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湛(?-564年),字安宗,冯翊高陆(今西安市高陵区)人。北朝大臣,唐朝名相
狄仁杰高祖。
依《墓志》“春秋六十有口”的记载推算,约当生于公元500年左右。为人“轻文好武”,18岁时“释褐”入仕,经历了北魏末的社会大动荡。
永熙三年(534年)东西魏分裂时,随
宇文泰西走咸阳,数年后“拥骑归朝”。颇受
高欢重用,官至侍官正都督、平西将军、临邑子。入北齐后,历授原仇领民副都督、白马领民都督、泾州刺史、车骑将军等职。
河清三年(564年),卒于晋阳。
公讳湛,字安宗,冯翊郡高陆县人也。其先汉丞相狄方进之后,衣冠世袭,人物代昌,史牒载焉,无假复叙。曾祖宁朔将军,略阳、赵平二郡太守,又除使持节、都督、镇西将军、领东羌校尉、驾部尚书、秦泾二州刺史、略阳公。祖使持节、镇西将军、召补兰台
给事中丞、秦州刺史、司空公、略阳公、谥曰康王,德望隆高,雄振朝野。父大将军府行参军、秦州府主簿,风流淹雅,领袖当时。公纳祉奇灵,资神异气,生而卓荦,长则殊群,仪貌端长,志量弘远。轻文好武,重义忘身,超乘击剑之能,类中希伴,麾戈骑射之伎,举世无俦。见者爱而敬之,闻者虚襟属慕。年十八,解褐散骑侍郎,在员外。寻加给事中,心存将略,非其好也。俄值
孝昌季年,海内波荡,王室微弱,政出私门,鹿马相蒙。
永熙西蹈,公被勒侍从,随到咸阳,深识逆顺之机,悟知祸福之理,遂与建州刺史王保贵拥骑归朝。 献武皇帝戢其忠节,即除东雍州刺史,绥抚边民,威恩甚著。昔
窦融归款,名载于汉图;
黄权送诚,誉传于魏史。方今况古,异轸同荣,比较而论,绰有余裕。
元象元年,除为都督。
兴和三年,除永安镇将。
武定六年,除侍官正都督。八年,除平西将军、临邑子。
天保三年,除安西将军、朱阳县开国子。至六年,除原仇领民副都督。七年,除直荡/正都督、食阳城县干。十年,除白马领民都督。
乾明元年,除假节、都督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皇建元年,除车骑将军,余官如故。公或出从戎行,或入参帷幄,功城野战,每立庸勋。故能辟土以承家,裂山川而建国。贵盛一时,/声流千载。方当论道槐棘,享年茂永,赋命不融,溘随时谢。春秋六十有□,薨于晋。公忠孝尽于君亲,信诺存于朋友,脱略钱帛,敬宝才贤,内外嗟叹,远迩歌咏。天不赞善,玉树漂沦,凡在闻知,莫不痛惜。家人情地,乎可言哉。皇帝悼伤,赠策云尔。越以河清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窆于晋阳城东北三十里。若夫英杰载挺,必为桢檊,世德相传,理垂不朽。惟恐陵谷非固,缣竹 /易亏,所以金石称长,寄刊盛美。其词曰:
源流渺浚,基构遐崇,含灵蕴祉,世挺才雄,或卿或相,非侯则公。余芬不□,嗣轨传风,公惟降诞,夙号民英,仪容魁岸,气略纵横。情钦剑侠,意忽儒生,方图远大,弃置耘耕,悁家入仕,姓居廉洁,宪章法度。师模令哲,去兹华屋,□/彼高原,风吟垅树,鸟思泉门。音形永隔,景行空存,相偕到此,举目伤魂。
《新唐书》卷七四下《宰相世系表四下》狄氏条:“狄氏出自姬姓。
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狄城,因以为氏。孔子弟子
狄黑裔孙汉博士山,世居天水。后秦乐平侯伯支裔孙恭,居太原,生湛,东魏帐内正都督、临邑子。孙孝绪。”狄孝绪即
狄仁杰的祖父。《旧唐书·卷八九·狄仁杰传》:“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据此,狄湛乃狄仁杰之高祖。
狄湛墓志中追溯其先世,称“其先汉丞相狄方进之后”。案西汉
翟方进,或传写讹为狄方进,故北朝狄氏如狄湛者,攀附以为宗族所自出。到唐代,狄氏觉察到追溯至
翟方进实有不妥,乃改称“周成王母弟孝伯封于狄城,因以为氏”,并在孔子弟子中寻找到一个
狄黑作为祖先。这反映了从北朝到唐朝,胡族人士在华夏化过程中,对改造其家世渊源所作的持续努力。努力的方向,则是愈到后来,追溯愈古,合乎
顾颉刚先生“层累造成”说。唐修《晋书》称
狄伯支为天水人,显然已经接受了后来的谱系了。
其实,狄湛一族本是冯翊羌人,故狄湛墓志举其籍贯为冯翊高陆。《元和姓纂》卷一:锡部狄姓条,叙狄氏起源,与上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同,关于狄伯支与狄孝绪之世系,云:“《姚秦录》,
狄伯支官至中书令、乐平侯。……伯文裔孙,又居太原;曾孙孝绪。”伯文当作伯支。狄孝绪是狄伯支的孙子的曾孙,恰与《新唐书》相合。据此,太原狄氏,始祖为
狄伯支,即狄湛之曾祖。而狄伯支是姚秦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尚书右仆射,北魏天兴五年(402)于柴壁之役被俘入魏。据《魏书》卷二八《贺狄干传》,姚兴后来拿北魏的贺狄干交换狄伯支,道武帝同意了。据《晋书》卷一一八《姚兴载记下》,狄伯支回到后秦长安,“复其爵位”,后为征虏将军,为姚冲所鸩杀。狄氏入魏,可能在北魏灭夏、夺取关陇之后了。狄伯支短暂地入魏,也可能获得魏朝官职,狄湛墓志中所记伯支官位“东羌校尉”、“驾部尚书”之类,不似后秦职官。
墓志称:“永熙西蹈,公被勒侍从,随到咸阳,深识逆顺之机,悟知祸福之理,遂与建州刺史王保贵拥骑归朝。献武皇帝戢其忠节,即除东雍州刺史。”北魏孝武帝逃奔关中时,狄湛时任给事中、散骑侍郎,作为随从官员而西入长安。但他后来又逃回关东。“建州刺史王保贵”不见于史。狄湛由于这次东归,得到高欢赏识,得除东雍州刺史,成为他提升地位的一个机缘。
狄湛历官中有“原仇领民副都督”,原仇不详所在。狄湛死于晋州,而晋州治白马城,故其“白马领民都督”的白马,应当就是指晋州白马城。领民都督,出现于北魏末年
六镇之乱以后,疑从领民酋长制度中化来,专统地方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