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处堂(拼音:yàn què chǔ t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
吕不韦及门客《
吕氏春秋·谕大》。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及门客《
吕氏春秋·谕大》:“燕雀争善处于一屋之下,子母相哺也,姁姁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则火上焚栋,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乃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燕雀处堂”。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大举攻伐赵国,赵国处在危机之中。魏国是赵国的近邻,但魏国的大夫们却并不加紧戒备,反而认为形势对他们有利。
魏国的国相子顺责问他们为什么这样认为,他们说:“如果秦国打败了赵国,我们就同秦国表示和好;如果秦国被赵国打败,我们就乘秦国危急之时出兵袭击,就可以轻而易举取得大胜。”子顺不同意这种看法,摇着头笑道:“不见得,秦国从秦孝公登上王位以来,从没有打过败仗,他们的将军都是富有作战经验的优秀人才。此次攻打赵国,一定有必胜的把握,你们必定无机可乘!”
大夫们又说:“就算赵国必定会被打败,那对我们魏国又有什么损失呢?邻国倒霉,强盛不起来,不是正好对我国有利吗?”子顺反驳说:“强秦是侵略成性的贪暴之国,它灭亡了赵国后,决不会就此满足,必定要继续东进,那时我们魏国就要遭殃了。”
为了教育这些糊涂的大夫们,子顺讲了一个故事:燕雀长期居住在堂屋的屋檐下,快乐逍遥,并且认为住在人家的屋檐上是最太平、最可靠的。不料有一天,人家灶上的烟肉坏了。火焰一直往上蹿,一会儿就烧着了屋梁,一场火灾已无法避免,但燕雀们却脸不变色,依然无忧无虑,一点儿也没意识到大祸就要临头了。子顺讲完,严肃地对那些大夫们说:“你们没想到吧?赵国如果被攻破,大祸即将降临到我们头上,难道诸位愿意像无知的燕雀一样吗?”
成语寓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在世,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些,想事情多想想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能因为眼前一片光明,就忘乎所以,以为万事大吉,要知道人生多变,变幻莫测。等待着的未来会让缺乏远见的人目瞪口呆,因此,人们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点,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人。
成语运用
“燕雀处堂”指燕雀住在堂上,比喻处境危险而不知,自以为安全而放松警惕。主谓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汉·
孔鲋《孔丛子·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一一三回:“人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清·天花才子《快心编三集》七回:“心里虽这般着想,然而世上愚迷之人,利令智昏,大都燕雀处堂,图一日,过一日,再不能预先算计。”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瓜分之惨酷,言之者多,而真忧之者少,人情蔽于所不见,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也。”