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坪乡,隶属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
木里藏族自治县南部,东接后所乡,西连
屋脚蒙古族乡,北靠博科乡,南邻
盐源县左所区前所、沿海、三河乡。区域面积229.3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3774人。
历史沿革
1953年10月,设渔米地乡,后更名大坝乡。
1972年10月,乡改公社。
1981年,更名牦牛坪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牦牛坪乡辖叶村、泥珠、下坪子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12日,将后所乡呷古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入牦牛坪乡管辖。
截至2020年6月30日,牦牛坪乡下辖4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叶村3组3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牦牛坪乡地处
木里藏族自治县南部,东接后所乡,西连
屋脚蒙古族乡,北靠博科乡,南邻
盐源县左所区前所、沿海、三河乡。区域面积229.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牦牛坪乡境内大部为山地,地势较高,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00~3500米,境内最高点位于牦牛窝子山,海拔4120米;最低点位于普尔地组,海拔2150米。
气候
牦牛坪乡多年平均气温13.7℃,无霜期年平均248天,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
水文
牦牛坪乡境内河道属木里河水系。木里河流经本乡东缘,境内河道长2千米,年平均流量43.86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牦牛坪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大风、大雪、霜冻、雷击、泥石流等。
自然资源
牦牛坪乡境内已初步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铜、铅锌等。
人口
2011年末,牦牛坪乡辖区总人口362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人,城镇化率1.8%。总人口中,男性1824人,占50.3%;女性1800人,占49.7%;14岁以下751人,占20.7%;15~64岁2101人,占58%;65岁以上772人,占21.3%。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达2939人。
2017年末,牦牛坪乡常住人口3674人。
截至2019年末,牦牛坪乡户籍人口3774人。
经济
牦牛坪乡有农业耕地面积9912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青稞、土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76.6吨,其中小麦40.7吨,玉米375吨,青稞47吨,土豆1303.8吨。经济作物以花椒、核桃为主。2011年,花椒产量1.3吨,核桃产量73.7吨。畜牧业以饲养牛、马、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5274头,年末存栏4091头;羊饲养量8129只,年末存栏5390只;马饲养量558匹,年末存栏560匹;生猪饲养量2821头,年末存栏679头;家禽饲养量0.9万羽。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乡中心小学1所,村点小学4所,在校生476人,专任教师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1年,牦牛坪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54万元,比上年增长7.4%。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个;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1.1万余册。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体育场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村村通”电视用户217户,入户率达6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病床6张,固定资产总值44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548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牦牛坪乡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人,支出1.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32人,支出72万元;农村五保供养27人,支出6.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0.3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98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牦牛坪乡有移动电话用户952户,通信信号覆盖率86%。
交通
2011年,牦牛坪乡境内通乡公路总长92千米;通村公路总长172千米。
历史文化
牦牛坪乡因境内拥有数量众多的牦牛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