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教育属于一种
矫正教育、补偿教育,是针对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中,学习性、社会性不足的特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在学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的规定上区别于普通中小学。它仍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部分,完成现行中小学无法完成的义务教育任务。其培养目标是指通过行为矫正教育训练,使一些有各种障碍的孩子补偿学习性、社会性不足,找回自信和自尊,努力达成社会适应、亲情适应和职业适应。
特别教育是针对初等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中,学习性、社会性不足的特别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训练,属于一种矫正教育、补偿教育,在学制、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的规定上区别于普通中小学。它仍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部分,完成现行中小学无法完成的义务教育任务。其培养目标是指通过行为矫正教育训练,使他们补偿学习性、社会性不足,找回自信和自尊,努力达成社会适应、亲情适应和职业适应。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哲学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须首先解决好特别教育的本质问题。 一、遵循唯物的认识方法,是理性探究特别教育本质的前提我们对于特别教育的理性探究,如若离开了特别教育的实践这个认识基础,是很难得出科学结论的,这是对特别教育本质进行理性探究的前提。要联系特别教育的实践,还得从工读学校易名和择差教育的实践说起。 “工读学校”是挽救违法和轻微犯罪学生的学校,招收所谓失足的青少年。从19世纪中叶开始,国际上对这类青少年采用的是感化教育,但是,直到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有所发展。我国1955年起为失足青少年创办了新型的工读学校。这类学校已经纷纷易名为初级中学,有的叫特种学校,进入普通教育序列,招生对象中的绝大多数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违法或轻微犯罪的失足青少年,而是在中小学不能正常上课被边缘化的所谓“差生”、“问题学生”。显然,教育对象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对它的发展和建设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其教育的性质、任务、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与价值取向的规定等尽管也作了不少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只是跟着普通教育学校改变。这种改变,脱离了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不适应其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在理论上缺乏能够为社会大众与教育界认同的科学概念,它没有能够真实而有吸引力地反映客观存在,没有建立起使用价值的工作体系,对于问题属性的解释模糊不清晰。一句话,就是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体系,缺乏话语权。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从“
择差教育”到“特别教育”的实践,开创了择差教育之先河,走上了特别教育的创新之路。他深刻理解对教育对象冠以“差生”帽子的危害,转变了“择差教育”的观念,扬弃了“差生”概念,提出了对“特别学生”进行“特别教育”的新观念、新概念,回答了工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为我们逐步深入到特别教育本质的认识,给特别教育下定义打下了基础,这是立言立论的根基。 二、借助逻辑思维的方法,是给特别教育下定义的牢靠支撑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即用“种差”限制“属”构成定义概念的方法。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事物都有属性。在事物所具有的诸多属性中,同类事物都有而别类事物都没有的属性叫特有属性。特有属性中有一部分是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构成事物性质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属性。应该说,“特别教育”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决定特别教育之所以是特别教育的属性。给特别教育概念下定义,就要揭示特别教育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就是如上所说的“种差”。 那么,“特别教育”这个概念的“种差”又是怎样确定的呢?这就要从概念的“划分”说起。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种概念的揭示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据此,我们根据“种差”定义的实际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学制为标准,把“教育”这个属概念划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种概念。这样就把外延较大的“教育”这个属概念分为三个较小的种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又由于“特别教育”是新开辟的基础教育领域,新提出的概念,即新的种概念,由此,揭示特别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应从教育的机构、对象、目的、途径和方法的全部实践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加以对比去概括。后者的诸方面众所周知,不再重述。这里只对前者的特殊之处做一阐述。 1.实施教育的机构很特别多年的实践表明,实施特别教育应该在专门机构中进行。因为特别学生的存在,对于一般中小学所需要的组织纪律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且这些学校已经无法对他们唤起或者维持必要的纪律与学习状态,让他们与一般学生相区隔,成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如果随班上课,既影响他人,也会增加自己的不适和情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性不足会损害家庭、校园的秩序与安静,加剧同学之间的矛盾,时而造成冲突。而把特别学生暂时组团在一起,就能够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标与计划,从而产生新的教育场景,形成必要的教育状态和过程。 2.教育对象不一般特别学生就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分离出来的学习性、社会性不足的学生。为此,特别教育招收的对象即特别学生,一般为8至18岁的儿童少年。修业年限一般为10个月到2年。所以这是一个很不一般的特别的学制与教育对象的状态。 3.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很特殊 特别教育的培养目标很特殊。它是通过矫正教育训练,使他们找回自信和自尊,补偿学习性、社会性不足,努力达成职业适应、社会适应和亲情适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对于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可以开设四大课程:行为课程、人生课程、技能课程和心理课程。在他们力有所余时,兼学一般文化科学课程。对音、体、美、计算机、科创、语言等科目方面则可以保持一般学校标准,甚至可以超越。通过将特别教育与基础教育如上三方面的比较确立了特别教育的“种差”,揭示了特别教育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就可以给特别教育较为符合逻辑地下一个定义:特别教育就是由特别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针对从基础教育阶段分离出来的身心发育正常,而学习性、社会性不足的特别学生设立的专门教育,形态属于一种矫正教育、补偿教育而不是塑造教育,具有短期性、随机性与个别性。 总之,“补偿学习性、社会性不足”是能反映特别学生的天赋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特别需求的,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个人为本位”的真正内涵,抓住了特别教育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揭示了它的特殊本质。这不仅依靠了唯物的认识方法,而且也借助了逻辑学的思维工具这个支撑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特别教育本质的界定建立在较为科学的牢靠基础上。(作者是南京晓庄学院陈善卿教授)
学习性不足发生在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被逼失了完成学习任务所必备的习惯、动力和方法,就是指这些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没有达到执行“普通教育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那些学校所需要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的要求(水平),即缺乏系统、长期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心理需要,缺乏相应的兴趣和行为动机强度,表现为不能为此调动课堂学习必须的有意注意,学习习惯与元学习意识没有形成并起作用,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成绩差、厌恶学习、恐惧学习,一谈学习就头痛,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昏昏欲睡。 社会性不足是指个体社会化程度无法涵盖最低而必须的方面,不具备人们认同的社会规范,不能融入社会主流,不能融入主流集体,部分人还有亲子或者师生关系危机,行为的非社会性或者反社会性明显。一些孩子的行为具有团伙性或孤独性。其最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个少年儿童对自己、家庭、社会、自然应该担当的责任,不能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对父母不知恩、感恩、报恩,不能按要求遵守社会最起码的公共秩序、参与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等。
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1921年由教育家尼尔创办。夏山学校施行的是民主的或称自由的教育方式,因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夏山学校起初是一所实验学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实验学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学校,充满了自由的活力。当初尼尔与妻子一起开办学校所持的共同理念,就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应该使儿童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