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牡骊黄(拼音:pìn mǔ lí huáng)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
列御寇《
列子·说符》。
成语出处
战国·
列御寇《
列子·说符》:“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牝牡骊黄”。
成语典故
春秋时,秦穆公有一位天下闻名的相马专家,名叫孙阳,人称伯乐。他替秦穆公访求得来的良马,确实都是骐骥骅骝等上品,每一匹都非常出色。
有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老了,你家后代中有没有能继任你工作的人才?”伯乐说:“一般的良马,可以从筋骨和外貌鉴别出来,而天下杰出的良马,却无标准可言,难于捉摸。我的儿子都不是高才,能鉴别出一般的良马,却不能发现天下杰出的良马。我的朋友九方皋相马能力不下于我,我可以介绍他来见你。”
秦穆公请九方皋去访求良马。三个月后,九方皋回来说他已经在沙丘地方找到了一匹理想的良马了。穆公问他是什么样的马,他说是“牝而黄”(母的黄马)。于是派人去买。买回来一看,却是“牡而骊”(公的黑马)。
穆公很不高兴,伯乐问明情况,不禁大大赞叹:“啊,原来这样啊!那真是比我高千万倍呢!九方皋所注意观察的,是最根本的东西,他抓住内在实质,忽略表面外形;只看他需要看的,而不看他不必看的。像九方皋这样观察事物的方法,实在有着比相马更重大的意义啊?”
后来把马牵来一看,果然是天下难得的千里马!
成语寓意
“牝牡骊黄”采取了衬托的手法,处处用伯乐来衬托九方皋。伯乐是大家熟知的相马大师,他这样称道、推崇九方皋,九方皋具有非凡的相马术就自在意中了。然而,九方皋把毛色、性别看成马的非本质的东西,竟把黑色的公马看成是黄色的母马,使得人们对其相马术极度质疑,但就在这看似荒谬的极度夸张的写法中,使九方皋的“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非凡的相马术,给了人极为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成语也告诉人们,看问题要抓住本质,只要抓住了本质的东西,即使忽视了某些看似重要的表面现象,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其次,从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很容易联想到人才的选拔和录用。人才的两大要素是德、才。而德、才不像身高体重腰围那样一量便知,要多精确有多精确。作为选拔者必须具备深邃睿智的眼光,才能透彻了解、正确评价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优劣,并发现其蕴藏的潜力,不被表象所迷惑,从而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成语运用
“牝牡骊黄”原指观察事物要注重本质,不在乎外表怎样。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宋·
陈亮《祭潘叔度文》:“亮不肖无状,为天人之所共弃,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
明·
何三畏《云间志略·夏方伯止轩公传》:“衡文既敏且精,而其品藻人材,尝在牝牡骊黄之外。”
明·
徐复祚《投梭记·应聘》:“骊黄牝牡谁能究,尘埃物色难参透。”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一四回:“我学生有一心事,本不当与兄面言。因我与兄相遇在牝牡骊黄之外,故不复忌讳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