, Krishnaswamy, Tateoka):颖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产地生境
产中国各地;生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荒野、道旁,为旱地作物常见的一种杂草。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现广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长习性
狗尾草喜长于温暖湿润气候区,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及粘壤土为宜。
繁殖方法
狗尾草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主要亚种
物种危害
防治方法
主要价值
饲用:全植物可作饲料。
药用:狗尾草有清肝明目,解热祛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黄疸,痛肿疮癣,小儿疳积等。也可入药,治痈瘀、面癣。
食用:种子炒熟后,可加工各种搪食;嫩茎叶浸去苦味后,可作野菜食用
观赏:花序宿存经久不凋,可供观赏
成分:全草含粗脂肪2.6%,粗蛋白10.27%,无氮浸出物34.55%,粗纤维34.40%,粗灰分10.60%。
其它:小穗可提炼糠醛。全草加水煮沸20分钟后,滤出液可喷杀菜虫。
参考资料
狗尾草.植物智.
杂草的危害及综合防治.中国农业推广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5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