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
疾病名
特发性点状色素减少症又称特发性点状白斑,大多在中年以后发病,呈圆形或不规则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直径2mm~6mm,一般多发,可达50个左右,白斑之间不融合,但可密集呈网眼状,无自觉症状。多发生于下肢及胸背部,上肢及暴露部位亦可见到。常见于光照丰富地区或者经常接受日晒者,因而推测光线可能是激发因素之一。
病因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减少,皮肤色素细胞局限性老化,导致制造皮肤色素的能力减弱以至丧失,从而使皮肤的黑色素含量减少,出现色素脱失。
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
初起时为小米粒至绿豆或黄豆大小的白色小斑点,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损害境界清楚,互不融合,直径一般不超过1 cm。损害中心稍凹陷,数目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随年龄增大,数目还可逐渐增多。2.发病特征
本病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面部很少出现皮损。患者无自觉症状。患者还可有其他皮肤老化的表现,如老年性黑子、老年性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等。
检查
1.病史
多生于45岁以上的人群。
2.体格检查
圆形、椭圆形白斑,白斑针头大至豆大,直径一般不超过1 cm。
3.组织病理
表皮黑素细胞减少,多巴反应减弱,角质形成细胞的色素有所减少。。
诊断
1.多于中年以后发病。
2.为圆形或多角形白斑,乳白色、点滴状、直径2~6 mm、界限清楚而不融合、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以暴露部位多发。患者还可有其他皮肤老化的表现。
3.表皮黑素细胞减少,多巴反应减弱,角质形成细胞的色素有所减少。六、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结节性硬化症
白斑直径可达1~3 cm,卵圆或条状叶形,且伴有其他特征性损害:多发的皮脂腺瘤、甲周纤维瘤和鲛鱼皮斑等其他损害。
初为小片白斑,可逐渐向周围扩展。白斑边缘境界清楚,色素反而增加。有时白斑中散在色素区成岛状。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可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斑,但边缘不清楚,表面为淡褐色鳞屑,真菌检查阳性。
治疗
1.对美容影响不大者随诊观察,若皮损面积较大可口服维生素E,外用补骨脂酊等。。
2.近来有人将正常皮肤移植到白斑中心,继而用去炎松局部注射,观察到受损皮肤有色素再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0:50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检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