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草蛉为一种昆虫,属于
草蛉科,国内分布: 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湖南
雌虫体长9.9-11.3mm,前翅长12.3-14.6mm,后翅长11.0-13.lmm;雄虫体长9.5-10.6mm,前翅长12.0-13.3mm,后翅长10.8-12.lmm。第二代成虫比第一代成虫略大。头部黄色,额中央有1个黑色“Y’形大斑,其上端由触角间伸达头顶,下端与额唇基的大黑斑连接,上唇有2个大黑斑相连,两颊也有黑斑相连接。触角长11.5-16.0mm,淡褐色,第一节内外两侧各有1粗黑纹。胸部和腹部均为黄绿至深绿色。前胸端都两侧有褐斑,下面有黑边。胸背中央有黄色中带。翅脉全部绿色。腹部密生黑色短毛。
体纺锤形。以米蛾卵为食料时,1龄幼虫头宽0.3mm,体长1.0-3.4mm,体浅黄色,头部斑纹和颚黄褐色,斑纹为1块;3龄幼虫头宽0.9mm,体长5.0-8.4mm,头部斑纹和颚黑褐色,斑纹分成3个小块,其间的缝线呈“Y”形,胸部和腹部各节背面具1对深桃红色的大斑,腹面浅黄色或浅黄绿色,两侧各有1排深桃红色的宽带。
在浙江省勤县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松树树干翘皮下和缝隙中越冬,少数以茧蛹越冬。越冬期间气温高时,幼虫仍可活动捕食。4月下旬第一代成虫开始出现(室内保存的茧蛹,3月中旬成虫即开始羽化),5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并孵出幼虫(室内用人工饲料9号饲养的成虫,4月上旬即开始产卵),6月中旬幼虫开始结虽化蛹。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开始出现,此代成虫补充营养期很长,9月下旬才开始产卵,10月上旬幼虫孵化,少数幼虫于11月上旬开始结茧(11月上旬在松林中来到的卵,在室内孵化后用松蚜饲养,12月上旬开始结革)。成虫刚羽化时体黄褐色,经过补充营养后变为绿色。成虫具趋光性,在松林内常作短距离飞行,静止时多停留在针叶上。1头成虫1天可捕食马尾松子阶卵最多208粒,平均85.4粒。交尾和产卵多于夜间进行。卵单粒散产,偶尔在卵粒上又接着产卵而相连成串状或叉状,个别卵无柄。在松树上,成虫喜欢产卵于针叶端部。用人工饲料2.9、10号饲养,产卵期2-138无,每一雌虫1天产卵1-5l粒,一生产卵33-902粒,雌虫寿命69—162天。卵近孵化时,透过卵壳可见幼虫的体节和眼点。在温度22.2-33.2℃,相对湿度58—88%条件下,卵的发育历期为6-7天,平均6.1天。初孵幼虫在卵壳上静止一段时间,然后沿卵柄爬下寻找食物。善于在树皮缝隙内穿行,白天很少活动,常静伏在针叶基部或针叶丛中的枝条上。在温度22.2-33.2℃、湿度58—88%下,幼虫期12—17天,平均13.7天。在整个幼虫期内,1头幼虫可捕食松子故卵最多沈阳粒,平均4671粒。在1天内,从16时至次日8时的捕食量占全天总捕食量的80%。老熟幼虫喜欢
把一些树皮碎片物等驮在背上,老熟后由腹部末端抽丝结英。在低温季节,茧多结于松树树干上;在结茧的中后期,随着气温上升,则多结英于针叶丛中或针叶端都在温度22.2-33.2℃、湿度58-88%下,茧蛹期13—14天,平均1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