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恤养院旧址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牟平恤养院旧址,又称十字会,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东楼路39号,占地面积约752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81平方米。
历史沿革
牟平红十字会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六月,由毕业于北京中华大学,曾任北京红十字会中学校长,当时在红十字会中华总会协助会务的曹家庄人曹承虔联合李盛群(籍贯不详)、王澜大(养马岛人)等人筹设,地址在牟平城内常家巷。
民国十八年(1929年),曹承虔他们先是花大洋一万二千元,在常家巷购买了常大兴商号四十九间房子,同年城厢南门里地主德记捐地十四亩,作为建筑恤养院的基地。牟平红十字会确定恤养院“救济区域,以鲁东为范围,建筑宏伟,以广容纳之量”。常家巷的基地显然范围过小,且又分散。于是便移址城东,孙成甫个人捐地12余亩,红十字会购地5余亩,共计18亩,作为建筑恤养院的新基地。他们请人设计了建筑图纸,预计全部工程分三期完成,基金五十万元。在募集了17万元启动资金后,第一期建筑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动议兴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动工,冬初落成。
1951年10月,牟平县人民政府正式接办了牟平恤养院,改名为牟平(生产)教养院。
1956年,经牟平县人民政府决定,牟平县(生产)教养院结束业务,院中干部职员另行安排,数十名孤儿、婴儿、残废,转到烟台生产教养院。
2007年,牟平区政府斥资300余万元将恤养院加以修缮重建。
建筑格局
牟平恤养院旧址,全院座北朝南,呈“目”字形格局,占地面积约752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181平方米,牟平人习惯称其为十字会。是牟平红十字会下设和经营的一个慈善机构。整体建筑分前、中、后三个南北相通的院落,单体仿欧式风格,总体又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左右对称的布局,有楼房、平房共计299间。
主要建筑
牟平恤养院旧址前院为椭圆形广场,丛植花木,广场中央留有铸造大慈善家铜象之地。广场后东西各有一个亭子,一为镌刻捐助基金姓名纪念碑用,一为钟亭。稍后建楼房一座,楼呈八角形,(故称八角楼),共三十六间。上为礼堂,可容五百人。下分客厅、故去董事祀室、董事室、院长室及各科办公室,檐前有额,题“老安少怀”四字。屋顶露台前檐,高树旗帜,后置钟亭,此为全院之主房。主房后有东西楼厢四十四间,东为教室、图书室,西为学业成绩展览室、产品陈列室。接东西楼厢向北建平房十八间,作育婴室、职员室、厨房等。
文物遗存
2008年,广东省深圳市的曹静仪女士向牟平区档案馆赠送了其祖父曹承虔先生(原牟平红十字会会长)手书年谱资料。该年谱手稿详细记叙了其家族和个人经历,包括牟平红十字会从创立到结束的大量重要史料以及曹承虔先生从事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这些年谱资料的征集发现,为研究牟平红十字会及附设恤养院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佐证,也为正在进行中的牟平恤养院旧址修缮保护工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牟平档案馆的历史资料馆藏。
历史文化
牟平红十字会
牟平红十字会的主要慈善活动也分为临时慈善事业和永久慈善事业两类。临时慈业是对突发事件和水旱兵灾等进行赈救。永久慈业是针对临时慈业而言,指常年开办有固定场所的慈善机构。牟平恤养院即永久性慈善组织。牟平恤养院开业之日,烟台恤养院就送来了20名孤儿。牟平恤养院下设三个科:事务科,管理全院的经济财务、工艺农艺,配备科长、事务主任、工务主任及办事员若干;教务科,负责儿童教育,配备科长及教员若干;家务科,负责照管婴儿、产妇、嫠妇,配备科长、保姆主任、保妇、乳妇若干人。全院职工共37名。在业务上,育婴、育孤部,主要是收养遗弃婴儿。恤产部,临产或已产的贫困妇女,凡属到院中申请并经调查核实的,均可登记领取补助,每人发抚恤金十元,小米十斤,困难者发两期;恤嫠部,生活无着之寡妇,经本人申请,院方落实后,发一小折,每月凭折领取两元抚恤费,特困者发三元;恤羸部,收留鳏寡孤独老人,常年抚养;因利部,仿照红十字会规定,扶助无本经营的商贩,每次借款十元,每天还款一元,十天还清,仍有困难准其再借。恤养院相继设立了工艺、农业两部。农业部解决吃粮问题。工艺部设纺织、工艺、机电、制鞋、缝纫、织袜六个车间。
文物价值
牟平恤养院旧址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尤其是欧式带天井的庭式结构,在山东省内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和开发价值。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牟平恤养院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01年,牟平恤养院旧址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优秀历史建筑。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牟平恤养院旧址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东楼路39号。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牟平恤养院旧址,路程约1.4千米,用时约6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23: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