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骀,为古地名,一作山名,一作地名。在
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南沙河镇与木石镇之间,又作目台山,俗称狐山,为春秋邾国地。
作山名者为“狐骀山”或为“狐台山”,在滕县东南十五里,一说二十里,今南沙河镇东北部与木石镇西北部交界处的一座山。里数皆以滕县城距离此山的位置而定,一或以原汉代至隋代间的蕃县城位置而定,一或以原唐代所建旧滕县城位置而定。山前有明鲁庄王墓陵;
作地名者为目台[yi]亭”,秦汉“目夷亭”所在区域 ,也即是今天木石镇所辖的主体地域。近代史学家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言“滕东有木台,亦即墨胎。”此即指今木石。可见今木石得名来自其西境的狐台山。
明版《滕县志 山川志》载:城东南十五里曰狐台山,一名目台山。山戴石如灰堆状,兴云即雨。俗呼省台字,遂讹为湖山。又曰壶山者,皆非也。按鲁襄公四年,邾人、莒人伐缯(又作鄫)、鲁臧讫救缯,侵邾败于狐台。杜预注云:“鲁国蕃县东南有狐台山是也。又有目台[yi]亭。今山南头名木石者,疑亦目台之讹也。通志亦误。” 《滕县志》所载之狐骀山,又名目台山。可见狐骀山即是狐台山。
清《读史方舆纪要 卷三十二 兖州府 滕县》载“狐骀山,县东南二十里。《左传》:襄四年,臧纥侵邾,败于狐骀。哀二十七年,越子使后庸言邾田封于骀上。杜预曰:蕃县东南有狐骀亭,亭因山以名也。”
清道光二十六年《滕县志》的主笔、邑人王特选在其《 艺文志 古迹杂咏》中写道:“狐台山下目夷亭,近接木时一壁青。曾阅春秋见蛮触,雨余犹带戟鋋腥。”其又解释道:“目夷亭在狐台山下,又有木时村,台音颐也。‘狐台’见《春秋 襄公四年》。” 即狐台山东为古基层行政建制目夷亭,在今木石村附近。(参见古代的基层行政单位“乡里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