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楼门又称牌坊门,形式与
牌坊近似。牌楼门有砖质、木质两种。江南园林多采用砖雕牌楼门作园林大门或宅门。砖雕牌楼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基本保留牌楼的形态,相当于把牌楼建于门墙上;另一种是在门上部建造牌楼式的门罩。江南园林砖雕门楼工艺尤为精美,砖雕门头的各种结构模仿木结构的装修工艺。门楼多以青砖建造,采用磨砖雕花工艺,素雅的色彩、高挑的屋角、玲珑剔透的砖雕,更显出门楼的挺拔秀丽与庄重大方。砖雕工艺通常表现于门头、门楣等部位,雕刻题材多为各种吉祥寓意图案,如“天官赐福”、“福在眼前”或其他历史人物故事等,其花草、人物图案造型栩栩如生。
牌楼,是很常见的古代建筑,常被设立在一组建筑入口的最前端,或者是街头巷首。比如颐和园东宫门前的琉璃牌楼,色彩华丽,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再如东单、西单、西四等地名,本来是叫东单牌楼、西单牌楼、西四牌楼,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不论位于何处的牌楼,从其形态可以看出,它具有建筑大门的性质,所以它的起源也和门不可分割。古代建筑一般以组群的形式出现,由大大小小的单栋建筑组合成具有围合感的院落,周边设以围墙,若想进入其中,只有通过院落的大门,由此, “门”这个元素对于古代建筑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早期的院门称作“衡门”,形式还比较简单,就是两根竖立的木柱,再在上面加一条横木。这种朴素的房屋在古代被称为“衡门茅屋”。陶渊明有诗云: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后来为了遮挡雨雪,这种简单的衡门就被加上木板屋顶,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还能看到这种门出现在汴梁城的商户家中。
在宋代颁行的《营造法式》中还出现了一种名叫“乌头门”的大门形式,其具体构造方式为:两根直立的冲天柱,柱头上以水生植物乌头装饰,一条横木插入柱内,横木以下安格扇门。其形制与今天的牌楼已非常相似。
在古代,城市基本的居住单位为里坊,早期的里坊设有坊门专供人们进出,这些坊门称为“闾”。有时,闾门之上会写出里坊的名称,还可将功臣的事迹和姓名雕刻其上,予以表彰,是为表闾制度。由此,闾门慢慢发展演变成牌楼,所以,牌楼也具有记载地名、表彰功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