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牦,汉语二级字,部首是牜,读音是牦(máo),本义是指牦牛尾。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牦máo
⒈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基本词义
◎ 牦
(1) 犛、氂 máo
(2) (会意。从犛( máo)省,从毛。犛,牛名。本义:牦牛尾)
常用词组
牦牛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集韵》谟袍切,音毛。牛名。今所谓犏牛者。师古说。《正字通》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之,状如水牛,𩩙膝尾背胡下黑毛长尺许,尾长大如斗,尝自爱护。古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用之。山海经,潘侯之山有牛,四足节生毛,卽此。或作髦,亦作𤙚,又作旄。或省作毛。师古言卽犏牛,非。
说文解字
氂【卷二】【犛部】
犛牛尾也。从犛省,从毛。里之切〖注〗《段注》:犛切里之;氂切莫交。
说文解字注
(氂)犛牛尾也。凡经云干旄、建旄、设旄、右秉白旄、羽旄、齿革干戚羽旄、今字或有误作毛者。古注皆云旄牛尾也。旄牛卽犛牛。犛牛之尾名氂。以㲠为幢曰旄。因之呼氂为旄。凡云注旄干首者是也。呼犛牛为旄牛。凡云旄牛尾者是也。从犛省。从毛。莫交切。二部。按周礼乐师音义。氂旧音毛。但许不言毛亦声。而左传晏氂、外传作晏莱。後汉书魏郡舆人歌。岑熙狗吠不惊。足下生氂。与灾时兹三字韵。则是犛省亦声。在弟一部也。
音韵方言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台湾四县腔] mau2
◎ 粤语:moi4
◎ 潮州话:mau5
上古音系
广韵
蒙古字韵
中原音韵
洪武正韵牋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53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